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孟县令满心欢喜地将沉甸甸的五十两银子紧紧握在手中后,他迈着轻快而又稳重的步伐回到了宽敞明亮的待客厅。
一进门,他便看到正坐在桌前埋头用餐的沈恪己。
孟县令面带微笑,径直走到沈恪己面前,轻轻地将那五十两银子放在桌上,并推到了沈恪己的眼前。
正在狼吞虎咽的沈恪己,见到这白花花的银子被递过来,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脸上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他甚至顾不得口中尚未咀嚼完的食物,急忙说道:“哎呀呀,多谢孟大人您如此慷慨解囊啊!小弟真是感激不尽呐!
我马上给您立下字据,等回到京城之后,一定第一时间把这笔钱还给您,绝对不会有丝毫的拖欠!”
孟县令微微点头,表示认可,同时缓缓开口道:“嗯,不过嘛,这利息还是得稍微收那么一点儿的。
但您放心,咱们都是同朝为官,我这人呢,绝对不会像那些贪心的人一样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的。”
听到这里,沈恪己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下来:“没问题,没问题!孟大人您说得在理,该有的利息自然不能少。”
于是乎,经过一番商议,两人最终确定了还款时需额外加上一分的利息。说实话,这点利息着实不算多。
紧接着,沈恪己按照约定迅速地写下了一张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欠条。
随后,他收拾好行囊,揣起银子,呼喊着一同前来的孙弥和孙小武二人,准备踏上返回汴梁的漫漫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孟县令不仅慷慨地借出了银子,还十分贴心地借给了他们三匹膘肥体壮的骏马。
如此一来,他们的归程无疑会轻松许多。
至于孟县令为何执意要收取一些利息,倒并非因为他小气吝啬,恰恰相反,这正体现出他为人处世的精明之处。
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表明要收利息,但是等到对方还款之时再突然免去利息,这不就等于让对方欠下自己一份大大的人情吗?
而且,沈恪己身为御史,虽说孟县令绝无胆量奢望对方能对自己有所偏袒,但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个人情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呢。
这就是孟县令的处世之道,对于同僚,贪的直接给钱。
如果是清廉的就让你欠他的人情,毕竟清官一般来说有道德底线,那我就让你过意不去,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他还尽可能保证,不会搞的太过分引起众怒。
咱们书归正传,就这样沈恪己一行人,接下来的路程出乎意料地顺利,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或意外情况。几天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汴梁城。
沈恪己手持御史印信,这枚小小的印信便是他身份的象征。
守城的官兵看到他手中的印信后,立刻恭敬地放行了。
而对于孙弥和孙小武来说,则无需如此繁琐的证明,因为守城的官兵们对他俩再熟悉不过了。
这两人平日里总是四处奔波,尤其是孙弥,性格豪爽开朗,喜爱结交朋友,因此城中熟人众多。可以说,他走到哪儿都能碰到几个相熟之人。
在城门口,三人相互道别,然后便分头行动,各自返回所属的衙门去汇报此次的工作情况。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他们竟再次相聚在了一起。
原来,当今天子宋锦文想要亲自接见负责此次调查任务的人员,以便直接了解第一手资料。
于是,就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气氛庄重肃穆。
宋锦文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中,面沉似水,不怒自威。
只见他微微向身旁的小黄门递了个眼色,小黄门心领神会,赶忙高声喊道:“传巡察御史沈恪己、侍卫亲兵司奉节军虞侯孙弥、内廷女侍卫孙小武觐见!”
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着,久久不散。没过多久,沈恪己、孙弥和孙小武三人便匆匆赶到了大殿之上。
由于事先并未接到确切的消息,他们都显得有些仓促和惊讶,原本还以为此次的汇报工作将由各自的上司来完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