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战国风云:齐国争霸之路
三十三年,杀掉大臣牟辛。
三十五年,公孙阅又对成侯忌说:“您为什么不派人拿着十金在市场上占卜,说‘我是田忌的人。我三次战斗三次胜利,声威震动天下。想要做大事,是否吉利?’”占卜的人出来后,立即派人逮捕给田忌占卜的人,在国王面前验证他们的话。田忌得知此事后,率领他的门徒袭击临淄,寻找成侯,但没有成功,于是逃亡。
三十六年,威王去世,他的儿子宣王辟强继位。
宣王元年,秦国实行商鞅的变法。周朝向秦孝公授予伯爵的封号。
二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和韩国关系亲密,一起抵抗魏国。赵国不利,在南梁进行战斗。宣王召回田忌,恢复他原来的职位。韩国请求齐国援助。宣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还是晚救?”驺忌子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将会屈服并归附魏国,不如早点援助。”孙子说:“韩国和魏国的军队还没有疲惫,我们就去援助,这样我们就是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攻击,反而要听从韩国的命令。而且魏国有灭亡国家的决心,韩国看到自己将要灭亡,一定会向东向齐国求救。我们趁此机会与韩国建立亲密的关系,等待魏国疲惫时再行动,这样我们可以得到重利和尊贵的名声。”宣王说:“好。”于是暗中告知韩国使者并派他回去。韩国依仗齐国,五次战斗都没有胜利,于是向东将国家委托给齐国。齐国于是起兵,派田忌、田婴率领,孙子担任军师,援助韩国和赵国,进攻魏国,在马陵大败魏军,杀死魏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此后,三晋的国王都在博望拜见齐王,结盟后离开。
七年,与魏王在平阿南相会。明年,在甄地再次相会。魏惠王去世。明年,与魏襄王在徐州相会,诸侯互相承认彼此的王位。十年,楚国围攻我国的徐州。十一年,与魏国一起进攻赵国,赵国决开河水灌溉齐、魏两国,战争结束。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喜欢文学和游说的士人,诸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予官职,作为上大夫,不担任治理职务而参与议论。因此,齐稷下的学士再次繁荣,人数达到数百上千人。
十九年,宣王去世,他的儿子湣王地继位。
湣王元年,秦国派张仪与诸侯执政在啮桑相会。三年,封田婴于薛地。四年,迎娶秦国的女子。七年,与宋国一起进攻魏国,在观泽打败魏国。
十二年,进攻魏国。楚国围攻雍氏,秦国打败屈丐。苏代对田轸说:“我原本有件事要拜见您,这件事很完善,如果楚国对您有利,那么就可以享受幸福,如果楚国对您不利,也可以从中获得好处。现在我站在门口,有客人说魏王对韩冯、张仪说:‘煮枣将要被攻占,齐军又向前推进,你们来救我,我就能够保住煮枣;如果不救我,我就无法保住煮枣。’这只是转达的话。秦、韩的军队不向东进攻,十多天后,魏国就会转向韩国,追随秦国,秦国驱逐张仪,与齐国和楚国交好,这是您的事情成功。”田轸说:“怎么办才能使秦、韩的军队不向东进攻?”苏代回答说:“韩冯救魏的话,一定不会对韩王说‘冯认为魏国很重要’,一定会说‘冯将利用秦、韩的军队东击齐、宋,冯将统领三国的军队,乘屈丐疲惫之机,向南攻占楚国,因此一定会完全占有这片土地。’张仪救魏的话,一定不会对秦王说‘仪认为魏国很重要’,一定会说‘仪将利用秦、韩的军队东击齐、宋,仪将统领三国的军队,乘屈丐疲惫之机,向南攻占楚国,名义上保存了魏国,实际上进攻了三川并返回,这是王业。’您让楚王与韩国划分土地,让秦国控制局势,告诉秦王‘请与韩国划分土地,而您用三川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韩国的军队不用战斗力就能够从楚国获得土地。’韩冯的东征之辞将要告诉秦国什么?说:“秦军不用战斗就能得到三川,进攻楚国和韩国,使魏国陷入困境,魏国不敢向东进攻,这样齐国就被孤立了。”张仪东征的言辞又是什么呢?说:“秦、韩两国想要土地,但军队受阻,声势从魏国发起,魏国想要不失齐国和楚国,就有资本了。”魏国转向秦、韩两国争夺齐、楚两国的事务,楚王想要土地却没有得到,您让秦、韩两国军队不用战斗就能得到土地,这是一大德行。秦、韩两国的国王被韩冯、张仪所控制,向东进攻以征服魏国,您经常拿着左券来责备秦、韩两国,这是对您有好处而对张仪有坏处。
