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礼仪之道:尊崇的根本,秩序的归宿
凡礼仪始于脱俗,成于文明,终于秩序。因此,至于完备,情感与文化俱尽;次之,情感代替文化而胜出;再下一层,再用情感归于至高的太一。天地和谐共生,日月明亮有序,四季有序交替,星辰运行规律,江河水流不息,万物茂盛繁荣,喜好和恶劣有节制,喜怒情绪适度。以顺为下则有序,以明为上则清晰。
太史公说:真是太了不起了!立起隆盛为极致,天下没有人能增加或减少它。本与末相顺应,终与始相应,至于文化有辨别的标准,至于审察有叙述的能力。天下遵循了它则治理良好,不遵循则危乱;遵循了它则安定,不遵循则危险。小人无法理解。
礼仪的内涵确实非常深远,对坚白的差异辨别的要求,进入其中就会变得柔弱。其外貌确实非常庞大,凭借创作典章制度的狭隘言论进入其中就会期待不已。其外貌确实非常高傲,暴虐狂妄,轻俗地认为高傲为荣,进入其中就会变得队伍杂乱。因此,规则真实明确,不可欺骗以曲折;衡量真实准确,不可欺骗以轻重;规矩真实正确,不可欺骗以方圆;君子审视礼仪,不可欺骗以虚伪。因此,准确的规则是最直接的;平衡的衡量是最准确的;准确的规矩是最合理的;礼仪是人类道德的极致。尽管如此,不遵循礼仪的人不足以称之为有礼之民,他们被称为没有规矩的人;遵循礼仪的人被称为有规矩的人。在礼仪中,有能力思考,被称为有思考力;有思考能力而不轻易改变,被称为有坚定力。有思考能力和坚定力,再加上善良品德,这就是圣人。天是最高的存在;地是最低的存在;日月是最明亮的存在;无限广大是最广泛的存在;圣人是道德的极致。
以财物作为使用的标准,以贵贱作为身份的标志,以多少作为差异的标准,以隆重与庄严为要求。文化外表复杂,情感节制,是礼仪的隆重;文化外表简约,情感丰富,是礼仪的庄严;文化外表和情感相互作用,行为表里如一,是礼仪的中庸之道。君子端庄崇高地展现其隆重,庶民全力强调其庄严,而中间地位处于其中。适度前行没有超出范围,因此君子的性格守持在庙宫之内。人是有边界的存在,士是尊贵的人。外围是普通民众。在这个中间地带,房屋布置辉煌豪华,曲径通幽,秩序井然有序,这是圣人的标志。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礼仪的重要性,从脱离粗俗的起点,到文明的建立,再到秩序的终点,形象地描述了礼仪的发展和作用。文章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秩序的建立进行了阐述,凸显了礼仪对于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援引太史公的观点,强调了礼仪的至高地位,指出尊崇礼仪能够使社会治理良好,而不遵循则可能导致危乱和不安。同时,作者提到了礼仪的深度内涵,强调了准确的规则、平衡的衡量和正确的规矩对于礼仪的重要性。文章还讲述了人们的行为和外表应该表达一致,并呼吁人们要遵循礼仪,从而实践人类道德的极致。
这篇文章丰富而精辟地阐述了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坚守准则和规范,以达到社会和谐和个人发展的目标。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礼仪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建立秩序和塑造社会风貌的作用。
137、礼乐的力量:救助困苦、提倡高雅
救助困苦、提倡高雅。按照制定规范来治理国家,为宗庙事务服务。情感和文化都很重要,丰富杀伤则难以假冒。仲尼坐在树下,孙通在野外嬉戏。圣人所创作的教诲无不如此。
太史公说:我每次读到虞书中关于君臣之间相互诏令的部分,总会感到安慰,但如果股肱不良,万事就会陷入破败,我也会不禁流泪。成王创作颂歌,自省自责,悲哀那些家庭之困难,可谓战战惶惧,善于守卫与善终哉?君子不必约束自己才能修德,与此同时又摈弃了礼仪,能够思考最初的意义,就能够明了事物的起源。润泽自己,发扬光大并歌颂辛勤努力,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有传言说:“政治稳固成功,礼乐才能兴盛”。国内的人道越来越深,其道德越发高尚,所喜欢的事物也变得不同。满而不损则溢出,盈而不持则倾覆。凡是制作音乐的人,都是为了节制音乐。君子以谦虚退让为礼仪,以损减为快乐,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快乐。对于各个州和不同国家来说,情感习俗不同,因此吸取各地的风俗,并协调音律,以弥补不足,转变政教的方向。
天子亲临明堂观看,万民一同清除不洁之物,酒食充足,以装饰自己的本性。因此说雅颂的音乐理性,民众正直,吵闹声响却让人奋发,郑卫的乐曲引起心灵的狂热。当它们调和和谐时,鸟兽都感到,更何况怀有五常原则,包含好与恶,自然而然的势头呢?
