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日,湘西的晨雾还未散尽,14岁的宿华站在自家新盖的三层小楼前,摩挲着手中的桑塔纳车钥匙。黑色轿车停在院外的水泥路上,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与周围古朴的吊脚楼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他用存款买下的第一辆车,后备箱里还塞满了刚从省城运来的电脑主机——那是要送给表弟表妹们的礼物。
“小华!”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快叫你表哥们来搬东西!”宿华应了一声,目光扫过墙上的奖状和编程比赛奖杯。一年前,他的存款刚突破70万,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倍多,达到152万。这些钱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更成了照亮整个村寨的火种。
此时,沈知意正在杭城沈宅别墅的书房里查阅资料。15岁的她穿着白色衬衫,面前的台式电脑嗡嗡作响,屏幕上跳动着各分店的财务数据。楼下传来沈舒的笑声,7岁的小姑娘正缠着11岁的沈宁玩“开店游戏”,用算盘计算着虚拟肉饼的收支。林姨端着切好的西瓜走进来:“知意,歇会儿吧,眼睛都要看坏了。”
沈知意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书桌上的bb机上。宿华刚发来消息:“沈姐,新一批电脑教室装好了,孩子们现在能视频学编程了!” 她立刻回复:“干得漂亮!等暑假我带团队过去看看。” 想起那个曾经在湘西小山村用竹竿架起网络基站的少年,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她的嘴角不自觉上扬。
在湘西,宿华的表弟表妹们围在新车旁,眼睛瞪得溜圆。12岁的表弟小强伸手摸了摸车门:“表哥,这车得花多少钱啊?”宿华笑着打开后备箱,搬出电脑主机:“钱不重要,这些才是宝贝。”他指着电脑,“以后你们想学什么,网上都有资源,不用再翻山越岭去镇上借书了。”
当天下午,宿华开着车来到村寨小学。新建成的电脑教室里,二十多台电脑整齐排列,墙上挂着他亲手绘制的编程知识图谱。孩子们欢呼着涌进来,10岁的翠翠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键盘:“宿华哥,我们真的能学会做网站吗?”“当然!”宿华打开投影仪,“今天就教你们用代码画苗绣图案!”
另一边,沈知意接到了马云的bb机消息:“中国黄页计划拓展海外业务,愿与星火深度合作。” 她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开会。会议室里,王思博展示着新设计的跨境电商平台方案,陈浩则汇报着物流网络的优化计划。“这次合作不仅是商业机会,”沈知意敲了敲黑板,“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国少年力量的窗口。”
夜幕降临时,宿华坐在自家屋顶,望着满天繁星。bb机震动,是沈知意发来的邮件:“星火全球计划启动在即,想让你负责非遗数字化板块的国际推广。” 他回复时,手指有些颤抖——一年前,他从未想过自己能走出大山,更没想过有一天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站上世界舞台。
此时的沈宅别墅,沈舒抱着存钱罐找到沈知意:“阿姐,我也想赚钱,像你和宿华哥哥一样!”7岁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我把零花钱都存起来了,能开个肉饼小店吗?”沈知意笑着将妹妹搂进怀里:“当然可以,但赚钱不是最重要的。”她指着窗外的灯火,“你看宿华哥哥,他用赚来的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这才是最了不起的事。”
1995年的夏天,注定不平凡。宿华在湘西继续拓展着他的“数字王国”,用技术架起山里与世界的桥梁;沈知意带领星火团队筹备着跨国合作,让中国的商业智慧走向全球;而沈舒和沈宁,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懂得了财富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当沈知意再次收到宿华的bb机消息时,屏幕上是一张照片——湘西的孩子们举着自己设计的数字苗绣作品,背景是用代码绘制的“星火燎原”字样。她保存下照片,在日记本上写道:“财富如同一簇火苗,有人用来取暖,有人用来照亮他人。而我们这群少年,正试图用它点燃整个时代。” 窗外,杭城的霓虹与湘西的星光遥相呼应,共同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