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眼一看,乃是自己的家中仆人。
仆人追自己竟然到了这里?定是家中有事还是不小。
阮大铖聪慧过人,立即收起了自己的怒气。
“何事?如此大呼小叫,慌慌张张?”阮大铖轻声斥道。
这名一路上骑马,山中小跑而来的家仆,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急声回答道:“老爷,京师而来的锦衣卫到了家中,说要传达圣旨,请老爷立即回家接旨。小的特来告知老爷。”
“什么?锦衣卫到了家中?”阮大铖脸色立即煞白,身体都有些颤抖,不是他胆小,而是这个锦衣卫的声名实在是有些可怕,叫谁突然听到锦衣卫,都害怕不已。
阮大铖艰难的咽下了一口吐沫,努力的使自己冷静下来。
来自京师的圣旨?不外乎几种可能。
要么是自己起复任职。
要么是自己被什么事情牵连,来捉拿自己入狱。
或者是传讯自己进京,只是询问。
他想了想,自己已经远离朝堂十余年,做官不到两年,能有什么事情?朝廷为何来抓他?
起复自己到京师为官?
他想一想,觉着根本不可能。
他自己不知花了多少代价,四处找门路,想起复重回朝堂,但都被东林一党阻击不能成事。
他想到这里眼神忧郁。
至于吗?
自己不过是被动被魏忠贤一派示好拉拢,给自己定了一个官位,自己也说了几句好话,这就将自己打入了阉党?
都是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分忧,另一派给自己升官,这就恨自己入骨?
何必呢!
何必呢!
何必呢!
阮大铖叹了一口气,不再胡猜锦衣卫传旨天使是来干什么的。
身为人臣,不管是好是坏、是生是死,他都得立即回去接旨。
这是忠孝之道。
“走,扶老爷回家,见天使,接旨。”
一行人匆匆离开山中,来到官道,骑马急急而行。
南京城。
因为十几骑的锦衣卫传旨天使的到来。
引起了南京城的瞩目。
上下官员都盯着对方是为了何事而来。
官场上历来如此,京师朝堂权力中心上的一举一动,都将引的各地官员瞩目。
更何况这次情况很是特殊。
京师的锦衣卫一到南京,南京的锦衣卫衙门都找了上去,以尽地主职责,顺便打听什么事情,以便配合行动。
这么一来,京师传旨阮大铖的消息就被放了出来。
随即谣言漫天飞。
其中传的最厉害的是,京师的锦衣卫是奉旨逮阮大铖进京受审的。
但实际上,南京官场队对传旨的内容是不清楚的。
他们也是在猜。
也在密切注视着。
要知道阮大铖是官场上的标杆人物,从朝廷对其的任用与否,可以看出一些朝廷的走向和风向。
同时江南的一些士子对阮大铖是恨之又恨。
在原有的历史上崇祯十一年,就发生了驱赶阮大铖出南京城的行动。
历史上称之为“留都防乱公揭”。
复社成员吴应箕、陈贞慧等起草此公揭,历数其罪状。署名者有顾宪成之孙顾杲及杨廷枢、黄宗羲、沈士柱等一百四十人。阮大铖甚惧,闭门谢客。而复社之名大振。
这些人同时也是十分关注阮大铖的一举一动。
阮大铖一进南京城,立即就有人将他回到南京城的消息广而告之了。
不少的士子,还赶到了其阮府大门前,相看热闹。
赶到家中的阮大铖,立即更衣沐香,摆上香案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察阮大铖才思兼具、精通音律,经忠勇伯推举,特擢其为军机处宣导教化司郎中,从四品……”
跪在地上的阮大铖,头脑有些嗡嗡响。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奔走四方而无门路的起复之路,就这么简单的实现了?
他脑中有些昏蒙。
“接旨吧!”锦衣卫传旨百户,看着对方有些走神,出声提醒道。
恍如梦中的阮大铖惊醒过来,随即大声道,“臣,阮大铖接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起身,让下人拿来一个红包,塞到了对方手中。
锦衣卫百户脸上一喜说道:“谢大人赏赐。不过请大人收拾东西,尽快上京,我等还要安全护卫大人进京交差。”
“本官知道了。三天后就出发。”阮大铖现在姿态摆得很低。
等锦衣卫一干人等退下去后,他又将手中的圣旨仔细的看了两遍。
“军机处宣导教化司?”阮大铖想了想,从字面上的理解意思,他有些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你又不敢肯定就是对的。
还有着重要的一条,这是一个新的京师朝廷机构,自己是忠勇伯推荐的。
但他并不认识这个忠勇伯。
为何会推荐他呢?他有些不解。
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总之是起复了,还是京官从四品。
京官只要干的称职,升职一般就是两级。
巡抚一方、六部侍郎在望。
一下子,阮大铖心情开朗起来。
朝堂,我阮大铖终于回来了。
他要摆两天的宴席,广而告之,他,阮大铖起复了。
让那些整天骂自己的人,给我闭嘴!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在阮府飘荡。
压印的时间太长,他想放荡一下。
反正他要离开南京城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
宣府张家堡。
已经过去了十天。
朝中前来和喀喇沁、土默特一起宣誓的钦差大臣到了。
来人有些让周大虎有些意外。
三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贺逢圣。
这位老大人,周大虎也是很是敬佩。
贺逢圣(1587—1643)老大人湖广江夏人,十一年三月罢官回乡。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入阁,次年告归。张献忠攻陷武昌,带其全家投湖而死。时年57岁。
一番迎接后,定于三日后盟誓宣旨。
三日后,从兴和赶到了这里的喀喇沁左翼旗色楞和土默特右翼旗鄂木布楚唬尔,以及先前就赶到的善巴和固鲁思齐布,周大虎、卢象升、和宣府、大同、山西一干官员,朝廷钦差贺逢圣等人齐聚一堂。
一个临时筑起的土台上,挂着各式的旗帜。
旁边远处,一匹白马一头乌牛正在备着,不知死期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