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郑桓公: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与坚韧
郑桓公可以做朋友,是周厉王的幼子,也是宣王的异母兄弟。宣王在位二十二年时,郑桓公初次被封在郑地。他在封地过了三十三年后,当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欢他。幽王任命他为司徒,他和睦地聚集了周朝的百姓,周朝的百姓都感到高兴,特别是在黄河和雒水之间的地方,人们都盼着他能去那里执政。他担任司徒一年后,因为褒姒的后事,王室内部治理变得混乱,有些诸侯背叛了他。于是桓公问太史伯:“王室现在多变,我该逃到哪里才能躲过死难?”太史伯回答说:“只有雒东的土地,和黄河以南的地方可以居住。”桓公问:“为什么?”太史伯回答:“那个地方接近虢国和郐国,它们的国君贪婪且喜欢利益,百姓并不归附于他们。现在您作为司徒,受到百姓的爱戴,如果您真的能住在那里,虢国和郐国的国君看到您正在掌权,会轻视分给您土地。您如果真的住在那里,那里的百姓都会成为您的子民。”桓公问:“我想搬到长江边上,可以吗?”太史伯回答:“从前祝融是高辛氏的火官,他的功劳很大,但对周朝并没有带来好运,楚国是他的后代。周朝衰败时,楚国一定会兴盛起来。楚国一旦兴盛,对郑国是不利的。”桓公又问:“我想住在西边,怎么样?”太史伯回答:“那里的百姓贪婪且喜欢利益,很难长久居住。”桓公问:“周朝衰败时,哪个国家会兴起?”太史伯回答:“可能是齐、秦、晋、楚。齐国是姜姓,是伯夷的后代,伯夷辅助尧制定礼仪。秦国是嬴姓,是伯翳的后代,伯翳辅助舜怀柔百物。至于楚国的祖先,都曾对天下有功。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成王把唐地封给叔虞,那个地方地形险要,因此它既有德行又和周朝的衰败在一起,也一定会兴盛起来。”桓公说:“好。”于是他最终建议国王,将百姓迁移到雒东,而虢国和郐国果然献上了十个城邑,最终使郑国得以建国。
两年后,犬戎在骊山杀害了幽王,并杀死了郑桓公。郑国人共同拥立了他的儿子掘突,即武公。
武公在位十年,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夫人,称她为武姜。武姜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寤生,他出生时很困难,武姜并不喜欢他。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儿子,名叫叔段,叔段出生时很顺利,武姜非常爱他。武公在位二十七年时生病,武姜请求立叔段为太子,但武公没有答应。那一年,武公去世,寤生即位,即庄公。
庄公即位后第一年,封给叔段京邑,称他为太叔。祭仲说:“京邑比国家还要大,不适合封给庶子。”庄公说:“武姜想要这样,我不敢违抗。”叔段到了京邑,修理武器装备,和他的母亲武姜密谋偷袭郑国。二十二年,叔段果然偷袭了郑国,武姜作为内应。庄公派兵攻打叔段,叔段逃跑。接着攻打京邑,京邑的百姓背叛了叔段,叔段逃到鄢地。鄢地被攻破,叔段逃到共地。于是庄公把母亲武姜迁移到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过了几年,庄公后悔了,开始思念母亲。颍谷的考叔献给庄公一些食物,庄公赐给他食物。考叔说:“我有母亲,请君王也赏赐我的母亲吧。”庄公说:“我非常想念母亲,但又不愿违背誓言,怎么办呢?”考叔说:“挖个地道直到黄泉,就能见面了。”于是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和母亲见面了。
庄公在位二十四年时,宋国的缪公去世,他的儿子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国侵犯了周国的领土,夺取了庄稼。二十五年,卫国的州吁杀死了他的国君桓公,自己登位,并与宋国一起进攻郑国,这是因为公子冯的原因。二十七年,庄公首次朝见周桓王。桓王对他夺取庄稼感到愤怒,所以没有以礼相待。
《郑桓公》这篇文章,讲述了周朝时期一位备受尊敬的君主——郑桓公的历史故事。他不仅是周厉王的幼子,也是宣王的异母兄弟,更是后来郑国的建国君主。他的智慧、决策和勇气,使他在动荡的周朝末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者。
我们被郑桓公的智慧和远见所深深打动。在面对王室内部的混乱和诸侯的背叛时,他能冷静思考,寻求太史伯的建议,最终决定迁徙百姓,建立郑国。他的决策不仅救了自己,也为百姓谋得了安定。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和决心。
此外,郑桓公对母亲的深情和尊敬,也让我们深感感动。在面对母亲的背叛和讨厌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智慧和坚韧,最终与母亲和解。这种对家庭的责任和感情,让我们深感敬佩。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郑桓公的历史地位,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个性魅力和伟大品质。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他的故事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智慧和勇气,坚韧不拔。
总的来说,《郑桓公》是一篇深入浅出,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历史故事。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思考了人生。这是一篇值得推荐的文章,它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298、权力斗争:郑国庄公时期的动荡与变局
