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一下,整个“启明芯”团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械,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黄耀龙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出了办公室,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那张写满“天书”的采购清单仿佛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首先打给了几个在香港电子行业经营多年的老朋友,询问是否有相关设备的二手信息或渠道。得到的答复大多是摇头或语焉不详。香港的市场太小,这些尖端设备本就稀少,流通的更是凤毛麟角。
“看来只能从海外想办法了!”黄耀龙咬了咬牙,开始翻阅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名片夹,里面有做进出口贸易的、有跑国际物流的、甚至还有几个早年移民去了欧美的同学、朋友。他知道,这注定是一场与时间赛跑、需要动用一切资源的全球“寻宝”行动。他一边打着越洋电话,用他那带着港味的英语和对方讨价还价、核对型号、安排运输,一边还要按照林轩那些看似随意却暗藏玄机的“提示”,在观塘、火炭、柴湾等几个老牌工业区之间奔波,寻找合适的厂房。
林轩的提示确实“神准”。黄耀龙拜访了好几家中介,看了不下十几个地方,不是电力容量不够,就是层高太低,要么就是业主苛刻、租金离谱。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一家中介偶然提到观塘海滨道附近有栋老工业大厦,前两年因为一家大型纺织厂搬迁,整栋楼重新做了电力和消防改造,现在正有几个大面积单位放租,价格相对便宜。黄耀龙心中一动,立刻赶去查看,发现那里的条件——无论是层高、承重、电力供应(独立的变压器房!)、还是靠近码头的便利交通,都完美契合了林轩描述的所有“隐性”要求!他当即拍板,用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签下了一整层、近千平米的租约。
与此同时,嘉慧资本领投的第一笔五百万美金,在签署term Sheet后的第三天,准时打入了“启明芯”在汇丰银行新开设的对公账户。看着那一长串零,即使是林轩,心中也不免泛起一丝波澜——这是他重生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撬动未来的那个支点,终于牢牢握在了手中。
赵晴鸢虽然人还在处理原公司的离职交接和飞往香港的准备,但她的工作已经远程展开。一封封措辞严谨、逻辑清晰的电子邮件从她的邮箱发出,指导着香港这边聘请的临时律师和会计师,快速搭建起符合国际标准的VIE架构(可变利益实体,便于未来海外上市和规避政策风险),建立起多币种资金管理账户,并开始起草极其复杂的、与早期核心员工贡献和未来融资轮次挂钩的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她的专业、高效和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让林轩对这位即将到任的“大内总管”充满了期待。
新实验室的场地敲定后,装修和改造工作立刻以“香港速度”展开。林轩亲自审核了装修方案,对实验室区域的防静电、无尘等级、电力布线、网络架构都提出了远超常规标准的要求。一时间,工人们进进出出,电钻声、敲打声此起彼伏,一个现代化的集成电路研发心脏,正在那栋老旧工业大厦的躯壳内,以惊人的速度孕育、成型。
而林轩自己,则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启明一号”最后的冲刺阶段。他和第一组的工程师们,在新实验室临时隔出的一个区域里,围着几台高配置的工作站(部分是黄耀龙加急采购回来的最新型号),进行着最后的版图物理验证。
这不仅仅是枯燥的检查工作,更是林轩进行“实战教学”的最佳课堂。
“小王,你看这里,”林轩指着屏幕上一处密集的布线区域,“标准的dRc检查是通过了,但你用热仿真工具跑一下这里的电流密度和温度梯度……看到了吗?长期运行下,这里有潜在的电子迁移风险。虽然我们选的工艺节点标称能承受,但那是理想情况。我们设计的芯片是要大规模量产、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的,必须留足余量。”
他一边说,一边调出版图编辑工具,亲自上手,快速地将几条关键的电源线加宽,增加了几对冗余的通孔,并巧妙地调整了周围信号线的间距,牺牲了微不足道的面积,却极大地提升了这一区域的长期可靠性。
“还有这里,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割与连接,”他又转向负责模拟电路的小李,“教科书上说要单点接地,但在高速数模混合芯片里,这远远不够。要考虑不同频率下的地平面阻抗,还有敏感信号路径的屏蔽……你看,我们这样设计一个‘井’字形的保护环,再配合低电感的地回路……”
他不仅仅是指出问题、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涉及的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知识、以及在未来实践中被验证有效的工程经验。这些知识,远超这些年轻工程师当前所能接触到的范畴,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维度技术世界的大门。
每一次林轩的“随口指点”,都让工程师们受益匪浅,看向他的眼神也愈发崇拜。他们不再仅仅将他视为老板或技术领导,更像是在仰望一位无所不知的导师和先知。
日子就在这种极度专注和高速运转中飞快流逝。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桌上堆满了外卖餐盒和咖啡杯。仪器设备陆续运抵,被小心翼翼地拆箱、安装、调试。原本空旷的场地逐渐被各种先进的机器填满,服务器的嗡鸣声、仪器的蜂鸣声、键盘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创业序曲。
这天深夜,当最后一行验证代码跑通,屏幕上显示出“dRc\/LVS\/ERc clean”的绿色字样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短暂而热烈的欢呼。这意味着,“启明一号”的设计文件,终于达到了可以正式送去制造的完美状态!
林轩长舒了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笑容。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这是新实验室为数不多的“奢侈”设计,可以俯瞰观塘避风塘和远处维多利亚港的部分夜景。
海风带着微咸的气息吹拂进来,夜色下的香江依旧灯火璀璨,如同一盘被打翻的珠宝,散落在墨色的绒布上。远处中环的摩天大楼直插云霄,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野心。
林轩的目光穿透夜色,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资金已经到位,一支充满潜力的团队正在快速成长,一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正在拔地而起,而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未来希望的第一块“敲门砖”——“启明一号”,也即将在遥远的宝岛,开始它从图纸变为现实的涅盘之旅。
重生以来所有的迷茫、不安、以及对前世“意难平”的执念,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坚实的落脚点。他不再是一个漂泊的灵魂,而是这股即将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中,站在潮头、手握罗盘的掌舵人。
他轻轻握紧拳头,感受着体内奔腾的热血和心中那股掌控未来的强大力量。
“兵马已动,粮草已足,基础已固!”
“从这间陋室,从这块即将诞生的硅片开始,一个全新的‘芯’脏,将为这个世界注入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
“香江,只是我的起点!”
“世界,才是我的舞台!”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比窗外霓虹更加明亮的光芒,对身后同样兴奋难眠的团队成员们说道:
“准备最终文件打包!联系台联电!告诉他们——”
“启明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