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秦凤路是个好地方
什么?您要买下来?
王东宝顿时一脸的纠结,都不知道怎么去开口劝阻李玮:
“那个……郎君,之前,某听驿馆的人说,这些犀兽,是专门送给刘公的。”
李玮已经看到了那些犀牛跟前,隔着笼子看着那些犀牛:
“蛮夷之人不懂中原的规矩,这些犀牛属于珍禽异兽,域外番邦只能进贡给朝廷与官家。
在大宋,没有任何一个人大臣,敢于私自接受这些,那是犯忌讳的事情,懂不懂?”
王东宝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虽然常年生活在汴梁,更是御龙弓箭直的人。
可是文官对武人的各种压制,再加上知识的极度缺乏。
让很多在李玮看来,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在那些武人眼中,就变成了知识渊博。
听到李玮说的这么严重,王东宝那是更加不想去了:
“郎君,既然犯忌讳,那咱们更不能碰了,让他们带回去得了,就是几头犀兽而已。”
看来,在汴梁这边,王东宝见到过犀牛,所以,才会这样说。
问题是李玮没有见过,以前在汴梁的时候,更加没有听说过。
今天,这还是第一次,知道在大宋境内,竟然还存在犀牛呢。
无论如何,李玮都要把眼前的四头犀牛给搞到手。
在大宋这边不算稀奇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里却是见不到,这同样也是两个时空的差距。
秦凤路地广人稀,外面有着大批量被废弃的耕地。
大宋的老百姓们惧怕吐蕃人,不敢前去开垦耕种,可李玮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啊。
就在秦州偏远之处,那些被废弃的耕地上,李玮完全可以去建立一个大型的庄园。
至于说那些桀骜不驯,整天就知道闹腾的吐蕃部族……李玮这里正缺少劳动力与庄户呢。
秦凤路的西部区域,很多地方,如今也就是在名义上,还属于是秦凤路。
那些吐蕃部族既不缴税,也不服从大宋的管理,只是在名义上,说自己是服从于大宋的。
同样的,那些部族,也不受青唐吐蕃的管辖,完全就是一大群独立的小部族。
对于这些部族,大宋这边,一直都非常的头疼,除了安抚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真以为大宋的知州,或者是各路的经略安抚使,是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够调动军队的吗?
为什么大宋每年都有地方,在不停的发生这农民起义,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暴乱?
因为大宋对待军队调动权,管控的非常严格。
除了几个特殊的边疆地区,其他地区的州县官员,想要调动当地的驻军去平定叛乱,需要各种各样负责的手续文书。
绝大多数时候,甚至需要上奏汴梁那边,等到汴梁的批准,才可以出动当地的厢军。
只是厢军的战斗力……还是不说的好,免得尴尬。
时间一长,到了如今的嘉佑年间,大宋各地的州县官员,对于那些乱七八糟的叛乱,也变得越来越应付。
只要那些暴民与贼寇,不去攻打劫掠县城与州城,所有的官吏,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秦州这边虽然特殊,知州一直都是秦凤路的大佬,在这里兼任着。
可对于那些吐蕃部族,依然还是那老掉牙的安抚手段。
问题是,李玮不在他们那个体系之内,更加不会受到那些文官们的制约。
就是有人来制约李玮,李玮也会假装不知道,依旧我行我素。
这乱七八糟的秦凤路,特别是三不管地带的西部地区,简直就是如同为李玮专门量身打造的一般。
那些吐蕃部族,在李玮看来,就是老天爷为自己准备的礼物。
大宋的官员们害怕吐蕃人,李玮又不是懦弱的宋人,而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现代人。
对于北宋这个时代,毫无归属感的李玮,才不会去在乎大宋的那些条条框框呢。
真敢来招惹他,不管是谁,李玮都会一刀给剁了。
赵祯不杀文官士大夫,可不代表李玮不敢杀。
伸手拍了拍大木笼子,李玮嘴角带着嘲讽的笑容:
“我怕什么忌讳?我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皇亲国戚而已。
如果真的有人弹劾的话,那就让他们好好的去弹劾。
话说,我在汴梁的时候,遭受到的弹劾,还少了吗?”
弹劾李玮胡作非为,或者是挥金如土,甚至是购买珍禽异兽?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个帝王在位,都会一笑了之。
哪怕是非常看重亲情,对李家掏心掏肺的赵祯,心里也不会去责怪李玮。
顶多,也就是在口头上,去斥责一下李玮而已。
秦州这边有那么多的好地方,特别是那些被废弃的良田,用来养活几头犀牛,根本就不叫事儿。
李玮的脑海之中,甚至还有计划着建立一个大型基地,专门来养殖这些本地的犀牛。
不为别的,只为能够让自己经常看到这些犀牛,看到这些本土自己的犀牛。
对于李玮说的话,王东宝还是有些担忧:
“郎君,小心为上!”
