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交通大脑”项目在东海市的成功,以及协助警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破获悬案,让未来智能科技在政府部门,尤其是强力部门那里,赢得了极佳的声誉和信任。
林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一方面,这意味着未来在智慧城市、政务合作方面的大门已经敞开;另一方面,也让他看到了将公司刚刚获得的【高级计算机视觉技术包】应用于一个潜力巨大、且能产生显着社会效益的领域——公共安全。
“陈处长上次的感谢,可不仅仅是客套。”林风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警方对于利用高科技提升治安水平、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求,是真实且迫切的。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既然能破悬案,那么更进一步,能不能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干预呢?”
他提出了一个代号为“天眼”(tianyan)的AI安防平台构想。
这个构想,立刻点燃了陈薇博士和王靖等技术骨干的热情。刚刚解锁的【高级计算机视觉技术包】里,那些更强大的目标检测、行为识别、视频分析算法,简直就是为“天眼”系统量身定做的!
在林风的规划和AI系统的“暗中指导”下,“天眼”项目迅速启动。
AI研究院开始利用增强的cNN模型,训练更精准的人脸识别、车辆识别(包括品牌、型号、颜色甚至车牌)、以及特定异常行为识别(如:人群异常聚集、快速奔跑、倒地、打斗、翻越围墙、可疑徘徊、遗留可疑物品等)的算法。
梁博和张浩的团队则负责设计能够实时处理海量视频流、并进行高效智能分析的后台架构和硬件加速方案(依托“未来一号”数据中心)。
苏晚晴领导的伦理小组也全程介入,负责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隐私保护策略、以及防止技术滥用的内部审查流程,确保这把“利剑”不会失控。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研发,“天眼AI智能安防平台” V1.0版开发完成。
林风再次主动联系了市公安局的陈建军处长。
“陈处长,上次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最近,我们公司在计算机视觉技术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突破,开发了一套‘天眼’智能安防系统,或许能为我们市的治安防控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陈建军一听,立刻来了兴趣。上次林风公司那神乎其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他立刻邀请林风带队,到市局指挥中心进行技术演示。
演示当天,市局的多位领导和技术骨干都到场了。
林风团队接入了事先获得授权的、某个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城区的几十路实时监控视频流。
大屏幕上,“天眼”系统开始高速运转:
画面中,人流、车流涌动。但AI系统却能精准地框选出每一个行人、每一辆车,并进行实时追踪。 突然,系统在一个阴暗的巷口,标记出了两个徘徊、东张西望、形迹可疑的身影,并自动发出了“疑似踩点”的低风险预警。 紧接着,在另一条街道上,AI检测到几个人突然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打斗),系统立刻将风险等级提升为“高”,自动弹出事发地点的精确位置、现场实时画面,并关联调取了周边其他几个摄像头的画面,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一辆出现在抢劫案报警信息中的嫌疑车辆(提供了车牌号和车型特征)驶入监控范围时,“天眼”系统几乎在零点几秒内就锁定了目标,并持续追踪其行驶轨迹,实时上报给指挥中心!
……
一项项强大的功能演示下来,指挥中心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套AI安防系统的强大能力彻底震撼了!
实时监控、智能识别、自动预警、精准追踪……这哪里还是传统的安防监控?这简直就是一张无所不在、洞察一切的“天眼”!
“太……太强大了!”陈建军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林总!你们这套系统……要是能在全市铺开,那我们东海市的治安……绝对能提升好几个档次!犯罪分子将无所遁形!”
市局领导也当场拍板:“这个‘天眼’系统,我们公安局非常需要!立刻成立专项小组,和未来智能科技深度对接,尽快制定试点部署方案!”
继“AI交通大脑”之后,未来智能科技再次凭借其硬核的AI技术实力,赢得了政府强力部门的认可和合作意向!
“智慧安防”,这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正向未来智能科技,缓缓敞开大门。
林风知道,这套“天眼”系统背后蕴含的技术潜力,远不止于此。但他同时也更加警醒——越是强大的力量,越需要谨慎使用,越需要伦理的约束。
他特意叮嘱苏晚晴:“伦理小组必须对‘天眼’系统的应用场景、数据权限、以及潜在的误判风险,进行最严格的评估和监管!我们的技术,是用来守护城市安全的,绝不能成为侵犯隐私、制造冤案的工具!”
苏晚晴郑重点头,她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科技向善,未来可期,但也必须……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