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另一个跟茅山差不多的门派,那个门派的掌门带着自家的儿子来提亲,他们和张清之间甚至都没见过,只是两个门派的掌门认为只要双方结成姻亲关系,那么以后两个门派就是一家人,天下的道教门派也是这两家为大了。
张余淮和那个掌门都谈的非常融洽,对于提亲的事情,张余淮最终还是答应了。
张清的心里爱的是师父,但是在那个思想传统的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心中千万个不愿意,还是不得不答应张余淮。
这件事被师父知道后,心中恼怒万分,直接冲到了张余淮那儿。
他祈求张余淮,不要同意提亲的事情,他不愿意张清以后拥有一个不幸福的婚姻。
但是张余淮的心意已决,更何况已经同意的事情,哪有收回去的道理。
但是师父不死心,见张余淮这样说,也是急了,直接跪在张余淮面前,提出要娶张清。
那时候张清就躲在帘子后面,听到师父的话,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脸上不自觉烧得通红。
但是张余淮肯定不会答应的,耐不住师父的纠缠,一怒之下,说出了一些过激的话。
大意就是,你的实力天赋,配不上我的女儿,你娶了我的女儿,无法给茅山带来任何的利益!
话一说完,师父心中像是被一块巨石压住透不过起来,他从来没想到自己敬重的师父,会有朝一日说出这样的话来。
同时也因为年轻气盛,被张余淮这样一说,心里很是不服气,直接冲出了茅山,跑到茅山脚下,脱下鞋子,光脚冲着茅山重扣三个头。
感谢张余淮的恩情,同时心中立下誓言,总有一天,自己会习得一身道术,回来茅山,打所有人的脸。
也告诉张余淮,他陈守一绝对配得上张清!
起初张余淮以为师父只是躲在茅山某个角落,第二天便下令茅山弟子把师父找出来,但是没找到。
这时,张余淮才知道,师父应该是离开茅山了。
师父走后,张清哭了三天,眼睛哭得通红,好几次想要下山去找师父,但是被茅山的弟子发现,拦住了。
从此张清在茅山郁郁寡欢,死也不肯出嫁,张余淮无奈,只好将和那个门派联姻的事情一拖再拖。
在师父离开茅山一年后的某一天,张清趁着张余淮不注意,逃下了山,不是去找师父,她知道时隔一年,想要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张清是去了一家尼姑庵,削发成尼。张余淮去了很多次那个尼姑庵,想要让女儿回来,但是张清的态度很坚决。
今生忘却红尘事,从此我心属佛门,不再与尘世有任何瓜葛。
师父出了茅山,找了个地方苦修,渴了饮露水,饿了吃蛇蚁,苦修三年,道术比起三年前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但是要想打茅山所有人的脸,还是远远不够,师父知道凭自己的天赋,估计再苦修也难以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听说了昆仑山上有仙人出没,于是一路长途跋涉,准备跑到昆仑山上去找仙人,求仙人收自己为徒弟。
可奈何昆仑山仙人的事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是非真的有仙人存在,却是不得而知。
至少师父在昆仑山中找了几个月,无数次死里逃生,连仙人的半点影子都没见到。
就在师父绝望的时候,上天似乎也想要帮他一把,让师父在昆仑山的某个角落寻到了一本书,书上记载的是各种高深的道法奇书,这是各个道教的高人一起编纂而成的书。
师父得到了这本书,便是获得了一件至宝,他高兴地带着这本书在昆仑山中一个角落开始阅读这本书。
师父读的很慢,因为太过高深了,读到一个地方不懂,就会琢磨好几遍,直到读懂,实在悟不透,就留着下次再悟,这本书光是读都读了一年,一共读了三遍。
每次读,都能领悟到新的东西,等读完后,师父才开始着手修习上面的道术,这一修,就修了七八年。
终于在师父三十七岁的时候,终于将书中的东西全部修完了。
他的实力虽然不知道跟外面的人比起来是什么水平,但是他知道,他现在足以挑翻茅山所有人。
但是这一次,师父并没没有那么做,那本书中记载的不只是各种奇门怪术,也有记载修心得道的法门,师父一一修了,心境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有些事,心中看淡了许多。
所以师父只是下山去行走江湖,将自己的一身本领发挥作用。于是那时候开始,师父的名号就在各个地方传开了。
以前茅山的同门认识师父的,就叫他守一道人,不认识师父的,就按师父的自称叫陈爷,憎恨师父的,背着师父叫他小罗刹。
而这边入了佛门的张清,虽然悟得了许多道理,但是师父和她的事,一直是心中的羁绊,使得张清的心中打了个结。即使入了佛门,努力的想要忘却,却始终做不到。痛苦了半辈子。
终于张清四十岁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到痛苦了这么久,大限也要来到了。
便出了尼姑庵,来到了茅山,想要见见自己的父亲母亲。
此时的张余淮已经是五十多岁了,鬓角爬上了白发,张清和师父的事情,一直压在他的心头,在得知外面那个叫陈爷的超级强者就是自己当年气走的天赋平平的徒弟之后,张余淮的心中更是羞愧难当。
望着面色憔悴的张清跪在自己面前,张余淮最终只得长叹一声,还是自己错了啊。
而张清跪在父亲面前,说了一句女儿不孝之后,圆寂在张余淮的面前。
张余淮心中悲痛万分,如果再来一次的话,即使守一的天赋再差,自己也会尊重女儿的意愿。
可惜世上终究还是没有后悔药的。
这么多年来,张余淮不敢联系师父,这一次,终于还是亲自找到了师父,祈求他回茅山,见见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