他的长处不在谋划这方面,而是在练武之上。
李玮则是一脸的无所谓,他是真的不在乎那些:
“秦凤路是个好地方,这秦州同样也是一个好地方,我喜欢。”
“郎君……这秦州……不过是偏远之地,更是遍地蛮夷,哪里有咱们汴梁好。”
王东宝可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更没有李玮的胆大包天:
“咱们在秦州,顶多也就是待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候,官家肯定会把您召回汴梁的。”
哥们儿现在更加喜欢秦州,更加喜欢这乱糟糟的秦凤路!
李玮对于汴梁那边,现在可不抱太大的希望。
赵祯不可能前脚把他踹出来,后脚就再次召回去。
难不成,李玮要整天在这秦州城里混吃等死吗?
外面那么广阔的大地,还有那么多被废弃的肥沃良田,李玮真的打算在这边建设自己的庄园。
大宋各地都有荒地,朝廷与官府也鼓励老百姓去开荒。
在大宋,朝廷与官府不但鼓励兼并,还鼓励百姓开荒。
只要把土地开垦出来,朝廷就给予户籍和田契,甚至新开荒地,还有赋税减免。
看似是个良政,其实到了地方上之后,就彻底变了味儿。
就拿京西南路来说,紧挨着首都开封所在的京西北路,按理说应该人口稠密、百姓富庶才对。
实际情况却是,地广人稀,田野荒芜!
那里与河北路一样,都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百姓却不愿开垦。
为何会如此?难道老百姓都是傻瓜不成?
非也!
最底层的那些老百姓,才是心里最有数的人。
你开垦数年,好不容易把地给耕熟了,能去官府登记领证了。
突然之间,就有豪强或者是权贵们跳出来,指着那些地,说这明明是我们家的地,谁让你们种的。
就算豪强权贵们不出手,官府那里也不好搞。
朝廷与官府允诺的田契,是很难被老百姓们拿到手的。
拿不到田契就不说了,可那些跑来收税的,却一个比一个积极,三下五除二就让你重新破产。
又或者,伱开垦出十亩地,等到交税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要交二十亩的税,甚至是更多。
如此种种之下,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更愿涌进城里去寻找机会。
就连靠近汴梁的地方,都是如此的操作,就更加不用说,那些远离汴梁的州县了。
秦凤路这边,这种事情,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
很多的老百姓,因为受不了这种压榨,走投无路之下,直接就跑到了秦凤路的西部。
这些老百姓们,宁肯去与那些凶残的吐蕃人做邻居,去那里变成山民,也不愿意留下来饿死。
现代社会里的很多人,都在大肆的鼓吹大宋如何如何。
可那是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跟底层的老百姓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好不好。
对于这些事情,李玮同样也是不会在乎。
不管是豪商权贵们,或者还是那些官员小吏们,谁敢在这种事情上招惹他,他就敢去灭了对方的门。
再一个,也没有哪个人,敢来招惹他这个大宋的顶级权贵。
对于别人来说,秦州这里,或者说秦凤路的西部地区,就是一片无法无天的禁区。
那里有太多太多的匪徒,也有桀骜不驯的吐蕃部族,更有无恶不作的山贼马匪。
唯独对于李玮这样的人来说,这种混乱不堪,无人管束的地方,就是一片天堂:
“东宝啊,咱们不回汴梁了,就在这秦凤路定居下来。
这里什么都有,既有良田,又有商路,还有人口。
我决定了,要在这里定居,咱们去找一片好地方,在那里建设咱们自己的庄园。”
“啊……什么……什么庄园?”
王东宝被说的一愣一愣的,根本就跟不上李玮那跳脱的思维:
“郎君,在秦州定居?这里,可远远比不上咱们汴梁啊。”
“行了行了,先不说这些了,你赶紧去找那些吐蕃人,跟他们说清楚了,这些犀牛,我要了。”
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但是眼前的这些犀牛,李玮必须得先把它们给买下来:
“价钱好商量,但是,你也告诉那些吐蕃人,别让他们在这里跟我狮子大开口。”
王东宝在李玮面前,那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卡拉米。
但是对于外人,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特别是那些吐蕃人,王东宝的眼中毫不掩饰的带着鄙夷:
“郎君放心,不过是一群吐蕃蛮子而已,敢跟您狮子大开口,那是他们活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