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对策
张嬷嬷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根细铁丝,伸进匣子上的小锁头里,很有技巧地捅了几下,锁开了。
张嬷嬷是柳老太太的陪嫁丫鬟,两三岁的时候,就被家中的长辈指定给婴儿时期的柳老太太当玩伴了。
小时候,原本有七八个丫鬟陪着柳老太太的,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地散了,有的留在娘家被许给小厮了,有的年岁大了后,放出去嫁人了。
只有张嬷嬷,几十年来对柳老太太一直忠心耿耿,深受柳老太太信任。
张嬷嬷陪着柳老太太大半辈子了,陪着她在娘家撑起半边天,在大老爷生病的时候,挺身而出打点家里米行生意;嫁入柳家后,陪着她从受气的小媳妇,熬成如今说一不二,掌握家中实权的婆婆。
特别是在老祖宗初为人妇时,面对柳家这个大家族复杂的人际关系,张嬷嬷运用她的生存智慧,陪着柳老太太上演了多少出宅斗戏,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可以说,张嬷嬷和老祖宗的情谊,不仅仅是主仆情,而是战友情、姐妹情。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因此,张嬷嬷才胆敢在柳老太太面前,展示自己高超的开锁技艺。
若是没有绝对的信任,哪个下人敢让主子知道,自己开起锁来,就像专业锁匠一样麻利?
那以后主子还敢给他看到,自己的值钱家当和体己钱藏在哪里吗?
好在柳老太太是个明事理的人,有胆识有担当,并且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这种人格魅力,让柳老太太在生意场上,笼络了一批惺惺相惜的人才。
在家中,吸引了一拨视在危难时刻,愿意为柳老太太随时奉献自己一切的下人。
包括张嬷嬷。
张嬷嬷将细铁丝放在桌子的一旁,将匣子打开。
虽然是傍晚,冬日的天黑得早。
但柳老太太的屋子里点了好几只红烛,很亮堂。
借着烛光,柳老太太和张嬷嬷同时看见,匣子里装着一个布做的小人。
小人的头上、喉咙、胸口、腹部和四肢,全都被扎上缝衣针,粗略估计得有十来根。
“哼……”柳老太太轻蔑地笑了,“我就知道,这种匣子里面准没装好货。”
张嬷嬷看了老祖宗一眼,伸手将匣子里的小人拿起来。
小人下面,垫着一张折叠的白纸。
张嬷嬷将白纸取出,打开一看,神色大变。
张嬷嬷跟着柳老太太几十年,虽然没正经上过学堂,但还是能认一些常用字的。
“拿给我看看。”柳老太太盯着张嬷嬷,精明的眼睛里,露出平时不常见的寒光。
张嬷嬷不敢多话,双手将白纸递给柳老太太。
柳老太太接过白纸,定睛一看,气得全身都要发抖了。
“这……这是哪个下贱的小人,竟然想出如此下作的招数!”老太太拿着白纸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老太太,您看……”张嬷嬷拿起布小人,将它翻了个面。
只见布小人的背面,赫然写着“柳承毅”三个大字,名字下方还注明他的生辰八字。
“柳承毅”这三个字,每一个字上都插着一根针。
“我的毅儿啊……”柳老太太看见这个,气得眼眶都红了,“他是碍着谁的眼了?竟然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下手!”
“老太太,您先别着急,做这件事的人,应该还不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了。”张嬷嬷说着绕口的话,“我们得想好对策,才能把这个人抓出来,阻止他继续加害少爷!”
“嗯,对……”柳老太太稍微控制了一下自己悲伤的情绪,“你说,这个人会是谁呢?”
伺候柳老太太几十年了,张嬷嬷太了解她的脾气了。
老太太这么精明厉害的人,肯定早已看透并猜到是谁了,故意借自己的口说出来。
于是,张嬷嬷开始了推理和分析。
“老太太,这个匣子是从清恒苑找到的。高智勇说,藏匣子的树洞,像是被人故意凿出来的。”张嬷嬷说着,看了柳老太太一眼。
柳老太太刚才的悲伤已经消失了,取代的是聚精会神的倾听。
“清恒苑前几年一直空着,没人常住,只偶尔有几个远亲来访,才让他们暂时住几日。”张嬷嬷接着说:“少爷搬到清恒苑住才一个多月,但是,这个匣子里却清清楚楚写着少爷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说明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很了解少爷的事情,可能是熟人,至少是熟人托的人。”
听到“熟人”两个字,老太太的眉头猛地一皱,形成一个“川”字。
“那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办?”柳老太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