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塘,海滨道。
夜幕早已低垂,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如同打翻的珠宝盒,散发着迷离的光晕。然而,在这栋毫不起眼的老旧工业大厦的某一层,却亮着与这夜色格格不入的、炽白而专注的灯光。“启明芯”新租下的实验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弥漫着焊锡助焊剂的松香气味、速溶咖啡的微苦焦香,以及一群年轻大脑高速运转时散发出的、难以言喻的紧张与亢奋。
距离“启明一号”最终设计文件提交的内部死线,只剩下不到三天。
林轩已经连续四十几个小时没有离开过这片区域了。他坐在一排高配置图形工作站的中间位置,面前三台21英寸的“大屁股”cRt显示器(黄耀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家即将倒闭的广告设计公司淘来的二手货)组成了一个环绕式的操作台,屏幕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复杂的电路原理图、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代码、以及花花绿绿的集成电路版图视图。
他的手指在特制的人体工学键盘上翻飞,速度快得只留下一片残影。时而,他会停下来,眉头微蹙,调出特定的仿真波形图,放大、对比、分析,然后迅速敲击键盘,修改几行代码或是调整版图中某个晶体管的尺寸、某段金属互连线的宽度。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宗师级的从容与精准,仿佛他不是在设计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而是在指挥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
“小王,你看这里,”林轩头也不抬,声音清晰地穿透服务器风扇的低鸣,传到旁边一位双眼布满血丝、头发乱得像鸟窝的年轻工程师耳中,“这个关键路径的时序裕量太小了。标准的静态时序分析(StA)工具告诉你满足要求,但那是在理想电压和温度下。考虑到我们工艺角的波动范围和未来的应用环境,这里肯定会出问题。”
小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凑近屏幕,看着林轩指出的那条密密麻麻的信号通路,以及旁边仿真软件给出的“pass”结论,脸上写满了困惑:“可是,林生,仿真结果确实是通过了啊,而且我们已经用了最严格的约束条件了……”
“仿真工具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告诉你已知规则下的结果,却无法预知潜在的物理效应极限。”林轩摇摇头,调出另一个更底层的晶体管级仿真工具,“我们用hSpIcE(一种电路仿真软件)单独跑一下这个路径在最差工艺角、最高工作频率和峰值电流下的瞬态响应……你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一条急剧下跌的电压曲线,“电压暂降超标了,会导致逻辑误判。标准单元库的延时模型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是不准确的。”
小王看得目瞪口呆,他第一次知道仿真还能这样跑,还能发现StA工具发现不了的问题。
“怎么办?林生?加buffer(缓冲器)?还是调整驱动强度?”小王下意识地问道,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常规解决方案。
“buffer会增加延时和面积,调整驱动强度会增加功耗,都不是最优解。”林轩的手指再次舞动起来,“我们换个思路。在这里插入一个‘可调延迟锁相环’的微单元,动态补偿这条路径的延迟波动。同时,优化这一段的电源网络,使用‘棋盘式’电源\/地网格布局,增加几个‘去耦电容’单元……我给你画个示意图……”
他拿起旁边的电子绘图板,快速勾勒出一个简洁而巧妙的电路结构,其设计思想至少领先了当时业界主流做法五年以上。小王看得如痴如醉,感觉大脑被强行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他知道,林轩刚才这几分钟的操作和讲解,可能比他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还要宝贵!
类似的情景,在实验室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小李,模拟前端的噪声隔离,光靠保护环不够,还要考虑衬底耦合效应。把这几个敏感的模拟模块整体用‘深N阱’工艺隔离起来,再配合差分信号走线……”
“小张,底层固件的dmA(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逻辑,可以进一步优化中断响应时间。试试用‘状态机预测跳转’的方法,减少几个时钟周期的延迟……”
林轩就像一个拥有无穷知识和精力的“bUG修复大师”和“性能优化狂魔”,他总能在一堆看似正常的数据和设计中,精准地发现那些隐藏在最深处的、可能导致未来失败的隐患,并给出匪夷所思却又逻辑自洽的解决方案。他不仅仅是在赶进度,更是在用他超越时代的知识,为“启明一号”注入强大的“未来基因”,确保它的首秀即是巅峰!
整个技术团队都被他带动起来,进入了一种近乎“燃烧”的状态。疲惫是真实的,但精神上的亢奋和对技术极限的追求,让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黄耀龙每次深夜送来从庙街打包的煲仔饭、鱼蛋粉或者冻奶茶时,看到的都是这样一幅景象:林轩如同一个掌控全局的“主脑”,冷静地下达着指令;而年轻的工程师们,则如同最精锐的士兵,不折不扣地执行,眼中闪烁着对技术真理的渴望和对领袖的无限崇拜。
“林生,宵夜来了。休息一下吧,你都快两天没合眼了。”黄耀龙把热气腾腾的食物放在林轩手边,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敬佩。他虽然不懂那些复杂的电路和代码,但他能感受到这里凝聚的磅礴力量,更能感受到林轩身上那种为了目标不惜一切的拼命精神。
“嗯,放这吧,老黄。”林轩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屏幕,“最后一遍全芯片物理验证马上跑完了。等结果出来,确认没问题,就可以提交了。”他端起已经凉掉的咖啡,猛灌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一步,必须快,而且必须做到绝对完美!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成功,是碾压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