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不再明言反对派遣使臣出使瓦剌,但这并不表明此事就算定下来了,朝廷是否遣使,还得经过廷议,最终由君臣议决。
廷议时,赞成派遣使臣迎回上皇的官员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反对者寥寥无几。
事已至此,景泰帝仍不太情愿作出最后的抉择,面无表情的道:“此前朕已数次遣使,却都是无功而返,更有甚者,正统年间大明的使臣屡次受瓦剌人胁迫,当场答应其无度的需索,事后大明无力兑现,反倒给对方留下了兴师问罪的口实,此类辱国之事屡屡发生,我大明哪还像个泱泱上国!”
言毕不经意的看了看御台下方左侧一眼,那里站着受他重用、信任的三名重臣:少保、兵部尚书兼京军提督于谦;内阁首辅、文渊阁学士、户部尚书陈循;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
此三人并没有多少混官场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对于官场而言,他们都保持着一份超然。
于谦和王文在正统年间都是“外放”官员,一个常年巡抚河南、山西,一个多年巡抚宁夏,在多灾多难的苦寒之地巡边,平时鲜有回京的机会,与朝中百官保持着一定距离,其中王文直到景泰帝登极后,才从边塞奉旨回京,掌管都察院事务。
而陈循身为永乐十三年科考状元,一入仕就长期在翰林院、内阁做事,是天子近臣和学者型、顾问型的官员,没时间混官场积攒人脉。
事实证明,每逢国难当头,恰恰只有这些并不属于官场主流的边缘人物才能展现出过人的远见卓识,于谦在朝中百官六神无主的情况下,埋头做事,做行动的巨人,大幅撤换京营中低级军官,训练士卒,严明军纪,当之无愧的成了京城保卫战的头号功臣;王文则巡抚屡受鞑贼侵扰的宁夏,稳定住了边陲局势,是一个实干能力极强的人物,但他与于谦一样,把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看得极重,而不习惯于照顾方方面面的情面,疏于人情世故。
如果说于谦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让人敬而远之的官场“另类”的话,那么,王文就算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一名“钢铁直男”。
事实还将证明,在这个时代的庙堂上,并不是谁都像景泰帝那样,懂得欣赏并愿意极力保护于谦、王文、陈循这样的官员,他们其实很脆弱,极易成为历史悲剧人物。
于谦、王文的悲剧还有待时间检验,陈循的麻烦却已先一步抵达。
陈循面临的麻烦也不算大,不过,他的内阁首辅位置恐将不保。
正统末期,内阁共五名阁员,即首辅、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曹鼐,户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陈循,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马愉,兵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苗衷,工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高谷。
马愉早已病逝,曹鼐则在土木堡事变中遇难,五名阁员折了两名,眼下苗衷又疾病缠身请求致仕(告老还乡),内阁只剩陈循、高谷两人,一个是户部尚书,另一个刚刚升任工部尚书,自古文人相轻嘛,二人一向不睦,相看两生厌,高谷正在暗中活动,意欲让王文入阁,取代陈循,成为内阁首辅。
“你们真以为瓦剌人会放上皇回国吗?”碰见景泰帝的目光,五十八岁的王文当即出班,一开口就就把自己放在了百官的对立面,一句“你们”,得罪一大片,这耿直劲,也没谁了。
“也先不索取土地、金帛就甘心放回上皇?异想天开!”
许多官员平时有些害怕不讲情面的王文,此刻见王文声色俱厉,也就不敢多嘴了。
于谦时年五十三岁,是六部尚书中最年轻的一位,碰见景泰帝的目光,他却罕见的保持了沉默,或许在于谦看来,天命已定,迎回上皇并不会导致朝政动荡,却能结束大明的屈辱历史,故而派使臣过去试一试,未尚不可。
见于谦没表态,年纪大出于谦十三岁且麻烦缠身的陈循也就认定了沉默是金的箴言,不想“祸从口出”。
在陈循身后不远处,站着两名新入阁的年轻阁员,其中一人叫彭时,年仅三十五岁,是正统十三年新科状元。
这年头做状元并非全靠本事,有些时候还要看颜值,彭时以会试第三的成绩,殿试时被朱祁镇钦点为状元,这自然与他气质不俗不无关系。
话说唐宋两代甚至还有元代,科考一般不搞相貌歧视,只要成绩好,长得再丑也能做状元,可到了明代,老朱家好像很不喜欢丑状元骑马游街给天家丢脸,更不喜欢丑男成为天子近臣,整天恶心人,于是,对状元多了项额外的要求:必须长得帅。
本来成绩好的读书人就没几个长得帅的,想啊,帅哥人见人爱,就知道嘚瑟撩妹,哪还有心思读书?丑男则不同,反正不受关注,习惯了忍受孤独、寂寞,就无限的拓展自己的智商,一旦功成名就也方便撩妹不是!所以,一般来说,会试成绩排在最前面的,长相通常比较愧对观众,不过,老朱家自有办法动动手脚。
正统初年朱祁镇刚即位那会儿,因为年幼没经验,加上全权负责科考的杨士奇大概老糊涂了,依照会试、殿试的真实成绩,将一个叫周旋的考生列为第一名,杨士奇为了替老朱家把住颜值关,向一名考官询问周旋的长相,没料到此人却将周旋误听成了“周暄”,后者正是考生中一个大帅哥的名字,该考官当即拍着胸脯说:错不了,您选定的第一名长相甚美,足以成为天下学子的颜值担当!
第二天,新科进士们入殿觐见天子,排在最前面的状元郎周旋却是个奇丑无比的家伙,差点没把年幼的朱祁镇给吓哭······
后来,朱祁镇长了个心眼,每逢会试、殿试就派身边的小宦官去现场看看,看成绩靠前的考生中谁帅谁丑,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彭时作为正统皇帝蒙尘前最后一名钦点的状元,自然是朱祁镇中意的人,这里面就掺杂进了某些特定的政治意涵,需要新科状元表现出对朱祁镇的忠诚,于是,彭时先是拒绝入阁未果,后来又借口母丧须回家丁忧,一再与景泰帝闹别扭,如今要他出言反对遣使迎回上皇,除非黄河之水倒流。
然而,两名年轻阁员中还有另一人,此刻愿意为景泰帝发声。
此人名叫商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