政治道路出现缺陷,郑音兴起,称王的君主受到邻近州邦的尊崇,争相崇高。即使是仲尼也不能受到齐国的优待,最终只能在鲁国容身。虽然退隐正道,用乐音来引诱世人,创作五章来激励时代,但仍然没有改变他们。陵迟一直到六国,音乐流失,衰败不复,最终不得善终,秦国并吞了他们。
秦二世尤其娱乐为乐。丞相李斯进言说:“放弃诗书,沉迷于声色,祖伊所害怕的;轻视积累细小过错,放纵自己的心灵长夜,纣王所以灭亡的。”赵高说:“五帝、三王的乐曲各有不同的名字,说明不相互学习。从朝廷到人民,通过欢乐,合作热心,不用这种和谐交流,无法通达内涵,也无法各自进步,这都是各个时代的变化。适当的乐,何需华山之良驹而远行呢?二世这样认同了。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礼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政治道路的衰颓与振兴,向我们传递了深刻的启示。文章中强调了礼乐对于治理国家、宗庙事务以及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人们应该如何修身养性、守卫美德的问题,以及君子如何以谦逊退让为礼仪、以损减为快乐。通过对礼乐与政教的关系的探讨,文章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合理调和不同地域风俗,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文章中,还提到了政治道路缺陷、郑音的兴起以及秦二世对娱乐的过分追求。作者通过这些例子向我们揭示了当政治失去救治困苦的初衷,放弃礼乐的指导,以及滥纵声色的危害,必将导致社会的衰败和崩溃。文章告诉我们,在治理国家和个人修养中,都需要注重礼乐的传承与发扬,才能实现稳定与进步。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的启示:礼乐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道德准则,对社会稳定和人们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要注重发扬传统的礼乐精神,尊重他人,守卫美德,努力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实现和谐与进步。
138、共鸣之音:音乐的力量与社会治理
高祖途经沛县时,创作了《三侯之章》,命令孩童们歌唱。高祖去世后,允许沛县举行四时的鸷鸟祭典。孝惠、孝文、孝景并未做出太多变动,只是在乐府中常常储备和学习古老的作品。
直到今天,朝廷登基后,创作了十九章,让侍中的李延年安排它们的音调,授予协律府尉的封号。读经的士人不能独自理解其中的词句,都聚集在一起与五经的专家相互讲解学习,才能理解其意义,并丰富雅化文学。
汉朝经常在正月上辛祭祀甘泉的太一神,黄昏时开始祭祀,到天亮结束。经常有流星从祭坛经过。派遣男女仆人七十人一同歌唱。春天歌唱青阳,夏天歌唱红日,秋天歌唱西晚,冬天歌唱黑暗。世人众多,所以不论。
又有一次在神马渥洼水中发现了神圣的马,再次以它作为太一的歌曲。歌曲中写道:“太一献兮天马降,滴下红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跃万里,如今伴侣兮龙相友。”后来征讨大宛时捕获了千里马,马名叫蒲梢,接着又以它作为歌曲。
歌词写道:“天马来兮从西极,经过万里兮归于有德。承受神灵威略兮降服外国,穿越流沙兮四方夷服。”中尉汲黯进言说:“君王举行乐礼,是以承受祖宗,化化民众。现在陛下得到了马,以诗作歌,在宗庙律仪之中,先帝的百姓怎么能明白其中的音乐呢?”上皇默然不说话。丞相公孙弘说:“暗自诋毁圣制,应该受到族人诛杀。”
音乐的起源是出自人心。人心受事物的感动而动摇。由于对物体的感动,所以形成了声音;声音相应,所以产生了变化;变化形成了调式,称为音乐;通过比较和协调音乐,举起戈戟、羽毛、马尾旌旗,这就是乐曲。乐曲,是音乐产生的来源,其根本在于人心对事物的感动。因此,对于感伤心态的感动,其声音浑厚而凄冷;对于快乐心态的感动,声音流畅而缓慢;对于喜悦心态的感动,声音明亮而散杂;对于愤怒心态的感动,声音粗糙而严厉;对于尊敬心态的感动,声音正直而庄重;对于爱心的感动,声音和谐而柔和。这六种都是与本性相符的,受事物的感动而动摇。所以先王非常关注感动的事物。因而礼仪引导志向,乐音和谐声音,政治统一行动,刑罚制度用来防止恶人。礼乐、刑罚、政治是统一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引领社会秩序,符合人民的心意,实现治理的路径。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汉朝时期的礼乐活动,揭示了音乐对于人类情感和内心的影响力。文章中提到了高祖时的《三侯之章》和后来的十九章,以及太一祭典中的歌曲。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与人心共鸣的情感表达。
文章中还强调了音乐的起源与人心的感动相联系。人们对事物的感动引发了声音的产生,声音又通过和谐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作者通过描述不同情感所对应的声音特征,展示了音乐对情感的引导和表达作用。
与此同时,文章也提到了礼乐与治理的关系。先王们深知礼乐对人心的影响力,因此他们将礼乐纳入到治理体系中,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礼乐、政治和刑罚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一种治理路径,以实现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让人深刻体会到了音乐对于人类情感的共鸣和引导作用。人们在不同时刻和场合,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欣赏,得以感受到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礼乐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引导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