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众子学途
第一章、学校劝读
在柏林中心学读书的大儿子朱世禄和大女儿朱秀珍的学习成绩远比在镇中心校读书的二儿子朱世寿的学习成绩好,在学校里的表现当然也比朱世寿要好得多。尽管大儿子朱世禄的成绩没有大女儿朱秀珍的成绩好,但因为两个人都在暗暗地互相竞赛,因此,两个人的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两人顺利地读完小学后,刚好这个时候,柏林中心校经县上批准开设初中班,朱世禄和朱秀珍两人也就顺利升入了柏林中心校的初中。
当然,在农村里学校也同意受到了上面要求开展的各种各样运动的影响,但总的来讲,比镇上的学校影响要稍小一些。毕竟农村里的老师,对于政治上的敏感性比场镇上的老师要差一些。而农村里的学生,就是学校上课不正常,但因为除了学校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东晃西逛,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分心的事,他们不在学校里上课,就在家里帮着做家务活,政治运动对于他们的影响比场镇上要小得多。当然,朱世寿所在的镇小因为运动停课后,朱世禄和朱秀珍所在的学校也同样停了一段时间课。
学校毕竟是学校,在受政治运动影响了一段时间后,上级又要求学校复课。
朱世寿因为年龄小,停学后在家里也做不啥,尽管生产队里也有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但朱世寿觉得和他们一起耍没啥意思,虽然自己在镇上学得的那些武术动作可以把这些小朋友们吓唬住,使那些原来欺负他的人不敢再轻易欺负他了,但朱世寿的兴趣并不在农村。在接到学校的复课通知后,很积极地就回到镇上的学校里去了。
而朱根福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在农村学校里的学习也和镇上的学校一样复学了。两人已经读五年级了,复学后没有多久就小学毕业了。当初,朱根福让大女儿朱秀珍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让她把小学读完后就不再上初中,现在面临着小学毕业升初中,朱秀珍的心里很是纠结。因为学习成绩好,朱秀珍非常希望继续读初中,但想到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她又感到很沮丧。在朱秀珍的内心里,实实在在地不希望自己的读书之路就这样被中止。在学校组织的初中升学考试时,虽然在她的内心里非常矛盾,但几经犹豫后,还是坚决地报了名,参加了升学考试。朱秀珍心里想,只要自己能够考一个好成绩,回去后也就好向父母特别她父亲争取。如果不考试,那么争取的机会都会没有。升学考试成绩出来后,朱秀珍考了全校第一名。有了这个成绩,朱秀珍觉得自己向父亲提出希望继续读初中的要求就有了底气。但她知道她父亲的脾气,还是担心她父亲坚持不让她继续读书的想法。
为了自己能够继续上学,朱秀珍自己很是动了一些脑筋。升学考试成绩出来后,朱秀珍把自己的情况给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说了,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都觉得朱秀珍如果就这样回农村去了很是可惜。学校刚经上级批准开设初中班,学校领导希望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就读,这样可以为学校增光添彩。在听了朱秀珍所说的情况后,学校校长专门安排刚任初中部主任的赵北德老师亲自到朱秀珍家里,给朱秀珍的家长做工作,希望能够让朱秀珍继续在学校读初中。老师嘛!做家长的工作都还是有一套的,更何况赵主任找到的是朱谢恩和罗瑞花。
对于自己的这个大孙女,朱谢恩夫妇一直就非常喜爱,觉得她特别懂事,为家里分担了不少事情。听了赵主任的劝说后,朱谢恩觉得既然孙女儿读得书,学习成绩那么好,就应该让她继续读,也就答应了赵主任的要求。不过,朱谢恩也想到还是应该和自己儿子商量一下,也就对赵主任说,他同意大孙女在学校继续读书,但也还是给儿子和媳妇商量一下。赵主任当然也不好说啥,只是一再希望朱谢恩一定要说服朱秀珍的父亲,让朱秀珍继续在学校读书。赵主任说:“朱秀珍这么好的成绩,不读书实在是可惜了。”
当朱根福在一个星期天厂里休息回家的时候,朱谢恩就把学校赵主任来家里做工作和自己对大孙女上学的想法给朱根福说了,并说:“多一个娃娃读书和少一个娃读书,也差不了多少,更何况大孙女儿就是在学校读书时也没有少给家里做事。”最后,朱谢恩还说:“人家赵主任亲自上门来做工作,我和你妈都觉得搁不下这个面子,并且也都是这个想法,我们也听了翠菊的意见后,都希望能够让大闺女继续去读书。我们也就已经答应了人家赵主任,同意让秀珍继续在学校读书。”朱根福听说父亲已经答应了学校,也就不好强行和父母争拗,只好同意让朱秀珍继续去读初中。朱根福知道,在家里,自己基本上没有尽到什么责任,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父母和自己的妻子在承担,并且这个大女儿也确实为家里分担了不少,就是她在读书的时候,也没有少为家里担承和付出。既然家里人都坚持要让朱秀珍继续上学,自己反对也理不直气不壮。尽管在他心里,仍然不是十分愿意让朱秀珍去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