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对于国家制度的设计多借鉴前朝,从而规避一些陋习。

明朝的制度设计,多在宋、元两国。

元朝自不必提,蒙古人败在治国过宽,属于粗放式的管理,只要收够钱,民间事物大小一律交给土豪劣绅,甚至实行包税制。

这种情况下,穷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相连,民不聊生。

所以明朝就以严治之,恢复到了宋时的封建管理。

在宋朝方面,明朝上下得出的结论是,宋人骨子太软,岁币求和,一步退,步步退,最后退无可退,只能亡国。

所以,骨气就得到了重视。

表现就在于文官们以廷杖为荣,骨头越硬越受到官场的重视,相当于功勋。

土木堡之变,哪怕皇帝被俘,也拒绝议和;明末崇祯朝,议和的陈新甲被杀。

一味的硬气,失去了柔和,表面上很解气,实际上却错失了良机。

一张一弛,才是王道。

为了培养士子的傲骨,也是为了收买人心,大明实行优待士人的国策。

太祖高皇帝免掉了所有现任官员的徭役;嘉靖二十四年的《优免则例》规定,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至九品优免役粮六石、人丁六丁;外官减半;举、监、生员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致仕优免本品十分之七。

到了万历三十八年的《优免新例》又规定,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税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免田税八十亩。

也就是说,在万历三十八年以前,普通的秀才举人,在法律上根本无法无限制免税,只是免税两石罢了。

后来一步步地得寸进尺,进而优免范围扩大化。

毕竟普通人,谁会去看《大明律》?

多占,多吃,才是王道。

地方的衙役们,也不敢得罪举人秀才,只能任其免税,将剩下的赋税摊派到其他的百姓身上,欺负老实人成了共识。

到了张居正时期,一条鞭法就来了。

严格按照大明律来征税,从士绅嘴里抠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所以人亡政息,就不可避免了。

难道万历皇帝不知道一条鞭法的好处嘛?

他当然知道,但同样他明白,张居正去世后,大明朝廷之中已经没有这样的执行者。

换句话来说,万历朝的文武们,已经腐朽,再好的法律,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法律而已,根本就无法执行。

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就像当年曹丕的九品中正制一样,不得不进行妥协,从而饮鸩止渴。

可惜,殊不知这玩意越是纵容,死得就越快。

万历三十八年的条例颁布后,士绅更是无所顾忌,土地兼并反而愈演愈烈,投献之风竟然成了主流。

当然这也怪不得万历皇帝,无论从汉唐,还是宋元,无论是豪强,还是士绅,他们作为与皇帝共天下的一部分,免税免徭役的权益实行上千年。

明初管得太多,束缚得越紧,后期就越容易崩开。

一如清朝,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在雍正年间施行,到了乾隆朝就被废止。

原因一般无二,没有酷吏来执行,且对江山稳固不利。

就像是直播一样,收割的都是普通人的钱,公会和大哥钱你还想揽去?不要命了?

当然,明朝的制度设计优点也挺多的,地方分权、中央集权,没有外戚、藩镇、宦官之祸,需要打的补丁很少。

朱谊汐来自于后世,自然明白清承明制,改易不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

宋跟唐,元和宋之间,制度上可谓是天差地别。

最大的补丁,一在金融,二在赋税,三在军制。

朱谊汐摇头晃脑:军制已改,金融已变,唯独赋税,只是增加了商税,对于原本的农税征收,倒是改易不多。

他食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大脑飞速的在运转。

在登基之前,以及登基之后的几年间,对于明末时期的土地兼并,以及士绅阶级的瞒报,少报,投献等,他是持默认态度的。

没办法,首要目标就是为了驱逐建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他的地方都可以忍耐。

减少建立王朝的阻力,从而更快的统治天下。

如果像那些里的主角一样,从微末起,就搞什么改革,士绅一体纳粮,这不亚于把读书人推出统治体系。

到时候此消彼长,敌人第一时间拥抱了士绅豪强,你就完犊子了。

打天下,无非是朋友多多,敌人少少,士农工商,这四大阶级的人都要积极的纳入。

秋后算账这种事,干起来不爽吗?

