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杨师厚移镇凉州已经有一年半

凉州在西北,算是与灵州相当的重镇,无论是人口还是战略地位,都相当紧要,否则李业也不会必须让自家兄弟,坐镇掌握。

在李业的努力下,凉国施行了基本的文武分离,虽然实际上,作为凉国政权的三号人物,凉州刺史兼河西布政使韩群,还是不敢和杨师厚唱反调的。

但相较于以往,地方官吏在藩镇兵将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的状况,还是已经改良了许多。

于是乎,杨师厚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到了训练八千五百河西军之中。

因为纪律严格,李业麾下军队,待遇向来比一般藩镇强,但同样的,训练强度也要大得多。

基本做到三日一操的水准,所谓操,是指集训,也就是结阵演练,并不是说三天才训练一次,如战斗技能,什么格斗、射术的训练,肯定是天天都有的。

在士兵的训练方面,其实杨师厚做得,比符存审还要好些,这也和他严谨的性格相干。

同时,李业建立的军政学堂,从两年前,就开始在凉州、秦州推广。

河西军也建立了自己的武备学堂,将军中优秀士卒轮换培训。

为此,李业专门让敬翔、李振和杨师厚等人,共同商定了一个总的教材,用于培训军官和操练士卒。

敬翔对于李业的想法,相当叹服。

这个时代,虽然也已经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军事着作。

但其中,大部分,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国朝初年,李靖等优秀将领的着作,都是在宏观的论述战争规律,许多甚至是军事哲学,而非具体的战术。

更不会深入到阐述队、火这种十几人,几十人规模的战术安排。

这些兵书,对于培养高级将领、统帅,固然是优秀的作品。

但李业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

他需要的,是一部马步军操典。

系统的规范、介绍,军队中,涉及的编制、装备、训练方法,行军、驻扎,以及基本战术动作等等。并非是宏观战略,而是细枝末节。

因为他要培训的,不是高级将领,而是基层军官,乃至于士官。

历史上,第一步系统达到这个标准的,是北宋名臣曾公亮所着《武经总要》。

但武经总要与其说是操典,更像百科全书,太复杂,李业没有精力编纂,对于文化水准极低的将士们也不友好。

他真正想要对标的,其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纵观历史,戚继光并不是最顶尖的名将,但毫无夸张的说,他却是最顶尖的军事家。

因为戚继光真正把练兵和打仗这件事情,变成了一门谁都可以学的技术。

可以说,以其思路训练出来的部队,已经接近了近代化军队的门槛。

毕竟自古以来的强军不少,但却很难复制,往往都是本时代出类拔萃的存在。

而戚继光那套不一样,只要你识字,读完他那半白话写的兵书,并且不折不扣执行,诶,你也能拉出一支戚家军来。当然,能不能不折不扣执行下去,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以至于直到清末、民国,《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都还有极强的参考性,尚未过时。

这种参考性可不是《孙子兵法》那种宏观意义,而是真的能直接上手,照办的!

而李业所需要的,就是一部戚继光这样的“陆军操典”!

敬翔一开始还没有完全理解,李业的要求,初步和几个文化水准稍高的军中将校,如张归霸等人,编写了一部“校军通论”的初稿,大体就是参考此时流俗的,《太白阴经》、《卫公兵法》等兵书。

李业却大为摇头,稍稍翻阅便否决了。

这让花费两月的敬翔等人大为不解。

李业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动手,提笔写了一份近万字的目录,和前两篇内容,交给敬翔几人参考。

待诸多文武传阅之后,却是十分惊诧。

因为大家也都是文化人,也不是没读过兵书,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李业是用几乎白话的语言写的,并且要求全书都用半白话,方便士卒学习。

开篇目录,就没什么此时兵书常见的大道理

而是开门见山,分为十五章

选卒、队伍、兵制、行止、律令、休驻、旗鼓、补给、军械、临阵、追俘、短兵、长兵、弓弩、马军。

这些名目,也是李业在仿造自己印象中的《纪效新书》目录,略作改变

每一章,要详细到具体实施的举措是哪些。

比如一个队正,如何安排手下不同士卒的任务,行军时哪些警戒,哪些探路,哪些断后?

