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高季辅带着一众家主回幽州城,有了李泰的保证与方案,家主们看着徭役向营寨报道的热闹场面倒是多了几分指点江山的从容不迫,以及对这些佃户为了点蝇头小利就离开的不屑。

有人感慨道,“燕王厚道人啊,给我们这么两全其美的方案。这些徭役以后连种田都不需要他们,也就只能出来做做徭役,求个温饱了。”

高季辅看着这一幕,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沉默下来。

这次问题算被解决掉了,但高季辅却隐约觉得有什么变化在里面。

就好像这些家主们有了耕牛能春耕,幽州本地的佃户全部转职成了天津徭役。

这样既不会耽误粮食生产,燕王手上又有了足够的劳动力,真是两全其美。

但正是这一种两全其美,让高季辅有几分的不理解。

经过在运河做徭役的日子,他能感受到这里面有一定程度的变故,但以自己的视野却又说不出这一种变故来。

跟着这些家主族长一一告别之后,高季辅第一时间找上杜如晦请教。

有些意外,这冬天以来,一直都只关注青梅煮酒的杜如晦倒在正经的在接待使者。

自己在偏厅等了一会儿,便见到了杜如晦过来见自己了。

杜如晦看着高季辅,直接开口道,“这几日你走得不巧,正好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我大唐。

我来接待了他们,不日便安排他们前往长安,一起签订开放双方通商的港口。”

“这么说,李将军的水师让高句丽感觉到威胁了!”高季辅惊讶道。

“虎父无犬子,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既然高句丽派人来合谈,那高句丽多少还是忌惮我大唐海军随时登陆到高句丽腹地的。

所以才会派遣使者过来,与大唐之间进行交好!”杜如晦摸摸胡须,继续道,

“这些事情是朝廷的事,让朝廷慢慢去谈也就是了。

倒是通知燕王一声,当初与高句丽相互开放通商口岸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

“此事还是需要询问燕王的意见嘛?”听到杜如晦这般的话语,高季辅不由一脸肃穆。

杜如晦看了一眼高季辅,平静道,“燕王要在这天津铸城,就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高季辅再次感受到李泰的眼光和能力,有种一手遮天的恐怖。

李泰还真不像是就封到幽州的亲王,毕竟哪有亲王有如此实力,直接影响国家政策的。

一想到这里高季辅马上对杜如晦说了在李泰的帮助下,解决掉了世家春耕的问题。

高季辅对杜如晦有补充道,“杜相,燕王的确是一步十算,幽州内的一切政务问题,仿佛他早就有所安排。

而遇到一个个的困难,也就仿佛只是帮助他从容的掌握幽州而已。”

“这就是燕王的本事啊!若不是如此,朝廷又怎么会选择他这么小的年龄就去就封了!”

杜如晦清楚,把李泰请出长安,这里面有李泰自己的谋划,更多的还是自己老朋友房玄龄在背后推动的。

但无论怎么说,对比起李泰在李世民的身边那种疼爱与纵容,把李泰踢到边疆地区,让李泰自己折腾,实在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毕竟李泰把边疆发展得好了,那么大唐自然能够享受到好处。

如果李泰祸害了边疆,那不用说,李世民的问责书信怕是第一时间就送到高季辅手里了。

当然是送给高季辅,难道还送给李泰吗?开玩笑,李泰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好嘛!

杜如晦长叹一口气,正色道,

“果然如同玄龄推测的那样,燕王最是擅长无中生有之策,拥有铁树开花之能。

既然燕王能处理好这件事,你跟着他做就是了!

毕竟燕王是大唐的燕王,他的能力越强,这幽州就越繁荣,大唐也越有利!”

高季辅听到了杜如晦这般的言语,倒也松了一口气。

很显然,杜如晦不会打压李泰。

说实话,高季辅也不想要打压李泰。

因李泰原因出现了乱事,那自己自然会反对。

但现在李泰既解决了春耕劳力问题,又解决了徭役修建运河问题。

而且那座天津城也越来越是繁荣,对高季辅来说,这就是自己这长史稳稳当当的政绩啊。

虽然这多少有几分躺赢的嫌疑,但问题是自己能成功的躺赢那也是自己的本事啊!