在皇帝的桌面上,巡按北方九省的监察御史们,给他递交起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一年时间,被拿下的知县、知府等掌印官,超过了百人,佐贰官,吏员,更是数以千计。

刑部的牢狱,已经人满为患。

这几个月间,最忙碌的就属于大理寺和刑部了,天天加班加点的进行审判定罪。

贪腐过重的,抄家,砍头,流放,一条龙;贪腐轻的,抄家,流放,充实边疆。

可以说,这样酷烈的手段,极大的震慑了官场,北方各省为之一清,

再加上省考,进士等新人上任,如同活水一般涌入官场,冲刷了旧有的风气。

这时候,朱谊汐才感觉,实行仁政的基础已经被夯实了。

毕竟政策的颁布和实行是两码事,基层,尤其是县一级的支持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继续沿用旧有的官僚体系,一切的改革终究不过是另一场缝补,亦或者从仁政变苛政,成了士绅官僚的饕餮盛宴。

既然时机成熟,那就从河北开始,然后遍及北方,再恰当时间去南方吧!

先北后南,先易后难,这是皇帝心中的想法,也是在逐步施行的策略。

而这项仁政,就是减租减息。

即双减之策,对象是土豪劣绅。

减息,则关于民间的借贷,年息不得超过三成,高于三成则交易不成立,借贷一方可以选择不还钱。

减租,则是对地主阶级。

但凡租赁给佃户的土地,租金一年不得超过收获三成,但凡超过三成,地主赔以十倍利,本人不得参与科举,再犯,全家三代限制科举。

可以预料到,这项政策毫不亚于一条鞭法,只是更缓和了一些。

毕竟一条鞭法是在挖肉,而双减则是套上紧箍咒,限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

也更容易被开明士绅阶级接受。

这就相当于,你可以增加契税,但不能直接没收我的房产。

说实话,这项政策不过是封建社会内部的改良罢了,只能缓和矛盾,而不能解决矛盾。

但没办法,总不可能挖自己的根基,成全别人吧?

朱谊汐没有那些所谓无私圣人的穿越者那么高尚,一生不婚不育,就为了与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的普通人付出一生。

即使是兄弟姐妹,他也做不到如此,更何况是

陌生人了。

啪——

将双减政策放下,朱谊汐扭过头道:让阁老们过来。

很快,内阁大臣们聚集而来。

一场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就此展开。

朱谊汐直接将双减的奏章传递下去,端起手边的茶水,慢慢地饮用了起来。

就是他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内阁四人之中,表现各不一样。

首辅赵舒微微点头;深沉的张慎言难得露出笑容;阎崇信面露错愕;吕大器则抚手大笑。

陛……

话音过半,吕大器看到了众人的脸色,立马反应过来,这边的话立马收了下去。

首辅觉得如何?

皇帝问道。

启禀陛下,此乃仁政也。赵舒瞬间热泪盈眶,他自然知道这是皇帝的手笔。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感觉今上不愧是皇帝,想他人所不能想。

不损士绅之利而利万民,百姓欢腾,万民膜拜。

这一句赞叹,深刻的道出了双减政策的根本——不损士绅之利。

相较于用刀子割肉,紧箍咒显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谁都能看得出来,这项政策更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更容易获得四民的支持。

须知,虽然士绅阶级有种种陋习,种种缺点,但开明人士也不再少数。

双减政策,就是对士绅们进行分化拉拢,让开明士绅和土豪劣绅斗,获得一派士绅们的支持,政策的推行将会更加顺利。

到时候不仅官场上有人支持,民间也有大把的人士赞同。

这才是真正的国策。

张慎言也抚须叹道:民生多艰,如此仁政,百姓具会开颜,老臣不得不赞同,豁出了这条老命,也要支持。

阎崇信、吕大器二人还能说什么?

只能一窝蜂的赞同支持,顺便对皇帝大夸过夸。

此策可通与北方各省,待到南方官场干净之后,在推行到天下各处。

皇帝一锤定音,声音极其洪亮:到时候,天下何不太平?

