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错误成了一个人的习惯,那么他便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错误成了多个人的习惯,那错误便不是错误,认为它是错误的人才是错的,即便事实是反过来的也一样。
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这种事从来都不是夸夸其谈,想要扭正这样的错误,要付出的代价远超人的想象。
在侍女的使用上,镇守做的或许不对,但在他自己看来,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他的确是在利用这些侍女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用她们来勾引或者祸害某些心智不坚定的人,打探情报什么的,但他也不是什么人都会送侍女过去,就算是来他府上做客也未必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还得看具体的情况,毕竟他培养这些侍女耗费的精力,金钱可不少,若是拿不到相应的回报就是血亏好不好?而有这个殊荣的自然是身份地位都比较高的人,比如墨千琉这样的,假如她是个男性,这种年纪身边还没个伴,镇守就要动心思给她送两个通房丫头了,别说两个,只要墨千琉想要,几个都舍得,就怕她吃不消,毕竟墨千琉肯定是值得拉拢和刺探的。
卑鄙吗?确实卑鄙。
龌龊吗?确实龌龊。
错误吗?却不一定。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一次大的江湖仇怨可能就会死上百人,一次天灾,死伤受难者更多,流离失所者无数,官府甚至来不及救济,其中被人贩子拐走,卖到青楼之类的地方的女孩甭提有多少,被当作奴隶来买卖的人更是不少,而镇守获得这些侍女的方法就是救济这些人,甚至更直接的从难民那里获取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人要的孩子,然后带回去进行严苛的训练,最后的成果便是这样。
说他把她们从一个火坑救出来推到另一个火坑里也好,说他至少给予了这些人衣食无忧的生活,给了她们第二次人生的机会也罢,都无所谓,他没得选择,他可怜这些孩子的话,谁来可怜他呢?他若倒,遭殃的人何止千万,他若不倒,受益的人何止千万。
这也算是电车难题吧?
在这个问题上,镇守选择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更多人的利益,为此不管牺牲多少人,他都要做下去,而做的久了,就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了。
成王败寇,判断正误的标准就只有这一条,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里有的可不只是敌人的骨骸。
这是墨千琉和镇守之间的差距,墨千琉还不够狠,虽有王者之风却不够狠辣,有感情便是她的弱点,像镇守这般才是真的无敌,但也失去了初心,剩下的只是追求梦想的执念罢了,孰优孰劣只能让事实来说话,所有的凭空猜测都是毫无根据的。
在上菜的这段时间里,金家家主也阴沉着脸回来了,和他想的一样,开始有人查那些事情了,虽然短时间内还瞒得住,但该水落石出的事情终究是掩盖不住的,就算是再摧毁证据都无法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道理他是懂的,所以他必须尽快为自己,为金家想一条退路,要不然金家就完了。
他回来之后成功的从邻座那里得知了他不在的时候发生的‘关于天心海棠的插曲’,听到这个好消息,就算是他那张阴暗的脸上也挂了一丝笑容,自己这边取胜了怎能不开心呢?
等到第一轮菜上的差不多了,镇守举起杯子说:“前菜上完了,大家先吃着,今日尽兴的吃喝哈,等会儿还有各种歌舞表演,一定让各位大饱眼福,来,干一杯。”
他这东道主发话了,大家自然不会不给面子,再共同喝一下一杯酒。
美酒入喉,好菜满桌,心情本该是很舒畅的,尤其是镇守还打算把助兴的节目叫进来进行表演,那也是镇守府侍从们的绝活,其他地方可看不到,有的甚至是百看不厌,镇守这个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人都期待着呢,结果偏偏有人要破坏氛围,让场面迅速冷淡下来。
“镇守,这吃饱喝足,尽兴而归自是应该的,只不过正事没解决的话,我们也吃不下啊,您该不会是忘记了我们还有正事要谈吧?不如谈了再开始?”韦家家主很巧妙并且及时的把话插在镇守之前,打断了镇守的施法。虽然镇守府的吃喝玩乐确实很棒,但是大事当前,他可无心吃喝,今日争辩的结局将会影响到今后离都的局势,倘若能判那些人死刑立即执行,那他的心情简直就是普天同庆,跟过年了似的,若是无罪释放的话,那就是如丧考妣,哪还有什么心情吃饭?
换句话说,今天能舒舒坦坦吃上这段饭的人只有两个阵营中的一个,另一个注定寝食难安。
“啊啊,瞧我这记性,这不是被刚刚的气氛给激着了吗?我还以为今天的事情谈完了,你这一提醒我才想起来我们这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说呢,啧啧,就是我记得不大清楚了,而且说实在的,这件事上镇守府没太大的发言权,别整的好像是我一言堂的样子,这样吧,让管家来宣读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你们来讨论解决方案,我呢,能不插嘴就不插嘴,大家边吃边聊,别浪费我让人精心准备的菜,怎么样?”镇守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好像是真的忘记了这件事,实际上呢,他怎么可能忘了?他只是想抽身上观虎斗罢了。
镇守说的话自然不会被这些狐狸们相信,谁会相信整天忙于离都之事的镇守记性会这么差呢?更何况他还没到那种年纪,而且这件事还是他主动拉起来的,他怎么可能忘记?
那镇守假装忘记的模样就很耐人寻味了,琢磨下来无非就是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吧?只是镇守代表的并不只是他自己的利益,还有中甄的利益,所以他不能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通过他们来间接的进行表达。
猜到了这点后,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这不就是暗示他也反对无罪释放那些人吗?中甄那边的态度是讨好墨千琉,镇守的态度若是和中甄一样,那还犹豫个什么劲,上就是了。就是因为态度不一样,而且镇守表面上也得听从于中甄的号令,所以才投鼠忌器,不能直接说。
所以镇守都带头冲锋,暗示到这个地步了,他们还犹豫什么?接啊!