所以随着那次徭役后,高季辅心中心态发生了一点点变化。

毕竟自己跟着能拉躺赢,能靠着燕王的功勋稳稳当当获得晋升机会,那自己硬拖后腿是为了什么?!

毕竟在执行燕王的政策计划,按部就班的推行燕王的行政办法,整个幽州在燕王来到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展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之感。

这件事情从世家到百姓,甚至就算自己手下的官僚好像随着燕王获得了几分的好处。

这种从上到下都能获利的情况,自己完全不明白李泰是怎么操作的,但至少幽州在蓬勃发展就足够了。

所以,自己没必要跟燕王搞对立啊,做官嘛,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正常晋升有问题吗?

杜如晦自然不知道高季辅跟李泰经过快一年时间的磨合,到底被李泰的内政能力所折服。

毕竟这种仿佛所有事情都有准备的举重若轻,对内政官员来说还是很倾慕的。

所以高季辅见杜如晦对李泰蚕食幽州世家,好像没太多反应后,便马上跟杜如晦告辞,先行离开再说。

毕竟过了新年之后,春耕即将来临,幽州的政务也很忙的。

甚至这件事情以杜相为代表的朝廷世家都不在意,那自己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杜如晦可看着高季辅离开,倒也从容的喝了一口气茶水,

“高季辅,怕也变立场了!”

杜如晦对于高季辅改变立场,倒也没有太多的意外,甚至对于幽州世家会慢慢被李泰折服更是理所当然。

因为当初郑国渠翻新的时候,关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对李泰,那是比对李泰亲爹都要来得亲切,出人出力就怕自己在郑国渠的投资打了水漂。

甚至李泰直接才朝堂上就表明了,自己修建郑国渠的钱粮不够,就继续找世家借钱。

直接让知道了消息的世家心态破防后,还是乖乖跟着李泰混。

不然呢,不就是钱粮嘛!

对世家来说,再支付一点又不是支付不起,要是李泰真的修建到快结束了,就是不通渠,不放水,那这些原本投了钱的世家那才会拿刀抹脖子。

当然,李泰到底是人,第一波钱给够就把整个郑国渠翻新了,自然不是无耻无信之人。

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件事情,朝廷上下都看到了李泰轻轻松松拿捏世家,而世家又有几分无可奈何的姿态。

虽然这后面有很大的原因是李泰的爹。要是李泰换一个爹,还敢这么操作怕不是当场掐死,第二天就有人能在渭河河岸找到李泰尸体了。

不论怎么说,一个十二岁的小孩,以郑国渠为翘板,操控了哪怕就算李世民都感觉很头疼的关陇士族乖乖干活,这所展现出来的手腕,这不是活脱脱的一个李世民第二嘛。

这样的情况下,莫说朝臣,就算李世民心中不舍,怕也只能让李泰去地方待一段时间。

毕竟李世民哪怕有磨一磨李承乾的意思,希望李承乾就算快凡铁,多少也锻造成利剑。

但绝对没有想要把李承乾丢到岩浆里面,看看这凡铁,能不能成为通天灵宝。

实际上在李泰能从容操控这些世家干活时,李泰的出局就成了必然。

顶多就是李泰自己清楚自己的定位,果断跑到了幽州这里另起炉灶,谁也阻止不了。

虽然没有放到明面上,实际上李泰只要不造反,那就是幽州的土皇帝,在这一点上,就算是杜如晦也没有办法反驳。

只不过,原本在杜如晦看来,李泰想要掌控幽州的本土世家,怎么也要修建一个类似郑国渠的工程,才能让幽州世家被李泰所驱使吧。

但现实是,仅是借助自己要修幽州这一段运河的机会,征召徭役们顺着运河修了一条大道,然后第二年开始,幽州世家就因为缺少了佃农而投靠了李泰。

这不由让杜如晦按了按额头,这种想要用燕王,但又要压制燕王的想法真的很困难啊!

对燕王来说,根本就没所谓的压制,只要你敢用,那他就敢发展。

“不过,这次事件后,朝廷应该就不会如同这次这般让燕王干活了!”

杜如晦思索了一下,感叹,“燕王的手段,到底太高出他们的预估了!”

