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部重地并州的经略史,李伯玉这些年在任上兢兢业业十分勤恳。
做出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这几年工部的大力推广,北地三州大小城池的所有城墙都由水泥浇灌,比之以前异常坚固厚重。
随着番薯玉米的推广,北地也有不少土地种上了这两种高产作物,现在北边的老百姓也能吃饱肚子,不用像以前那般吃一顿饿三顿,这也让当地的人口增长了不少。
其实不光是北地三州,整个大景都是这般,得益于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经济复苏,人口回流,老百姓只要吃饱了饭生活就有了盼头,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此外,因为李伯玉是皇帝妹婿这层身份,北地南北两大营对李伯玉也十分信服。
在李伯玉的调度之下,两大营的军备很充裕,每个营光火统就有几十上百架。
现在两大营上到将领下到普通士兵,每天吃的饱精力足,训练的虎虎生风,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向供养他们的老百姓们亮一亮手里的刀剑——挥刀北向,收复旧山河。
这次李伯玉突然进京,便有人猜测是为了和皇帝商量北伐之事。
因此,虽然到了年末,但整个京城都闹哄哄的,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消息是否真实,都在等着过完年皇帝的最终决策。
赵小山同样对这个消息十分关注。
一方面他有两三年没看到李伯玉了,好朋友分开这么久自然十分想念。
另外就是他也想知道周彻会不会打仗。
说实话他不想打仗,秦皇汉武,说出去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可宏大叙事的背后是多少好男儿埋骨沙场,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战争,从来都是上层人的狂欢,底层老百姓的坟墓。
他作为五品京官,公主驸马,赵郡侯之子,自然不需要上战场,可密水的赵家族人必然有人被抽调。
人只要上了战场,便不再是人,是杀戮的机器,也是被杀的刍狗。
战争的残酷,绝不是文人士大夫三言两语能描绘的,也不是安居乐业的小老百姓能够想象的。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灵魂,他不愿看到好好的大景生灵涂炭陷入战火。
但他又明白,每一个大景百姓心里都藏着一颗收复山河的心,每一个大景男儿都向往“壮士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血”。
有太多当年南迁的老人都渴望着能回到故土看一看,他们在临终之前往往这样叮嘱自家子孙后辈:若有一天收复山河,将我的牌位带回家乡去……
赵小山还记得赵老爷子活着的时候便发过这样的感慨。
怀着这样复杂的情绪,赵小山像其他普通老百姓一般,坐立难安,静静的等待着李伯玉还朝。
这是自周彻登基以来李伯玉和周香玉第一次回京,作为周彻的亲妹妹,周香玉是当之无愧的长公主。
这些年她一直陪同丈夫在边关驻守,哪怕胡人进攻也不曾撤退,这让她在民间的声望也很高。
两人进城这天,周彻让太监总管孙瑞亲自带人在京城外的送君亭等着,同行的还有淮安王。
这几年淮安王老的厉害,身体大不如前,从去年开始便已经不大参与政事,属于半隐退状态。
他们这一支人丁凋零,除了他这个叔祖外,孙子辈就周彻和周香玉两个孩子。
自从他远去北地经营,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周香玉了。
他这辈子为了图谋大事,一直没有成亲,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他是真心疼爱这两个孩子的。
如今看着周彻登上皇位成为九五之尊,看着周香玉成婚生子生活幸福,他便很满足了。
知道李伯玉今天进京,赵小山也混在了等候的人群中。
他本想低调行事远远的看上一眼就行,却被淮安王的护卫看到,被淮安王叫到了他的坐撵中一起等待。
赵小山拘谨的坐在一旁,暗自懊恼,早知道碰到淮安王,自己就老实在家待着了。
可能是看出了他的不自在,淮安王温和一笑:“莫要拘谨,我一个老头子又不能吃了你。”
赵小山连忙狗腿道:“王爷自然不能吃人,只不过王爷身上积威甚重,下官见了不自觉就害怕,不受自己控制。”
“你这贼娃子,说的什么话。”淮安王笑道。
“你这孩子,明明这么有才能,搞的了火统,种的了番薯,咱大景朝这些个好东西哪个不是你提出并推动的,若想好好走仕途,谁也拦不住你。可你怎么这么不上进,我听皇帝说你前段日子还要辞官?”
