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请战:新式战机的破晓时刻
阴沉的云层还未散尽,淞沪战场的硝烟又添新愁。孙元良的指挥部里,电报机的滴答声与参谋们的讨论声交织,地图上的红蓝标记随着情报更新不断变动。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凝重,空军基地联络官推门而入,手中攥着一封皱巴巴的请战书。
“师长!航校新式飞机学员联名请战!”
联络官将请战书递上前,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签名仿佛跳动的火焰。
孙元良展开信纸,目光扫过“愿以所学报国,恳请参战”的字迹,眉头不自觉地拧起。一旁的朱赤凑过来,沉声道:“这些学员虽掌握了新式战机操作,但大多没经历过实战,贸然派他们上战场……”
正说着,门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二十余名身着崭新飞行服的学员列队而立,领头的年轻飞行员周云鹤身姿挺拔,目光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报告!第四航空学校新式战机学员前来请战!”周云鹤声音清亮,身后的同伴们腰杆笔直,胸前的飞行徽章在昏暗中微微发亮。
孙元良走出指挥部,目光掠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这些学员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出头,有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却已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你们可知,此次任务凶险异常?”孙元良的声音低沉,“日军虽遭重创,但防空火力依然密集,连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都难保全身而退。”
周云鹤向前一步,敬礼道:“长官!我们在航校日夜苦练新式战机操作,就是为了这一刻。上个月,我的教官在掩护友军时牺牲,他临终前说‘每一架能升空的战机,都是插向敌人的刀’。如今日军后方弹药库虽毁,但仍在负隅顽抗,我们愿驾驶新式战机,为前线撕开缺口!”他身后的学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燃烧着渴望与决绝。
指挥部内,陈瑞钿匆匆赶来。作为资深空军指挥官,他深知新式战机的潜力——这批刚刚列装的霍克 - 81A战机,速度更快、火力更强,若运用得当,或许能改变战局。
但看着眼前这群年轻学员,他仍不免担忧:“周云鹤,你们只在模拟训练中对抗过,实战中瞬息万变,一旦遭遇日军王牌飞行员……”
“请长官放心!”周云鹤打断道,同时示意同伴展开一幅手绘地图,“我们研究了日军近期的飞行轨迹,发现他们每天清晨会派侦察机沿长江口巡逻。如果我们在黎明前起飞,利用新式战机的速度优势突袭,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而且,我们改良了投弹方式,可在更高 altitude 完成精准轰炸。”
孙元良的目光落在地图上,标注着日军巡逻路线的红箭头与学员们规划的攻击航线在长江上空交汇。
朱赤凑近细看,发现学员们竟连风向、云层厚度等细节都做了标注,不由微微颔首。陈瑞钿摸着下巴思索片刻,道:“他们的计划确实有可行性。新式战机的爬升率和俯冲速度都优于日军现有机型,或许能创造战机。”
此时,一名参谋抱着最新情报冲入:“报告!日军正在向黄浦江码头集结运输船,似要转移剩余物资!”孙元良心中一紧,这是绝佳的打击时机,却也意味着风险倍增。他再次看向周云鹤等人,沉声道:“若批准你们参战,必须严格执行计划,一旦遭遇危险,立即返航。”
“是!”学员们齐声应道,声音响彻云霄。周云鹤眼眶泛红,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请长官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
夜幕降临,空军基地灯火通明。地勤人员围着新式战机紧张调试,加油车、弹药车来回穿梭。周云鹤坐在座舱内,反复检查仪表盘,耳机里传来同伴们的声音:“1号机准备完毕!”“3号机燃料加注完成!”……月光洒在机翼的青天白日徽上,泛起点点冷光。
凌晨三点,机场跑道亮起引导灯。二十架新式战机缓缓滑出,引擎的轰鸣如沉睡的巨兽苏醒。
周云鹤深吸一口气,拉动操纵杆,战机昂首升空,朝着长江口的黑暗飞去。他们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生死考验,但为了身后的祖国,这群年轻的“雏鹰”,已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而在指挥部内,孙元良、朱赤、陈瑞钿等人紧盯着地图,心中默默祈祷:愿这些年轻的战士,能带着胜利的曙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