驻扎时,哪里修营,哪里放哨?如何传达命令,旗语、鼓声如何识别,甚至到埋锅造饭,行军时粮食供给多少,临战时供给多少,战马又是多少,哪些种类的食品,伤员如何安置等等。

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讲清楚,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诸多文武精英们看完后,都有些皱眉,实在是闻所未闻。

因为在过往,这些东西,其实都不算兵法讨论的东西,更多的,是基层军官的技能。

而基层军官,又都是靠个人入伍经验,逐渐积累起来,或者是世代从军,口口相传的。

有些藩镇、神策军将门,甚至就是靠这个吃饭的。

而李业,却是将之编为教材,直接通行全军。

敬翔很快就提出了两个很致命的疑问。

首先,按照李业要求的这个详细程度,如此多内容,又得用半白话来写,少说要有七八万字。

相当于十几部孙子兵法,四五部春秋,想要推广起来,未免有些难,而且军政学堂的学员,一年多的学制,未必能学完。

其次,这兵书里把凉军各项编制、训练方法、纪律讲述的明明白白,如果落入敌对势力手中,岂不是授柄于人?

敬翔的两个问题,可以说直击要害,也说出了大多数文武精英的心思。

尤其是第二个疑问,才是大家最怕的。

也正因如此,古代如《孙子兵法》这种,大而化之,只是哲理和宏观意义的军事学着作,都能畅行天下。

但涉及到具体技术操作,往往都是各个将门世家,自己关起门来,口口相传的东西。

李业听完敬翔的劝谏,却是大为摇头叹息

“子振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

对于敬翔的第一个疑问,其实并不难。

因为唐代,尤其是唐末,造纸术早已成熟,而雕版印刷也已经出现。

儒家七经加起来几十万字,不照样能推广?

而且李业隐约记得,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政权将儒家七经刻为石碑,确立流通版本,最后通行天下的。

李业又不是要所有军政学员,人手一本

只要教员有就行了嘛

而且针对不同兵种,还可以进行删减教学,比如步兵军官,就没必要仔细了解骑兵操典的内容,骑兵军官亦是如此。

因为他培养的,不是独立领兵的中高层将领,而是队正、队副级别的基层军官,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至于以后晋升了,再加深培养,补上短板便是。

而对于敬翔提到的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李业却并不在乎

别人知道就知道呗,知道了又能如何?

他有这个自信,阴谋诡计是夺不了天下,历史大势之下,能夺天下的,都是阳谋。

当年秦国横扫天下,吞灭六国。

秦国强大的路子,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军的编制、战术,六国不知道吗?商鞅自己都是关东跑来的!

可那又如何呢?

老蒋不知道我军是靠土地革命,是靠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战斗力飞升的吗?我军叛变过去的人又不是一个两个,但他知道就能学吗?也要学得了啊。

同样的道理,李业为什么要担心那些军阀、兵痞习气根深蒂固,牙兵骄横抗命的藩镇,从自己这里“偷师”呢?

哪怕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朱温,都达不到李业现在,对军队的掌控程度。

当然,其他藩镇军队,如果只是删减的效仿其中部分内容,也能达到提高战力的目的。

但是,李业既然自信代表这个时代,历史进步的方向,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将军事操典普及全军,会不会令敌人学了去,只是未知数。

可对于凉军而言,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提升自身实力。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选择裹足不前,那不成满清了?

