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7日清晨,沪上的梅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车窗,沈知意驾驶着黑色奥迪A7穿行在魔都的街道上。车载系统自动规划着前往魔都艺术学院的路线,屏幕右下角不断弹出星宁影视的最新数据——《科技帝国》的海外播放量突破30亿,股票市值再次暴涨800亿。她握着方向盘轻笑,指尖在触控屏上轻点,调出陈赫的个人资料:22岁,表演系大三学生,曾在校园话剧《时空错位》中一人分饰五角,爆发力惊人。
“陈导说这孩子灵气十足,或许能给星宁带来新惊喜。”沈知意喃喃自语,车子驶入艺术学院的林荫道。保安看到车牌,立刻敬礼放行——三天前,星宁影视刚向学院捐赠了价值5000万的虚拟拍摄设备,此刻教学楼外的电子屏还滚动播放着感谢标语。
表演系大楼的排练厅里,陈赫正带着同学们排练期末作品。他穿着宽松的卫衣,额前碎发被汗水浸湿,却在模仿卓别林经典动作时突然定格——沈知意和助理推门而入,身后跟着扛着全息拍摄设备的技术团队。
“同学们好。”沈知意微笑着摘下墨镜,排练厅瞬间鸦雀无声。她径直走向陈赫,“陈导经常提起你,说你是‘天生的喜剧胚子’。我们想邀请你们拍摄一部60集的情景喜剧,融合科幻、谍战元素,就叫《超能学院大作战》。”
空气仿佛凝固了两秒,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议论声。“星宁要找我们拍戏?”“科幻谍战喜剧?这能拍出来?”“片酬是多少?”沈知意抬手示意安静,全息投影仪突然启动,播放出一段AI生成的样片: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在量子实验室里躲避激光网,用表情包攻击反派,最后却因为抢奶茶暴露身份。夸张的特效、无厘头的剧情,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你们每个人都会有专属的超能力设定,”沈知意调出角色模板,“但能力必须和日常生活场景结合——比如‘能让所有奶茶半价’‘考试时能让监考老师睡着三分钟’。”她目光扫过兴奋的学生们,“片酬是传统学生剧组的三倍,每集1500元,表现出色还有额外奖金。更重要的是,这部剧会在星宁旗下的全球平台同步播出。”
教室里陷入疯狂。有人当场掏出手机计算总片酬,有人翻出压箱底的戏服试镜,还有人开始即兴表演“超能力失控”的桥段。陈赫却安静地站在角落,直到沈知意走到他面前:“小陈同学,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
“我想当编剧。”陈赫突然开口,眼神炽热,“我和室友写过类似的剧本,叫《学渣特工局》。我们能把校园生活、年轻人的梗,和科幻元素结合得更好。”他从背包里翻出皱巴巴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批注。
沈知意接过手稿,快速翻阅几页,突然笑出声:“好!从今天起,你不仅是主演,还是联合编剧。”她转头对技术团队下令:“立刻搭建临时拍摄棚,启用‘学生创意优先’模式——让他们自己设计剧情,AI负责技术实现。”
接下来的两周,魔都艺术学院彻底变成了拍摄基地。操场上架起量子传送门的绿幕,图书馆改造成秘密情报站,食堂阿姨都成了客串演员。沈知意每天都来探班,看着学生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颠覆传统:他们让外星人因为沉迷《科技帝国》而放弃侵略地球,让谍战追逐戏发生在快递驿站,甚至把期末考试变成了超能力对决。
“沈总,这些孩子简直是天才!”负责AI剪辑的工程师举着成片激动不已,“他们写的台词,让系统都学会了新的网络热词!”确实,剧中“救命,这合理吗”“退退退,超能力攻击”等台词,已经在校园里流行开来。
拍摄期间,星宁影视的宣传团队同步发力。短视频平台上,#超能学院离谱日常#的话题迅速登顶,学生们拍摄的NG花絮、幕后创意讨论比正片还受欢迎。有个学生在直播中展示如何用星宁的AI系统设计自己的超能力特效,观看人数瞬间突破百万。
当最后一集杀青时,沈知意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庆功宴。宴会厅被布置成太空主题,全息投影模拟的流星从头顶划过。陈赫作为代表发言,手里攥着写满字的卡片:“以前觉得拍电视剧是遥不可及的梦,现在我们用两个月时间,把荒诞的脑洞变成了作品。感谢星宁,让我们知道,年轻人的创意也能被认真对待。”
2007年8月,《超能学院大作战》在星宁视频全球上线。首播当天,服务器因同时在线人数过多而崩溃;剧中角色的表情包占领了社交平台;某款奶茶品牌因为剧中的“超能力梗”销量暴增200%。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部由学生主导创作的剧集,竟在国际艾美奖中获得“最佳喜剧创意奖”。
沈知意站在领奖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学生们拍摄时的笑脸。她对着话筒说:“星宁影视的使命,不仅是制作爆款,更是为所有怀揣梦想的人搭建舞台。下一次,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没有边界。”此时,台下的陈赫和同学们欢呼雀跃,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场校园里的疯狂实验,正悄然改写着全球青春剧的创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