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争辩
吴信顺带着伊琳和茗儿,回到了家里。
在寝室里,吴信顺脱了外套,钻进被窝。
天真冷啊,屋里的炕,没有坑道,无法用石头加水来取暖。
“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把石头放进水里,水就会发热,水底还噗通噗通地冒泡。”吴信顺对王秋荷说,“伊姑娘,还真是厉害呀!”
“伊姑娘,本来就不是咱们这种贫苦人家的孩子。”王秋荷说。
“你还记得,当初你和达儿,把伊姑娘从浅水湾里救出来时,她的那身打扮吗?”
“记得呀。”吴信顺回忆着,“粉色的衣裙,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就连绣花鞋上的几粒珍珠,都能当十两银子呢。”
“所以说呀,伊姑娘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大户人家的子女,个个都见多识广,家里还有先生教着,什么奇怪的事没见过呀?”
王秋荷也脱去外衣,上了床。
“咱们乡野人家,没见过石头放进水里会发热。指不定,其他有钱人就见过呀。”
“也对。”吴信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兴许别的怪事,咱们觉得怪,可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们,见过的,多了去了。”
“就是,好比今晚,伊姑娘说把那个什么棉……”王秋荷说到这儿卡壳了。
“石棉。”吴信顺补充。
今晚把石棉刷到院子的围墙外,吴信顺可是参加了的,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伊姑娘还特地交代,要戴好王秋荷和菊花缝制的口罩,以免吸入石棉的纤维。
“对,你看那个石棉,刷到咱家的围墙上,胡半仙的大师兄举着火把,烧了好几次,咱家的围墙,不是就没着起火来嘛!”王秋荷说。
“嗯,看来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们,看的书比咱们多,懂得东西也比咱们多。”吴信顺说。
“你知道吗,今晚茗儿说,她想去走一走伊姑娘走过的路,过伊姑娘那样的生活。”
“茗儿说的这些,我听不懂。”王秋荷说:“但是茗儿以前,就老念叨着想去县城里住,不在乡下过这个穷日子了。”
“嗯,确实,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吴信顺表示赞同。
“以前,我老觉得茗儿说这话,是年纪小不懂事。这次我看见大表姐家,日子也过的挺好的。”
“是啊,达儿现在去清香阁打工,今后也不用像你我一样,继续种田了。”吴信顺回答。
“我觉得,要是伊姑娘真的愿意,带着茗儿过好日子,咱们做爹娘的,也不该拘着孩子。就让她出去,见见世面。”
“你说的对。”吴信顺说着,很快进入了梦乡。
天蒙蒙亮时,吴信顺就悄悄爬到后山,将几个小花子带下山,送到牛车上。
牛车“吱呀吱呀”地,慢慢地驶往昭兴县城了。
接下去的几天,风平浪静的,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伊琳和吴信顺一家,在乡下过着悠闲的生活。
入冬了,地也不用种了。
趁着日头好的时候,洗洗涮涮,把衣服被子晒了收好,准备过冬。
周泽元他们,住进了贾士才租的宅子。
小花子们打了地铺。
地铺里垒了坑道,注了水。
晚上睡觉时,在水里放几块石头,热乎乎的,睡得可舒服了。
每天上午,周泽元去明文堂外面,听司徒先生讲学。
阿文带着几个小花子们,去街上闲逛,收集八卦信息。
中午,等大家全部回到贾士才的院子时,阿兰和菊花已经做好了简单的饭菜。
吃饭的时候,大家会把上午各自获取的信息,都说出来。
周泽元一边吃饭,一边听,从中筛选出他认为值得跟进的八卦。
然后,阿文就会安排小花子们分工,创造条件,将被周泽元选中的人,引到贾士才的算命摊子来。
周泽元筛选的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他挑选出来的“客户”,到了贾士才的算命摊子,听上一会儿,十有八九就频频点头,继而就掏银子了。
有时,很小的一件事,大家觉得不太可能有机会时,周泽元却认为可做文章。
果然,当把这个人引到贾士才面前时,往往这个人听着听着,觉得贾士才说到他心坎上,银子就掏出来了。
有时,大家觉得应该很有机会赚到大钱的,周泽元却认为要放弃。
有一次,周泽元认为难以成交的,阿文和小山子都认为能成。
在征得贾士才同意后,阿文把那个“潜在客户”,拉到算命摊子前。
没想到,人都坐下来了,也认真听了许久。
末了,却对贾士才说:“先生,你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些又与我何干呢?”
最后,一个子儿没掏,扬长而去。
躲在暗处的小花子们,气得干瞪眼。
白白浪费了贾先生半个时辰的功夫,耽误挣钱了!
于是,再后来,只要被周泽元否决掉的“生意”,小花子们一个都不会留恋。
有那个尝试的功夫,不如多找几个靠谱的信息,让周泽元来筛选。
所有的人都觉得这种生活很快乐,除了阿昌。
有一天,阿昌实在忍不住了。
趁着吃晚饭前的空档,问周泽元。
“阿元,子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我们这样将人引到贾先生的摊子,让贾先生赚钱,岂不是不仁不义吗?“阿昌皱着眉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对于阿昌这番举动,周泽元略感惊讶。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认为对吗?”周泽元不慌不忙地应答。
“孔夫子的话,当然对。”阿昌回答。
“那你觉得,去贾先生的摊子上算命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周泽元又问。
“这是什么话?”正打算迈出屋子吃晚饭的贾士才,听到了二人的对话,心里嘀咕着。
他索性不出来了,站在屋里继续听。
“嗯……我认为是小人。”阿元回答。
“为什么呢?”周泽元继续问。
“君子坦荡荡,无需靠他人,来评论与指点自己的行为。”阿昌回答。
“对待君子与小人,应该用不同的方法,你同意吗?”周泽元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