贞观九年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渊在宫中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一岁。这一噩耗传来,仿佛晴天霹雳,让整个大唐都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李世民虽倾尽宫中秘方,那些太医们也竭尽全力,却终究未能留住李渊的生命。
李承乾得知皇爷爷离世的消息时,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瞬间,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下,“怎么会这样?皇爷爷……”他双腿一软,瘫坐在地,脑海中不断闪过与皇爷爷相处的那些温馨画面。心中的痛楚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皇爷爷,您怎么就丢下承乾走了……”
宗正寺内,气氛凝重而悲伤,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宗正寺卿李孝恭面容沉重,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哀伤。他手中紧握着毛笔,蘸满墨汁,那毛笔仿佛有千斤重。他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正准备书写告丧文书。
“高祖皇帝驾崩,此乃国之悲痛,务必将这一噩耗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各方。”李孝恭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无尽的悲痛,仿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沉重的哀伤。
“是,大人!”下属们齐声应道,声音中也充满了悲戚。那声音在寂静的宗正寺内回荡,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告丧文书迅速发出,如同悲伤的飞鸟,飞向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那文书仿佛带着无尽的哀伤,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为之动容。
随后便是入殓,李渊的遗体被安置在精心打造的灵柩中。那灵柩犹如一座神圣的殿堂,承载着高祖皇帝的尊严与荣耀。灵柩被停放在太极宫,周围摆满了鲜花和祭品。烛光摇曳,香烟袅袅,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高祖皇帝的思念与敬仰。
停灵的七日里,李世民因过度悲痛而无心朝政。他整日守在灵柩旁,神情呆滞,眼中只有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伤。“父亲,您走得如此突然,儿臣还有许多话未曾与您说。那些曾经一起征战的岁月,那些您给予的教诲,儿臣都铭记在心。”泪水不时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仿佛在诉说着李世民心中的悲痛。
李承乾、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等皇子公主们也都守在一旁,悲声不断。那哭声仿佛要穿透云霄,让天地都为之动容。
李泰满脸泪痕,那泪水仿佛断了线的珠子,不断滚落。“皇爷爷,您总是夸我聪明好学,可我还没来得及让您看到我更大的成就。”他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悲痛。
李恪紧握着拳头,那拳头仿佛要将心中的悲痛都发泄出来。“皇祖父,孙儿定当奋发图强,不负您的期望。”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皇祖父立下誓言。
长乐公主双眼红肿,声音哽咽,那哽咽的声音仿佛要将心中的悲痛都倾诉出来。“皇祖父,您最疼我了,以后再也听不到您的关怀了。”她的泪水不断滑落,滴落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她心中的不舍。
城阳公主紧握着双手,身体微微颤抖,那颤抖的身体仿佛在表达着她心中的悲痛。“皇爷爷,您怎么就离开了我们。”她的声音充满了无助和哀伤。
而李承乾,一面要肩负起监国的重任,处理军国大事,一面还要坚持择日为皇爷爷守灵。他疲惫不堪,但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皇爷爷,孙儿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会为大唐尽心尽力。”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皇爷爷保证。
守灵时,李佑默默流泪,那泪水仿佛无声的诉说。“皇爷爷,孙儿以后会乖乖听话。”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悔恨和不舍。
李愔声音低沉,“皇祖父,愿您在天之灵安息。”他的声音仿佛在为皇祖父祈祷。
李恽泣不成声,“皇爷爷,孙儿舍不得您。”他的声音充满了悲痛和眷恋。
李贞双眼通红,“皇爷爷,一路走好。”他的声音仿佛在为皇祖父送行。
停灵七日结束后,李渊被送往献陵安葬。那一天,天空阴沉,仿佛也在为高祖皇帝的离去而悲伤。
“皇爷爷,您一路走好!”李承乾悲呼,声音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带着无尽的哀伤与不舍。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让天上的神灵也能听到他的悲痛。
李泰紧咬嘴唇,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可泪水还是不断涌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迷茫,仿佛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皇爷爷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样和依靠,如今皇爷爷走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日子。
一众皇子公主们望着渐渐远去的灵柩,满心的不舍。那悲痛的哭声在风中飘荡,如同一首哀婉的乐章,诉说着他们对皇爷爷的深深思念。他们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不断滚落,滴落在地上,仿佛在为皇爷爷的离去而哭泣。
回宫的路上,李孝恭跟在李世民身后,气氛沉重而压抑。李孝恭看着李世民那落寞的背影,心中满是担忧。“陛下,还请节哀,大唐还需要您振作起来。”李孝恭的声音低沉而诚恳,带着对大唐未来的担忧。
李世民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和悲痛。“朕明白,只是这心中的悲痛,一时难以消散。”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哀伤,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李渊葬礼结束之后,整个皇宫沉浸在一片肃穆与哀伤的氛围之中。然而,国家的事务不能因悲伤而停滞,贞观九年六月己丑,朝臣们心怀忐忑地齐聚朝堂,恳请太宗上朝听政。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臣皆低头不语,心中既有对高祖李渊的缅怀,又有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终于,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拱手跪地,声音颤抖却坚定地说道:“陛下,高祖葬礼已毕,如今国事繁多,亟待陛下上朝决断。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重振朝纲。”众臣纷纷附和,齐齐跪地请求。
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面容憔悴但目光坚毅。他望着下方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一片忠心,朕已知晓。朕应允上朝听政,然朕相信太子之能,细务仍委太子处理。”
此言一出,群臣心中稍安。李世民深知,太子李承乾经过多年培养,已具备一定的理政能力。将细务交予他,既是对他的锻炼,也是对他的信任。
唐太宗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而有力:“朕与太子定当齐心协力,不负众望,为大唐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群臣齐声高呼:“吾皇圣明,大唐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