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了,门外秋风瑟瑟。
应朝中文武重臣之请,景泰帝罕见的在乾清宫召见宁阳侯陈懋、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等十余人。
“隔一夜再议都不行?有何急事便说吧,朕哪怕彻夜不眠,也会让你们一次把话说完!”景泰帝支走当值的内侍、宫女,略显不满的冲众人道,言毕瞟了宁阳侯陈懋一眼。
京城保卫战结束后,景泰帝新晋了两名侯爵级的勋贵,即武清侯石亨、昌平侯杨洪,其中石亨仍兼京城总兵,京营及五军都督府执事者大多听命于石亨,每遇朝中商议军国大事,众勋贵本该由石亨出头,但石亨近来卷入了一场风波,搞得景泰帝很难堪。
石亨与杨洪是新贵,二人抱团很正常,进而与执掌右军都督府的柳溥、执掌前军都督府的都督张軏抱团也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柳溥、张軏非常差劲,柳溥出镇广西时,拿反叛的归化瑶民都没办法,一生中从未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完全是混资历混至高位的,而张軏更不堪,污行太多,以至公然纳贿乱政。
这四人不仅抱团了,而且还抱团为宫聚等三名犯了贪暴失机死罪的军官说情,说三人骁勇善战,可戴罪立功。
遇上石亨、杨洪说情,景泰帝岂有不信不依之理?于是,三名死囚被石亨等人生生从死牢里捞了出来,重新任职。
不料,宫聚等人的其它污行被人陆续抖露出来,简直是“恶贯满盈,罪该万死”啊,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不依了,联名劾奏石亨、杨洪、柳溥、张軏四人擅自为死罪之人脱罪,结党乱法,请求将石亨等交付三法司治罪。
言官进而拿污行累累的张軏和身无寸功的柳溥说事,从舆论上把此次脱罪事件定性为坏人捞坏人,朋比为奸,石亨的形象因此一落千丈。
景泰帝非常被动,不得不对言官说尽好话,极力为石亨洗清嫌疑。
景泰帝力保石亨,无形中为其污行背书,这是用人长处造成的无奈,适逢国家多事之秋,正值用人之际,朝中人才凋零,可用之人大多有一身的毛病,看起来没毛病的“完人”又大多不具才干,德才兼备的良臣自古罕见啊。
不过,景泰帝还是想暗中敲打敲打石亨,晾他一段时间,这不,如今商议军国大事时,勋贵中的代表人物变成了陈懋。
大明的开国元勋都已离世,健在的元勋只有靖难之役那拨功勋中的寥寥数人,陈懋就是靖难之役的功勋,年过七旬,执掌中军都督府。
大明的功勋都有一个通病,年轻的时候志存高远,且舍得玩命,而一旦上了年纪,爵位厚禄加身了,整个人就开始蜕变,渐渐蜕变成国朝的负资产,就像石亨、杨洪一样,年轻时敢与鞑子拼命,勇猛过人,可功成名就后,杨洪成天想着如何防止“水满则溢”的悲剧落到自己头上,石亨成天想的则是争权夺利。
陈懋也是如此,年轻时随朱棣靖难,屡立战功,四十岁封侯之后,却开始穷奢极欲,声伎满堂,左拥右抱的能力越来越强,打仗的能力越来越差。
陈懋都年逾古稀了,家中依然是女人成堆,有趣的是,开后宫要有雄厚的身体本钱才行,老陈的身子骨恰恰经得住女色消磨,后来活到了八十五岁,得以寿终,奇人啊,这让紫禁城里连续几任短命鬼皇帝情何以堪!
让陈懋成为勋贵中的班头,并非源于陈懋德才出众,而是因为他资历最老,是天子需要笼络的人物。
望着陈懋,景泰帝不禁暗中骂了一句:“你个老东西,‘后宫’比朕开得都大!”
景泰帝心中浮起一丝感慨:都说得国天子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反过来看,那么多功臣,大多经得起患难的磨练,但又有几人经得住富贵的考验?
王直抬眼见景泰帝只顾盯着陈懋看,面色还算平和,就躬身朝景泰帝行常礼。
“陛下,也先派来的使臣把秃已入京,出使瓦剌的李实也回来了,据李实禀报,大明使者遇见许多瓦剌人,听说双方将议和,瓦剌人无不举手加额,欣喜万分,李实见到也先,也先非常高兴,声称大明逢迎上皇的使臣夕至,送还上皇的车驾便能朝发,并发誓道:‘天日在上,决非妄语!’”
胡濙附和道:“陛下,李实见过上皇,上皇说,只要能南归,即便守祖陵或为庶人,也心甘情愿。”言毕抬袖拭泪。
送还上皇?罢了,回来就回来吧,还守祖陵、为庶人?做你的上皇吧,何必惺惺作态!
景泰帝缓缓道:“杨善还在虏廷,也先的使臣即将离京归去,便让把秃捎话,由杨善逢迎上皇回国,无需另行遣使。”
“可是······”王直发觉自己的语气突然变重了,有些失态,就再度施礼,放缓语气道:“陛下,大明先放脱脱不花、阿剌的使臣入京,那两班使臣离京时,陛下都遣使随行,如今把秃即将离京,大明若不遣使随行,则有厚此薄彼之嫌,就怕也先反悔,一旦兵连祸结,将永无宁日啊!”
你们到底是想迎回上皇,还是害怕双方再启战端?
景泰帝静静的望了王直一会,有些话,心有所思,却不能放在嘴上明说。
“脱脱不花、阿剌的使臣离京时,他们说过什么?”
胡濙犹豫片刻,如实禀道:“回陛下,他们说,大明十四处边塞要地处于瓦剌人掌控之下,瓦剌可取而不取,后果如何,全看大明的诚意。”
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可恶的鞑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景泰帝目中闪过一丝怒火,但很快,他就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众卿以为脱脱不花、阿剌的态度转趋强硬,此事最终会影响到也先,再过一些日子,恐怕也先也会如此?”
每逢朝中议政,武勋鲜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此刻宁阳侯陈懋却憋不住了,许是觉得方才被天子“青眼有加”那么久,总该有所表现吧,就说了句不痛不痒的话:“惟恐日久生变。”
日久生变?这话太特么正确了!日后真有变化,就显得言者极有先见之明,若没有变化,那也是因为提前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所致不是,反正怎么说都有理,妥妥的绝对真理!
景泰帝抑制住怒意,平静的道:“以往大明向脱脱不花、阿剌暗中示好,而与也先死扛,彼时也先心存怨怼,脱脱不花、阿剌则对大明说尽好话,如今反过来了,也先有服软的迹象,而脱脱不花、阿剌却乘机挑事,众卿不觉得这是瓦剌人自己的麻烦吗?”
“陛下,就怕瓦剌人弥合内部分歧,一致对外。”王直道。
景泰帝猛的摆手,“祈求换不来和平,那便让脱脱不花、也先自己做出抉择,看他们是继续与大明为敌,还是选择清理自家门户,不管怎样,大明都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