作品中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如魏国进攻赵国,楚国围攻我国徐州等,通过这些战争的叙述,展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和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态势。同时,作品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民情,如人们对占卜的信仰,对祖先的尊敬等。
总的来说,《战国风云:齐国争霸之路》是一部描绘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杰出作品,它以齐国为切入点,通过对战国时期历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生存状态和争霸之路。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42、战国争雄:齐国争霸之路
十三年,秦惠王去世。二十三年,与秦国在重丘击败楚国。二十四年,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二十五年,泾阳君回到秦国。孟尝君薛文进入秦国,立即成为秦国的相国。薛文逃亡。二十六年,齐国与韩国、魏国共同进攻秦国,到达函谷关驻军。二十八年,秦国与韩国在河外讲和,战争结束。二十九年,赵国杀掉主父。齐国协助赵国灭亡中山国。
三十六年,国王成为东帝,秦昭王成为西帝。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进入章华东门。齐王说:“哎呀,好,你来了!秦国派魏厓来封我为帝,你觉得怎么样?”回答说:“大王问我的问题很突然,但问题的根源却微不足道,希望大王接受封号而不要过于谦逊。秦国封您为帝,天下都会安心;如果您推辞,那就没有后援了。而且,争夺帝号并不会造成伤害。秦国封您为帝,天下都会厌恶;如果您不接受封号,就能收服天下,这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天下有两个皇帝,大王认为天下会尊崇齐国还是秦国?”齐王说:“尊崇秦国。”苏代说:“放弃帝号,天下会更喜欢齐国还是秦国?”齐王说:“喜欢齐国而憎恶秦国。”苏代说:“如果两个皇帝约定进攻赵国,与进攻夏桀、宋国的利益相比,哪个更好?”齐王说:“进攻夏桀、宋国更好。”苏代说:“既然这样,希望大王明确放弃帝号以收服天下,背弃与秦国的约定,不要争夺帝号,而大王可以在其中间进攻宋国。有了宋国,卫国的阳地就会危险;有了济西,赵国的阿东就会危险;有了淮北,楚国的东地就会危险;有了陶、平陆,魏国的门户就无法打开。放弃帝号,用进攻宋国的事情来换取,国家会变得强大,名声会变得尊贵,燕国和楚国都会屈服,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就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举动。尊崇秦国是为了名声,然后让天下憎恶它,这就是所谓以卑贱为尊贵的道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于是齐国放弃帝号,恢复为王,秦国也放弃帝位。
三十八年,齐国进攻宋国。秦昭王愤怒地说:“我爱宋国,就像爱新城、阳晋一样。韩国的聂与我是朋友,但他却进攻我所爱的国家,为什么呢?”苏代为齐国对秦王说:“韩国聂进攻宋国,是为了让大王称帝。齐国强大,有了宋国的辅助,楚、魏两国一定会害怕,害怕就一定会向西归附秦国,这样大王不用派遣一兵一卒,不用伤亡一名将士,就可以轻松地割取安邑,这就是韩国聂对大王的祈求。”秦王说:“我担心齐国难以捉摸。他们一会儿主张合纵,一会儿主张连横,到底是怎么回事?”苏代回答说:“天下各国都能了解齐国的意图吗?齐国进攻宋国,他们明白自己需要秦国来帮助,但如果不向西归附秦国,宋国就无法安定。中原地区的智者都想要离间齐国和秦国,但没有人能真正了解齐国,也没有人能真正了解秦国。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不希望齐国和秦国联合。为什么晋国和楚国会聪明,而齐国和秦国会愚蠢呢?晋国和楚国联合一定会商议齐国和秦国,齐国和秦国联合一定会图谋晋国和楚国,请根据这个道理来决定事情。”秦王说:“好吧。”于是齐国进攻宋国,宋王逃亡,最后死在温地。齐国南边割取楚国的淮北,西边侵犯三晋,想要吞并周室,成为天子。泗水上游的诸侯邹鲁等国君都向齐国称臣,其他诸侯都感到恐惧。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成侯忌与公孙阅的对话,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计谋。田忌、韩冯、张仪等人物在战争中的表现,展示了战国时期将领的智勇和忠诚。而宣王对文学和游说士人的喜爱,以及齐稷下学士的繁荣,反映了当时文化底蕴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