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勇卫营,兵部尚书杨嗣昌也立即敏感的想到了周大虎所想的东西。
但这里面的话,却是只能意会,不能言谈。
杨嗣昌点点头,眉头紧锁,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举荐的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一地剿贼军务总理熊文灿,已经向朝廷上疏请求派出京营精兵,前往中原一带进剿流贼,并陈述自己手中兵力不够,如果没有京营精兵来增援,恐难以完成剿灭流贼任务,而负朝廷重托。
同时也给他本人来了私信,大吐兵力不足的苦水,请求他这个举荐人,在朝廷为他増取援兵。
这个请求杨嗣昌当然不能不管,他是举荐对方的人,又是兵部尚书全盘负责剿灭流贼的计划,四方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是他制定的,两人几乎已经捆绑在了一起,同舟共济,熊文灿剿贼失败,他也脱不了干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时间杨嗣昌想了很多。
他看向了身边的周大虎道“忠勇侯,要是你能带兵前往中原一带剿贼,剿贼大事可期啊。”
随即他又晃晃头,有些可惜的说道“本兵也知道,忠勇侯的精力都放在了辽东逆虏身上,圣上和其他大臣也都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建虏身上,这样不算错,但是心腹之患还是流贼,一旦流贼势大,不可控制,必然会称王称帝,蛊惑人心,对朝廷造成极大的威胁。”
“而流贼一旦完全剿灭,区区辽东建虏,就不会对我大明构成严重威胁,以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优势,早晚会战胜建虏,恢复辽东。”
周大虎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对杨嗣昌的判断,很是佩服。
像杨嗣昌这样的文臣,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真的很强,在原有的历史上,之所以四方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没有实现,乃是执行面上做的不好,以及建虏在崇祯十一年年底的入塞,致使大明突然抽兵到京师勤王,使中原兵力空虚有关。
投降的流贼之所以屡次复叛,还是由于朝廷军队对流贼的威吓力不够,以及一些处理方式的不妥。
在周大虎和兵部尚书杨嗣昌交谈的时候,时间也一点点的过去,演武场上的比武大赛也是越发激烈起来。
周大虎和杨嗣昌的目光也重新的投向了场中的比赛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比武的人数越来越少,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最后三十人。
他们几乎已经确定将是升职为有品级的基层武官,从此境遇将会大不一样,如果将来立有战功,更上一层楼,甚至成为大明高级将领,也不是不可能。
大比越是到后来,将会越来越激烈。
要知道,已经宣布,前三名比武大赛的士兵,将会授予千总的官职,带兵千人,但是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在基层官位上,都会历练数月还有一些培训,才能胜任最终的千总之职。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基层士兵,因为个人勇武,拿了比赛前几名,就一下子提到带兵千人的高位,是害人害己,误了军国大事。
也是拿士兵的性命当儿戏。
周大虎却是对此说法不以为然。
这些大比武得胜的士兵,都是多年行伍的老兵,对军伍十分熟悉,带兵行军很快就能熟悉掌握,只要稍加培训教导,担任这些基层的武官官职,还是能够胜任的。
大明现在是以文制武,出谋划策的事,高级将领都无法参与,成了只会厮杀的工具人。
所以基层将领武官的主观能动性,很低很低。8柒七
他们只是多数都是奉命厮杀,和建虏一触击溃,闻虏色变,由此,大明缺的是血勇,敢于拼杀的基层带兵将领。
同时这样的任命也并不过分。
要知道,崇祯四年武科会试武状元王来聘,被崇祯皇帝一下子任命为副总兵,这才叫夸张。
不是没有先例。
至于一个是武科会试,一个是京营普通的军兵大比武,有些人认为不可相比,但是周大虎不这么认为。
一个是选拔将领、一个是选拔带头冲锋陷阵的基层低阶武官将领,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很重要。
铜锣之声响起,这场历时大半个月的京营全军大比武,终于落下了帷幕。
上台接受周大虎这个京营总督和兵部尚书杨嗣昌、吏部尚书田维嘉颁奖的军兵,有些紧张手足无措,但很快就镇静了下来。
钱粮官职一一当场兑现,随即披红戴绿,骑上高头大马,开始绕场演武场三圈,进行夸官。
同时也是一个大好宣传的时机,让更多的京营士兵和广大百姓激起勇武功利之心。
看着跟在身后捧着一百两银子的校尉,还有身后车子上三十石的粮米,以及临时奖赏的一些布匹、罐头、盐巴等,骑在马上的比武胜利前三名的三个人,脸上笑嘴都合不上了,一脸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更有无数基层士兵和观礼的军兵家属,望着这一切,满脸的羡慕和渴望。
接下来就是各个单项比武佼佼者,前十名也是当场由周大虎、杨嗣昌等人颁奖。
至此,京营前无成例的大比武,终于落下了帷幕。
但这个意义却是空前的,也是一个里程碑。
散场的时候,一些军兵还是望着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原来和他们一样的大头兵,现在却是和他们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说不羡慕是假的。
已经有人开始暗暗下定决心,要在下一年的小比之中,或者在三年的大比之中,拿下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京营的风,好像是开始起了变化。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兴武这风会从此而起。
……
京营大比武结束第二日。
周大虎招见了这次从各地调来的一批将领。
其中有许多人,都是历史留名之将。
周大虎一进来就仔细打量着眼前的一干人。
等对方都行完礼后,周大虎开始点名认人。
“郭升。”
“到。”一名身材魁梧,皮肤略黑的精壮汉子,站起来回道。
周大虎点点头。
此人在原有历史上,做到了大明柳沟副将之职,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时,大势已去无奈之下,降了李自成,随即被封为权将军,其后带兵收复山东。
清军进入关内后,许多原明朝降官大批叛投满清,郭升不仅没有降清,而且在大顺军主力已经退入山西、满清军队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依然率领区区三千部下转战于直隶、山东各地,营救同僚、平定叛乱。
最终和清军战死。
这是周大虎最为看重的一点。
他眼前这里面许多人都是和清军战死决不投降的人。
也是他招人入京的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