真要一统天下,开创新时代的政权,哪里连这点自信都没有,因为可能的威胁,就自废武功。

于是乎,李业就举了商鞅变法的例子,向敬翔,也是向诸多文武精英解释。

至于名字,李业最开始是打算直接叫“纪效新书”的,但还是觉得不能太无耻,最后还是改做《凉王马步军纪效操典》,就开始编纂工作,后来一般称为《凉王操典》、《中祖操典》。

李业亲自点将,自光启二年开始,集结了符存审、杨师厚、李唐宾、张归霸、葛从周诸多大将。

以及张承业、李振、韦庄等参与过后勤辎重调配的文官。

以敬翔领先,自己亲自督导编纂

当然,这些文武大员都各有任务,只是兼职参与而已

真正带着几十号文员主导此事的,乃是新任军政学堂祭酒,刘鄩。

过程中,还征询了数百百名军中,资历较老,战斗经验丰富的中下层军官、老兵意见,将这些人提供的材料汇集起来。

由于李业麾下老卒,来源丰富,从西北到淮南、蜀中都有,以至于这些材料十分丰富,高达百万字。

以至于,从几个出身淮南的老卒那里,刘鄩甚至记述到一些有关水战的经验。

为此,李业专门让张承业从府库里调配几百斤纸,交给刘鄩

刘鄩带着四十名从亲事府、帐内府调来的文员,和二十名军政学堂教员,甚至连学生都被抓了包,参与进来。

从光启二年开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对各项材料,以及诸多文武大员编写的内容进行组合、删定,又交给李业、敬翔、杨师厚等人批改。

先后反复上交、打回,修改了六次,终于在光启三年末,定下了初稿。

这样一部集合了凉军从最高层,到最基层,几乎全部智慧的军事教科书终于出炉。

全书七万七千字,李业让灵州刺史李愚主持,刻制雕版,第一批印刷了两百份,先开始在军政学堂内部用于教学。

后来又开始传抄,分发给了军中都将一级将领,用于日常训导麾下队正、队副。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出身于军政学堂,识字的基层军官,都纷纷动手将之边学,边抄录下来。

很快,就开始在全军当中传播

也成为了凉军日常训练的战术范本

日常操练,基本都按照其中内容来。

这其实也是李业,对于“军队制度化,军官官僚化”的一个努力。

李业现在,就是努力把“兵权关进制度的笼子”。

用制度化的管理,来替代那种“兵为将有”,的军中人身依附关系,从而达到集中军权的目的。

在这一点,后世很多人认为,宋代军队是被管得太紧,其实恰恰相反,是管的太松。宋代军队之所以拉胯,就是因为“五代遗风”那种兵痞风气,没有改变,反而有所加重。

这种情况直到明初朱元璋建立卫所制后,才有所更正。

李业到底还没有老朱那样的本事和条件,几个世纪后的卫所制,也未必适宜于此时,况且让凉军士卒全去种地,不发赏赐......李业还是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有所效仿

比如在与党项接壤的宥州,李业就让郭崇韬所领的怀德诸县,施行兵民合一的军屯制,所属的四个都,与凉军效节等野战军不同,而是“屯驻都”。

由当地汉民青壮编练,分发武器,平时屯田,农闲训练,战时为兵,用来防备党项。

因为这些人本来就不是军队,自然也没有藩镇习气。

且他们本来就受党项骚扰,关乎自己家人安危,自然也就积极响应训练。

只能说任何制度,都是有保质期的,虽说历史上到了明末,卫所制糜烂不堪,但不能就说人家没有积极作用。

UU阅书推荐阅读: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无尽世界无尽征程时空搅屎棍开元帝师蒙古人西征朕让你监军,你反手灭了六国?东图易家大唐之混世异姓王三国大逃杀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穿越杨广隋霸天下邪龙狂兵此去安都两万里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马谡别传唐朝好驸马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一梦越万年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农家巧媳妇关外县令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魅影谍踪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穿越老仙:大秦铁骑,踏遍全球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只会捞钱的朱由检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开局带朱元璋拯救崇祯大唐:吃货将军虚构三国帝国崛起,开局奖励一个集团军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横扫天下我为皇三国:凤雏已死,血凰当立昏君女帝,我真是大周忠臣三国之无双华雄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
UU阅书最新小说: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