“这是最好,边吃边说,和和气气的谈,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没必要剑拔弩张的。”韦家家主当即同意,其他人也随即跟上,墨千琉瞥了眼镇守,跟着点头了。
至此,接下来的流程便敲定了。
管家从一开始就站在镇守侧后方的侍女手上捧着的托盘里拿起卷宗开始宣读:“此次违反盟约者有两批,其一是天守阁的大阁老,他无视天守阁同各家订立的盟约,强行离开天守阁去插手离都中的事情,在离都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极大的破坏了规则,是无法容忍的事情,按律当处以死刑,但考虑到目前离都的状况以及天下之危局,大阁老的力量同样是离都很重要的一张牌,随便将其折杀只能损己利人,实属不明智之举措,故此事之处理推移到各家商讨后再做决定。
其二是天守阁的若干弟子杀出天守阁,插手离都中的事情,虽然他们是被逐出了天守阁,并非真正的天守阁弟子,但吾认为此等做法并不可作为脱罪的依据,倘若有罪之氏族都以逐出自家子孙的方法来为他们开解,那么株连九族之罪等同虚设,毫无意义,此先河绝不可开,故不管事实如何,依旧将他们视为天守阁弟子的身份来处理,在这件事中,他们所做之事和大阁老所做之事其实是异曲同工,罪名可视为等同于天守阁的大阁老。
注:依据离都承认之法则,凡为离都未来而拼死搏杀者,若犯罪责,可法外开恩者须开恩,触犯不可触碰之罪责时,该罚当罚。吾认为本案涉案者皆符合法外开恩之条件,故在此声明。”
管家宣读完这个案宗后,众人都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若不管最后的注解,这个案宗表述的态度和镇守的态度是一样的:重罚,判死刑最好。但偏偏那个注解加的让人很迷茫,他们知道那条离都承认之法则是什么,那是当初天守阁拟定的规则,就如后面所描述的那样,为离都的未来做出大贡献者若犯罪,在能开恩的情况下尽量开恩。
这条规则呢,从拟定以来被用到的次数最多的势力还是天守阁,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赦免了一个走火入魔,误杀自己全家的超级高手,不过最后并未将其留在离都,而是赶至边疆戍边了,在他最后一战中,那个人甚至凭借一己之力将敌军杀退了十里,震惊四国,可惜那个高手最终也死在了那一战中。
这个时候搬出这条规则是要做什么?
镇守的反复无常让人有点心惊,这个案宗未必是镇守写的,但是镇守肯定看过,看过后却仍然让管家如此宣读,就代表了镇守的态度,但是这次怎么解读呢?一群人都犯难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既是天守阁的人,那就让墨阁主先说自己的想法吧,我相信以墨阁主的公允来说,肯定不会偏向自己人,也肯定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的,你说呢?墨阁主。”阮家家主灵机一动就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墨千琉,他猜不出来镇守的想法,也不想先出头,那就让墨千琉去出头,反正不管说的对错,镇守总不会怪罪他就是。
墨千琉不慌不忙的咽下自己的食物,擦了擦嘴,她倒也不介意阮家家主口过来的这顶大帽子,直接说:“我先说也合理,毕竟以后就是我的属下了,我的意见是无罪释放。”
阮家家主等了一会儿后,见墨千琉没再开口,便追问道:“然后呢?”
“就无罪释放啊,当然,如果你觉得不妥,那便给些精神损失的补偿费吧,我不介意。”墨千琉耸耸肩,似乎不理解阮家家主的意思,实际上她怎么可能不理解呢?这件事的最好解决方案就是她说的这个无罪释放,最坏的方案就是他们期望的处以死刑,但他们都觉得这两个方案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折中的方案就是像历史上的那些案例一样带罪释放,让罪人用余生来弥补自己的罪过。
“不,你不觉得这样很不公允吗?他们明明违反了我们签订的盟约,但是却不用受任何责罚,这是视法律为无物啊,没有规矩岂能成方圆,这样的先例绝对不能开,绝对不能!”阮家家主当即便提出了反驳。
“我依旧坚持无罪释放,你所说的盟约是法律吗?你告诉我他们违反了什么法律?我要求无罪释放怎么就违反法律条约了?你告诉我呀。”墨千琉再次重复,她的态度出奇的强硬,让众人神色都严肃了s起来,哪还有刚刚的不伤和气之说,更不像是在餐桌上,而是在谈判桌上。
“他们的确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按照法律来说,他们甚至是应该奖励的,但是他们极大程度的违反了我们的盟约,难道墨阁主的意思是你要撕毁那既定的盟约,当一个背信弃义之人咯?倘若真是如此,那我无话可说,就按照你的无罪释放来处理好了。”金家家主接过话头,用心险恶的将墨千琉,天守阁推向背信弃义的那边,在江湖上这可是大忌。
“不,盟约我是遵守的,我要求无罪释放是因为你们理解并且同意他们是有血性,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对离都来说比蛀虫要重要一千倍,他们仅仅在这一次的事情中做出的贡献就超过蛀虫一声的贡献,他们本就无罪又何必受罚?所以无罪释放,你们都是善解人意的人,我说的没错吧?”墨千琉继续说,而这部分的内容相当的无耻但挑不出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