朝廷当然是想要占李泰的便宜的,因为李泰太会来钱了。

但朝廷又不想要让李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困在天津,那就困在天津,能够困在幽州那就困在幽州。

而这次让杜如晦来第一个找李泰干活,未必也不是怀着这样的注意,让李泰做出头鸟,又借助李泰的钱财发展大运河,这样李泰自然会交坏了天下的世家。

但杜如晦感觉,这般谋划对燕王来说未必会有用处。

因为李泰跟正常的上位者非常的不同,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我从来不管你忠心不忠心,只要你给我干活,你就是我的好兄弟。

比如自己的老弟杜楚客,现在还死心塌地的在高陵待着,做着他那七品的高陵县令。

而且还一副生人勿近,我守在高陵等燕王回来的姿态,差点就把燕王死忠四个大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老弟,你是不是忘记了,我把你安排过去是做卧底的,不是让你去投靠燕王的。

也正是杜楚客摆出如此的姿态,这让杜如晦在朝廷中,也让人忍不住怀疑你该不会是要投靠李泰,所以早早压了重注吧。

这该死的决断能力,当初下注可真快真狠,让自己亲弟弟直接就直接投靠过去了!

是不是押注,别人不知道,自己难道还不知道嘛!

所以杜如晦感觉还是趁着去修大运河的功夫,自己在外面游荡几年,把大运河版本的《漕运计划》计划彻底完善,也算功在千秋的功德一片,等到时候拿着这功勋回去就是了。

到时候,自己这个右仆射的位置想来也是能够升一升了。

所以,杜如晦实际上在幽州操心的事也不多,更多的也只是在休养生息而已。

毕竟当初一场暴病让自己从鬼门关便走了一圈,虽不能说完全没有危险了,但杜如晦打打五禽戏,喝喝养生酒,杜如晦感觉自己只要听孙思邈的医嘱,应该能够活到七十岁吧。

但是不得不说,燕王就是能得人心,只要跟着燕王干一段时间,周边的人就会觉得跟着燕王干自然而然就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整个生活都变得有盼头多了。

以前自己没机会细细观察李泰,但现在杜如晦坐镇幽州,以身在局中,心在局外的姿态看着整个幽州的发展。

看着李泰一步一步的有序规划与按部就班,杜如晦对李泰的操作有了更清晰的明悟。

毕竟谁都不是蠢货,就更不要说贞观时代仅次于房玄龄的杜如晦在一边有序观察了。

所以,这些日子杜如晦放手让李泰马周等人去操作,自己则是耐心观摩一二,自然就很快发现,李泰不论怎么样的操作,最需要的就两件东西,一件是人口,一件是粮食。

回想起李泰在高陵的一系列的操作作为对照,再看着眼前李泰麾下一群人指挥徭役假设运河道路时候的操作,杜如晦发现,原本自己很看重的钱财,尤其是开元通宝,在这里好像不是非常的流行。相反的,最流行的却是粮票,甚至粗盐的盐票。

在幽州这地方,只要百姓们手持这两样东西,基本上就能够购买到方方面面的物资。

毕竟正常的人也不是埋头在谷堆或者抱着盐罐子过活的,但在天津这里用着这些票据,他们不仅是能购买到粮食,而且还能够购买到其他的生活用品。

所有东西基本上都是用粮食作为价格标的,但这些交易的人也没谁反对,甚至都非常乐意用这些粮票来替代开元通宝进行交易。

当然在这里用开元通宝也行,但只要数量上去后,更多人还是愿意在身边带上能兑换不同份额的粮票或者盐票。

这些存在,好像让燕王所在的地区不需要铜币了?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穿越枭雄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宋之天才鬼医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交手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宋将门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
UU阅书最新小说: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墨影奇局无限:升维之路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开局送我去和亲,奉天靖难你又后悔了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逍遥紫衣侯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世子无双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我何时可以回去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屠遍天下,我乃大明第一杀神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请,卸甲!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大秦我不是奸商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初唐瓜怂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故事连连看魂穿之打造盛世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三国:开局截胡关羽,割据地盘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穿越我是胡亥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开局皇帝:我爆杀五万大军!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