赵小山没想到淮安王连这件事都知道,羞赧低头,“都是当时胡闹,王爷不必当真。”
知道他没说实话,淮安王恨铁不成钢,“你有大才,对皇帝对大景都十分重要,皇帝不会允许你辞官回家。”
赵小山闷声回答:“下官知道。”
“皇帝不好说的,本王倒是不介意说的直白些,昌平不过是皇室可有可无的存在,你却是大景不可或缺的重臣,若因为一个女人你便要死要活的,我和陛下会不介意让她消失。”
毕竟,皇室的公主多的是,这么有能耐的臣子却很少。
对于赵小山,皇室是必须要拉拢的。
这次是昌平有孕让她逃过一劫,若这女子再不知分寸的闹腾,他们不介意让其彻底闭嘴。
想到这,淮安王幽幽叹气。
也难怪皇帝拿赵小山没办法,这个人是真的怪。
总感觉这人和绝大多数世间的男儿都不一样。
你说他功利吧,这小子上班就混日子,除了不定期提几个点子外什么都不参与,根本不知道巴结专营,就连其他大臣给他递来的橄榄枝他也不接,在朝中交友亦不广泛。
可你说他淡泊名利吧,当初也是他自己主动靠上来找的大腿,给微末之际的周彻拿钱拿技术,甚至知道投资李伯玉这等穷书生。
对于感情呢,不论赏给他多少女人,他连碰都不碰,表现的一副十分专情的样子。
可你说他专情吧,他对昌平也就那样,一发现昌平不行,马上就要撂挑子走人。
但发现昌平怀孕后又立马回头,重新接纳了人家,据说现在对昌平是百依百顺,夫妻关系又蜜里调油了。
听说这人还整天神神叨叨的,不是去道观找道士,就是去牛圈里看牛,据说天天对着家里大黑牛的时间比对媳妇儿的时间还长。
也难怪昌平耍脾气。
他老眼昏花的,是真的有些看不懂这小子了。
赵小山被淮安王的话吓了一跳,生怕他对昌平下杀手,急忙解释道:“承蒙王爷关心,昌平只是闹了闹脾气,臣自会处理好家事,便不劳王爷费心了。”
淮安王十分不满他护妻的态度,瞪了他一眼后便半眯着眼睛不再说话。
车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赵小山佝偻着脖子没敢再说话。
好在没一会,侍卫来报,长公主和李驸马的车队已经到了,长公主领着孩子正等在外面,淮安王才重新张开眼睛。
他急忙走下车,看到对面多年未见的侄孙女,情绪激动,险些落泪。
“叔祖,香玉回来了……”
周香玉见到淮安王苍老的样子,情绪也十分激动,嘴唇哆嗦着跪了下去。
她一跪,旁边的李伯玉和身后的四个萝卜头也陆续有样学样跟着跪了下去。
周香玉出生时她姨娘便没大出血没了,淮安王周琛那时还在密水家中,见着小女孩小小的一团,没了娘爹不爱,可怜兮兮的,和自己的出身何其相似,不免生出些许同情。
因着这点同情,周琛便将这孩子放在了心上,一有时间便找机会抱抱她。
随着周香玉慢慢长大,逐渐长成了一个软糯糯的小团子,周琛对她宠爱更深。
因着这份宠爱,小时候的周香玉十分调皮,小小的人气势很足,受不得一点委屈,有时候连她亲哥哥周彻都不敢惹她。
她说不要成亲,就连周彻都拿他没办法。
若不是后来兄妹俩来了京城,被当时的皇后逼迫的走投无路,不得不抓紧时间成亲嫁人,也轮不到穷书生李伯玉了。
看着面前头发花白弯腰驼背的淮安王,周香玉哭的泪如雨下不能自已,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淮安王周琛也十分动容,当年他走时周香玉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娃娃,再见她已嫁做人妇,成了四个孩子的娘。
两人情绪都十分激动,若不是大太监孙瑞在旁边劝和,还不知道会哭到什么时候。
周香玉收了泪,又连忙将身后的四个孩子推了出来,让几个孩子唤人。
自她嫁给李伯玉至今已经八年了,这八年的时间里周香玉的肚子就没怎么消停过,连续怀了五胎,最小的那个去年流产了,活下来的四个,最大的今年七岁,最小的不过三岁。
因为连续怀孕生产,周香玉的身材胖了不少,只不过脸色十分不好,哪怕敷了粉也能看出气血不足,刚哭这么一会便有些力竭,站立不稳。
淮安王看着眼前虚弱的侄孙女,心疼的紧,看向一旁李伯玉的目光便十分不善。
他拉起几个孩子,又是送礼又是摸头的,却是始终没叫李伯玉起来。
李伯玉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
还是他大儿子提醒了淮安王一句,淮安王才不情不愿的将李伯玉叫起来。
周围人很多,李伯玉的脸色多少有些挂不住,只不过对方毕竟是周香玉的长辈,他也只能忍着。
好在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旁的赵小山,立马惊喜喊道:“山子,你怎么来了?”
