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承枫、叶承祁躬身行礼。
“是,儿子谨记,多谢父亲。”
又拜赵琳:“多谢母亲。”
赵琳笑说:“谢什么,我是承你父亲的情,看你父亲的面子,你不必为此感到负担或忧心,他是你的父亲,他让你来找我,你该相信他的。”
赵琳口中的“父亲”,和面前坐着的“父亲”本人,并不是一个人,难为在场之人,没一个听串的。
只是,叶承珲有些隐晦的看了一眼叶西洲,见他父亲不动如山,不由得感叹他父亲君子品性。
至于叶西洲心里是如何想的,大概就只有叶西洲自己知道了。
而叶承枫、叶承祁兄弟两个,则是对平阳侯府彻底放下了心防。
一个连他们父亲的内力、招式都一清二楚的人,若不是至交好友,那就只能是宿敌,宿敌不会让他们兄弟两个活着,除非,这里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而赵琳与叶西洲的为人,都让兄弟两个无比相信,这落在他们身上的好运,是来自他们父亲好友的爱屋及乌,和一位丈夫对于妻子的爱屋及乌。
叶承枫、叶承祁没什么要说的了,也没什么要瞎想的了。
即便他们父亲真的是杀手,那应该也是一位好杀手。
不然,为何会有一位这样的好友。
而且,就算他们父亲真的是杀手,该查的事情还是要查,该报的仇还是要报,这和他们父亲是谁,什么身份,没有一点关系,大不了,他们用命偿还父亲留下的罪孽。
赵琳留意着叶承枫、叶承祁兄弟两个神色,猜到这哥俩,大概是已经在心里有了打算,会心一笑,便转移了话题。
“颐哥儿呢?你打算怎么给他找师傅?”
叶西洲从叶承枫、叶承祁兄弟两个的事情中,回过神儿来,说:“颐哥儿身体不好,待我问过刘府医之后,再为他寻一个师傅来教,习武强身健体,日后也能叫你少操些心,至于你定下的规矩……”
叶西洲说到此处顿了顿,不知道是该先与赵琳商议后再说,还是直接当场定下新的,这样会不会拂了赵琳的面子,又会不会让孩子觉得他不尊重他们的母亲。
叶西洲心念微转,眼神复杂的看着赵琳。
赵琳似有所感,说:“那就改了吧,我没意见。”
赵琳斜靠在秋千上,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叶承颐幽怨的喊她:“母亲!”
赵琳扭头:“别咋咋呼呼的,淡定,又没叫你们废寝忘食,这不商量着来的吗?”
叶承颐一脸不信,哪有商量的余地,就不能让他再多玩两年吗?
赵琳见状,“噗嗤”一笑,叶承颐什么脾气都没了,练就练吧,若是真的走两步就喘,他也会讨厌自己的。
叶西洲见叶承颐一脸忧愁,又听赵琳说商量,很难得的用商量的语气说:“每日一文,每日一武,如此来回三趟,每六日一歇,可歇两日,你们意下如何。”
然,叶西洲自认为好商好量的语气,听在叶承颐的耳朵里,就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但叶承枫、叶承祁还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一点没有和叶承颐站在一边的意思。
叶承颐小声嘟囔着:“叛徒!”
叶承枫、叶承祁对此不以为然,有什么比报仇雪恨还重要吗?
叶承颐又一脸怨怼的看着他三哥,这是什么三哥。
叶承珲在心里说:当然是好三哥。
赵琳看着两个孩子的眉眼官司,低头笑了,不过,她和叶西洲,也没话说了。
主要是,她这边已经没有事了,而且,他俩不熟。
海棠树下的气氛,突然就有些沉静,几个孩子也稍稍感觉有些不自在,赵琳在想找个什么话题开聊,那边的叶西洲却根本不用她找。
赵琳虽然没事找叶西洲了,但叶西洲可是有一堆事找赵琳。
第一件事就是:大军明日进城。
赵琳听后,有些惊讶的问道:“这么快?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没听说?这离你回来才多久,这是生生压了一半的路程吗?急行军?”
赵琳一连几个问题抛出去,叶西洲却只用八个字就回答了赵琳。
“军情机密,归心似箭。”
末了,嫌自己说的太少,又说:“本来该是中秋回来,但大军疲于赶路,有不少人生病倒下,且路上还有南疆使团随行,不乐意大军走这么快。”
赵琳听完,重复了一句:“确实是归心似箭。”
如此强的信念之下,都能赶路赶到生病,可见有多么急切归家。
但这只是我方将士的想法,南疆作为战败的一方,未必有多乐意,毕竟,有谁会乐意上赶着递降书呢。
不过,两方这么一冲突,真不会有事吗?赵琳等着叶西洲的下文,但叶西洲就是没再开口。
赵琳迫不得已,只好又问:“然后呢?”
然后,叶西洲说:“大军回来当日,会在长安街游行,接受百姓们的迎接,陛下也会派官员出城接应。”
“然后呢?”
叶西洲说:“此次有南疆使团随行,进城时会跟在大军后面,虽已确定投降归附,但也恐生变故,明日尽量不要出门,安生待在家中。”
“还有吗?”
叶承枫、叶承祁、叶承颐忍不住背过脸去笑,叶承珲也是低着头,让自己的嘴角尽量翘的没有那么明显。
叶承瑄的眼睛在赵琳和叶西洲身上来回转,他觉得这种对话方式,好奇特,不算很正常,但好像也很正常。
叶西洲说:“明日不必等我,我需将军营将士妥善安置,可能很晚才回来,瑄哥儿、珲哥儿明日从上书房回来,尽快归家,仔细帮你母亲看顾家中,以防生事。”
叶承瑄、叶承珲神色一凛,赶忙说:“是,父亲请放心。”
“若发生什么,一切听你母亲安排,不可逞强。”
叶承瑄、叶承珲兄弟两个再次称是,说:“一定会听母亲的安排,请父亲放心。”
赵琳从叶西洲严肃的表情,和他今天特地来此跑一趟的重视程度中,稍稍品出了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