一时间,内阁大臣们皆顺从。

可以预料到,此策如果真切实行,对于国朝的稳固,是极其有效的。

甘肃兵马汇聚,漠西蒙古诸部臣服,骑兵众多,如今又与罗刹国,正是抽出空来。

吕大器终于得到了发言的机会,立马说道:通过吐鲁番一战,叶尔羌不堪一击,畏我王师如虎,朝廷可攻伐之,必然一路顺畅。

赵舒也赞同:听闻其沙漠地区,遍地都是绿洲,也离不开绿洲。

叶尔羌人根本就逃不了,只能在绿洲坐等王师,而漠西蒙古诸部则骑兵众多,一旦战事不利,纵马奔驰,徒劳的收获一些土地也无多大效果。

不如打叶尔羌。

好!皇帝虽然心中也支持叶尔羌,但却不能明面上说出来,得由下面的人提出来。

而他来充当这个裁判,处于超然位置。

就像是双减政策,也借故是他人提出,而非是皇帝亲口述说,留存一些缓和的余地,对大臣和皇帝来说都有好处。

于是,到了年底封衙前,除了双减外,西北攻略上,也有了决断。

所有人都明白,朝廷只有两个选择,卫拉特蒙在古诸部,以及叶尔羌国。

卫拉特蒙古,即北疆地区,天山南北附近,进行游牧的漠西蒙古,也就是当年制造土木堡之变的鞑靼人。

而叶尔羌汗国,顾名思义,信仰和平教的回部民众,维吾尔人。

卫拉特蒙古攻略的目标一直是哈萨克汗国,叶尼塞河流域;叶尔羌则向南,朝着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进发。

可以毫不迟疑的说,如果论富裕程度,占据天山南北,伊犁河谷的卫拉特蒙古,绝对是第一。

毕竟南疆地区除了沙漠就是沙漠,最大的特产只是和田玉而已,要不是把控南疆丝绸之路,叶尔羌早就穷困潦倒了。

西北地方,一弱一强,百官们倾向各不同。

最终,得知内阁决定先易后难,将目标对准了叶尔羌时,朝廷内外一片哗然。

不过,与文官们意见相反,勋贵们则认同内阁的决定。

相较于已经接触火器,并且拥有数万骑兵的卫拉特蒙古,一直陶醉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叶尔羌国更容易征服。

再者说,吐鲁番地区已经得罪其人了,如今彻底地消灭隐患,就再适合不过了。

只要叶尔羌被拿下,北疆地区也就不远了。

漠西蒙古虽然功勋更多,但不及叶尔羌功勋来得安稳,手到擒来。

此时安乐城。

看来,朝廷已经有了决断。

高一功抬起头,望着前方。

此时的吐鲁番地区,驻扎着三万明军。

其中有骑兵两万,步兵加火器营一万,可谓是整个西北的精华所在。

总兵,是哪里?众人纷纷问道。

南边,叶尔羌汗国。

剑指西南,高一功面露得色。

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前方。

高一功举起剑,说道:朝廷已经带来谕旨,许下四点功勋(基础),只要攻灭此国,此次封侯进伯者必然不再少数。

朝廷绝不会吝啬爵位封赏。

杀,杀,杀——

在杀气腾腾的叫喊声中,大军向西而去。

UU阅书推荐阅读:穿越老仙:大秦铁骑,踏遍全球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大宋男儿大明测字天师为祖龙指路,九州之外亦是秦土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带着皇帝到处溜达纵马西域总关情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北隋军神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开局就被流放,系统奖励精兵百万不做蛀米大虫,接管密骑营创功业懒妃有毒老子传奇:大道至简白话西游记:精编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大唐贞观小地主风澜策月华长安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运朝:开局赐婚,被封闲散王爷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大唐太子太嚣张三国之再兴汉室最强兵王血雨腥风逆天行龙符令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少爷真厉害英雄恨之帝王雄心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安家立业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三国:我把貂蝉训成了绝世猛将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一梦南唐王室的弃儿快穿之影视世界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
UU阅书最新小说: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我打罗马?真的假的?大周九皇子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