二十九年,庄公因周朝对他不礼而愤怒,便与鲁国交换了祊、许两地。三十三年,宋国杀死了孔父。三十七年,庄公不去朝见周朝,周桓王于是率领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但王师大败。祝聸射中了周桓王的手臂。祝聸请求趁机追杀周桓王,但郑庄公阻止他说:“伤害上级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敢冒犯天子呢?”于是停止追杀。夜间,令祭仲去探望周桓王的伤势。
三十八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国派人求救,郑国派太子忽率兵援助齐国。齐厘公想将女儿嫁给他,忽婉言谢绝:“我国小,无法与齐国抗衡。”当时祭仲与他同行,劝他接受这门亲事,说:“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妃子,太子没有强大的外援将无法继位,三位公子都是国君的儿子。”所谓的三位公子,分别是太子忽、他的弟弟突和次子亹。
四十三年,郑庄公去世。当初,祭仲非常受庄公宠信,庄公让他担任卿。庄公让他娶了邓国的公主,生下太子忽,所以祭仲立忽为君主,即昭公。
庄公又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生下厉公突。雍氏在宋国非常受宠。宋庄公听说祭仲立了忽为君主,便派人诱捕了祭仲,说:“不立突,你将会死亡。”同时也扣押了突来索要赎金。祭仲答应了宋国的要求,与宋国订立盟约,将突带回郑国,立他为君主。昭公忽听说祭仲被宋国要挟立他的弟弟突为君主,于是在九月丁亥出逃到卫国。己亥,突抵达郑国,继位为厉公。
厉公四年,祭仲独揽大权。厉公对此感到担忧,暗中指使他的女婿雍纠企图杀死祭仲。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知道这个计划后,对她的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亲近?”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而人都可以成为丈夫。”女儿于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祭仲,祭仲反过来杀死了雍纠,并在集市上公开处决了他。厉公无法对付祭仲,愤怒地责备雍纠:“谋杀竟然涉及妇女,死有余辜!”夏季,厉公逃到边邑栎。祭仲迎接昭公忽,在六月乙亥日,昭公复位继位。
秋天,郑厉公突趁栎地的人杀死了他的大夫单伯,便居住在那里。诸侯们听说厉公逃亡,攻打郑国,但没有成功而离开。宋国给了厉公一些兵力,让他自己在栎地防守,郑国因此也没有攻打栎地。
昭公二年,从昭公还是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庄公想让高渠弥担任卿,但太子忽讨厌他,庄公不听,最终还是任命高渠弥为卿。等到昭公继位,他担心高渠弥会杀了自己,冬季十月辛卯,高渠弥与昭公外出打猎,在野外射杀了昭公。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接厉公,于是改立昭公的弟弟亹为君主,即子亹,他没有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在首止会合诸侯,郑子亹前往参加,高渠弥陪同,祭仲称病不去。原因在于子亹在齐襄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与他斗过,互相仇视。等到会合诸侯时,祭仲建议子亹不要去。子亹说:“齐国强大,而厉公居住在栎地,即使不去,也会让诸侯认为是我带领他们攻打齐国,内部扶持厉公。我不如去一趟,去了未必会受辱,而且也不会到那种地步!”于是还是去了。于是祭仲担心齐国会一并杀死他,所以声称有病不去。子亹到达首止,没有向齐侯道歉。齐侯愤怒,于是设下埋伏,杀死了子亹。高渠弥逃回郑国,与祭仲商议,从陈国召回子亹的弟弟公子婴继位,即郑子。这一年,齐襄公派彭生灌醉后杀死鲁桓公。
《郑国庄公时期的动荡与变局》这篇文章,通过描述郑庄公在位期间的种种事件,展示了郑国在周朝末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庄公因周朝对他不礼而愤怒,与鲁国交换了祊、许两地,体现出他敢于扞卫国家利益的勇气。然而,在面临周桓王讨伐时,他选择退让,并主动探望周桓王伤势,展现了他明智的一面。这一系列事件,既体现了庄公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关系的复杂性。
在庄公去世后,祭仲立忽为君主,即昭公。然而,由于宋国的干预,庄公的儿子突被立为厉公。这一权力斗争背后,宋国与郑国的关系成为了关键因素。同时,祭仲在权力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反映了当时郑国政治生态的严峻性。
在厉公时期,祭仲独揽大权,导致厉公对其心生恐惧。这反映出当时郑国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权力过度集中的危害。尽管厉公曾试图通过谋杀祭仲来解决问题,但最终未能成功。
昭公在位期间,曾与齐襄公有过恩怨。在齐襄公会合诸侯时,郑子亹选择参加,最终导致其丧命。这一事件,既反映了齐、郑两国的矛盾,也暗示了郑国在这一权力斗争中的被动与无奈。
总之,《郑国庄公时期的动荡与变局》通过描绘郑国庄公在位期间的权力斗争,展示了周朝末期诸侯国间的政治斗争与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斗争与政治智慧交织在一起,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同时,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权力斗争往往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磨难,需要我们从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