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激烈且深入的讨论之后,宋锦文终于拍板定下了应对之计:“打!这吐蕃必须要打,而且要不计一切代价将这个刚刚冒出来的新吐蕃王给彻底消灭掉。”
宋锦文的态度异常坚决且明朗,再加上此次事件着实令人气愤不已,所以并没有太多人站出来表示反对。
紧接着,中书令景莱更是亲自动笔起草诏书:“吾皇陛下仁德广布,特册封吐蕃之王,然而不曾料到在此地竟有那奸邪谄媚之人胆敢杀害旧主、谋权篡位。
我堂堂安木王朝作为其宗主上邦,对于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绝不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故而特发天兵前去征讨此等叛逆之徒,还望那伪王速速自行投身军营俯首认罪……”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意思便是强调咱们安木王朝作为宗主国,绝对不可能对自家小弟所遭遇的这般变故不闻不问。
宋锦文心里暗自思忖着,正所谓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自己耗费大量心血与财力精心养育起来的上百万雄师劲旅,苦苦等待的可不正是这样一个一展身手的绝佳时机嘛。
说干就干,他当机立断下令派遣出二十多万大军,并且做好了分作两路同时进军的战略部署,一路直取青唐,另一路则剑指鹤晃两地。
可就在这时,一个棘手的难题却突然横在了众人面前——由于长久以来天下承平日久,一时间竟然难以寻觅到能够独当一面、独自领军作战的杰出将领。
毕竟军中童贯只是个负责监管军队的监军而已,而董志道虽贵为元帅,但要让他独自一人统领一军去完成兵分两路的艰巨任务,似乎也是有些力不从心啊。
那么,究竟该由谁来承担这兵分两路分头进击的重任呢?
宋锦文他深思熟虑后下达命令,责令兵部尽快推选合适的将领人选。
兵部不敢怠慢,迅速行动起来,经过一番筛选和权衡,最终呈上了一份详尽的名单。
宋锦文仔细审视着这份名单,目光来回游移,心中暗自思量。
最后,他的手指停留在了通直郎万後和麟州都巡检年豪的名字上。
这两人皆是年轻将领,尚未经历过太多实战,但此时情况紧急,也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够有所作为,碰碰运气了。
毕竟承平已久,想要实战也没机会呀!
说起这万後,那可是自幼便投身军旅,成长于军人世家,可以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将门之子。
他自小耳濡目染,对军事战略有着独特的见解,且武艺精湛,身手不凡。
而另一边的年豪,则身世略有不同。
他虽也是安木王朝之人,但因其父亲乃安木王朝河东人士,母亲却是番胡酋长之女,故而其容貌特征更多地继承了母亲的基因,看上去比起中原人来反倒更像是胡人。
正因如此,外界常戏称他为番将。
当万後与年豪初次相见时,万後不禁面露惊讶之色,脱口而出:“兄长不知是何方的胡酋竟能弃暗投明,归顺我朝,实乃我安木之大幸啊!”这话一出,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年豪闻言,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回应道:“贤弟此言差矣,我自小便是安木王朝的子民。
若真要论及弃暗投明,恐怕还是得归功于我的姥爷颇具远见卓识吧。”
言罢,两人相视一笑,彼此之间的隔阂似乎稍稍消解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