赵小山无法继续隐身,只得上前对周香玉行礼:“拜见长公主殿下。”
“赵小山?”周香玉对他的到来也很惊喜,毕竟大家都是从密水出来的,天然的就亲近。
“听说你成亲了,可惜我没在京城,不过没关系,这次回来我便将礼物补上。”
赵小山也回道:“谢公主挂念,礼物就不用了,等我孩儿出生您送给我孩儿吧。”
“昌平怀孕了?”
昌平刚有孕,消息还没传到西北,周香玉这才刚知道。
赵小山还待回话,一旁等了半晌的孙瑞上前道:“王爷,,这日头慢慢大了,这位小主子可晒不得,要不咱先回宫?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淮安王听了放下手里的孩子,点点头,“走,咱们进宫找你舅舅去,你们舅舅是大景的皇帝,最有钱了,咱们进宫啊狠狠敲他一笔。”
老王爷发话了,李伯玉也顾不上和赵小山叙旧,急忙抱着孩子又上了车,一行人朝着皇宫的方向行去。
这时候的赵小山自然是没有资格跟上的,他站在原地,看着前行的一行马车,幽幽叹了口气。
李伯玉老了好多啊……
想想这家伙今年还不到三十,怎么就老的这么快。
不仅皮肤变粗糙了,连眼角都有纹路了,乍一看比同龄的魏武都不如。
不知道二姐看到这样的李伯玉还会不会再心动。
长公主回朝,最高兴的莫过于皇帝,连着几天,早朝都是在一片轻松的氛围中结束的。
为了欢迎长公主,皇后孙英儿还在宫里特意办了个宴会,邀请了一些朝中重臣和宗室入宫。
昌平作为宗室女,又是赵小山的妻子,自然在受邀之列。
能参加皇后娘娘办的宴会,很多人十分积极,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开始准备出席的衣服,但昌平却兴趣寥寥。
一方面是因为她最近孕吐的厉害,什么都吃不下去,去了也是遭罪。
另一方面则是不为人知的嫉妒心作祟。
同样都姓周,同样都是大景朝的公主,人家就是长公主,就算没有封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小瞧的存在。
之所以没有封号,听说也是因为皇帝迟迟没有敲定,不知该给什么封号,说等周香玉自己挑选,但这些年周香玉一直没选好,这事便这么搁置了。
然而昌平也是公主,然而这个公主的分量可比不上人家周香玉。
别说为她办宴会了,不折辱她就算仁慈了。
前几个月在坤宁宫门口罚站的经历昌平可没忘。
然而,再如何不愿,到了日子,昌平还是在彩环彩屏的搀扶下,坐上马车去了宫里。
这是女人的聚会,赵小山虽然担心,却没发阻止。
只能叮嘱老婆,若身体不舒服立马回家,万万不可逞强云云。
结果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晌午刚过,宫里便来人了,说是昌平在宫里动了胎气,现在太医正在诊治,让赵小山速速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