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
宽阔的大殿上,大周文宫的大儒,翰林院的学士,还有一些朝臣正在阅卷。
大殿上没有说话之声,但纸页翻动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少阅卷之人都摇头轻叹,提起笔在试卷上划上大红的‘丙下’等字眼。
试卷万千,却难让人眼前一亮,可惜可叹……
突然间,寂静的大殿上响起了一道兴奋之声。
“好啊好啊!看了上百篇文章,终于是有了一篇上品佳作,而且还写的一手好字,看起来就让人赏心悦目!”
“不错不错……此文当为甲等!”
一个中年男子拿着试卷,眼中露出激动和喜色,爱不释手,如见至宝一般。
“好文好文!”
中年男子一边阅着后面的内容,一边点头认可,浑浊的眼睛里亮起了光。
听得声音,大殿上的阅卷之人纷纷抬起头来,目光朝说话之人看去,伸长脖子,一脸好奇。
“诸位,此文极佳!”
手拿试卷的中年男子扫视一周,笑着点头道。
哦,极佳之文?
坐于上位阅卷的翰林院大学士杨士奇也抬起了头,眼里露出一抹期待之色,随即起身朝手拿上品试卷的中年男子走去。
“这文真有那么好?”
杨士奇拿过试卷,带着期待看了起来。
然后,他的眼睛渐渐放大,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连连点头称好,“好文好文!作这篇文章的人有大才,有治国大才!”
杨士奇一手拿试卷,一手捻胡须,品味着文章中的一些亮眼之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若岁大旱,甘作甘霖!’
为官者,当如此!
杨士奇越看越爱不释手,眼里泛出闪亮精芒。
更是忍不住想要拨开遮住姓名籍贯的纸页,想知道这位大才姓甚名谁。
他一口气看完了洋洋洒洒上万字的文章,然后深吸一口气,稍敛心中震撼的情绪,沉声道:
“此文暂列一甲!”
文列一甲?
话音入耳,大殿内的众多阅卷之人都惊了,愕然望向翰林院大学士杨士奇,但更多的是好奇!
此届科举,取三甲若干!
一甲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以及探花,二甲若干人,三甲若干人!
一甲只有三人,从近二十万篇文章中脱颖而出,必是凤毛麟角的经纬大才!
眼下,便有一文被杨士奇暂列一甲,众人如何不好奇那篇佳作?
“杨大人,这儿也有一篇好文章,或可暂列一甲。”
这时,一个翰林院学士的目光从试卷上移开,抬起头来,朝杨士奇招了招手。
哦,又是一甲之文?
杨士奇眼前一亮,露出兴致,闪烁精芒,然后朝那说话之人走去。
与此同时,大殿的角落,有几个阅卷的人相互使了个饶有深意的眼色,周围无人觉察。
……
“张兄之才,必金榜题名!”
“王兄的大才,令在下折服,虽难上金榜,但遇上王兄,也算不虚此行。”
“钱兄之才,金榜题名绰绰有余,钱兄为官之后,可得多多提携弟弟啊!”
……
一处酒楼里,满是嘈杂的声音,十分喧闹。
这些考完了科举的文人,齐聚酒楼,把酒言欢也消愁!
一是为了消解可能名落孙山的苦闷,二是为了发泄这些日子心中的压抑,三是为了提前庆贺金榜题名。
长安的所有酒楼,几乎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热闹极了!
准确的说,是生意好极了!
“虽然科举至公,但规矩毕竟是死的,人是活的,金榜上必有我冯成之名,我爹已经打点好了一切。”
“诸位举杯,今儿花费算在冯某身上。”
二楼雅间,坐在主位上的年轻男子举起酒杯,笑着开口。
雅间中有三张桌子,三张桌子都坐满了人,都是一些纨绔子弟,也是冯成的狐朋狗友。
冯成是八大世家之一的冯家家主之子。
八大世家谋划暗箱操作科举,给自家子弟谋求一官半职。
“贺冯兄!”
众人举杯,面露笑容,不约而同的开口,然后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依我看呐,冯兄有经纬之才,就算没有冯伯父的打点,也能力压众多文人,金榜题名。”
众人刚放下酒杯,便有一人瞅准时机开口,拍了一手马屁。
“非也非也!”
然冯成却竖起一根手指,轻摇了摇,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说道:“我在宣纸上画了一只王八!不过,就算只画了一只王八,也比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寒门学子的长篇大论强。”
“选谁为官,依旧掌握在门阀世家手中,寒门学子永无出头之日。”
说着,冯成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神情变得严肃阴冷起来。
听得声音,雅间中的人皆是许久沉默……投个好胎确实不错!
……
五日后。
皇宫。
太元殿。
四道儒雅的身影笔直挺立,不疾不徐的走入大殿,步伐沉稳。
这四人,正是狄仁杰,陆九渊,杨士奇以及魏玄龄!
“微臣叩见陛下!”
走至殿中,四人顿足,伸手撩起衣袍下摆,双膝跪地,高声开口。
四人手中皆捧着试卷,从近二十万份试卷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甲等文章。
“爱卿平身!”
李牧抬了抬手,神色平静,周身萦绕霸道无双的帝王之威。
四人刚起身,狄仁杰上前一步,无比恭敬的开口道:
“陛下,微臣及众多阅卷者从近二十万份试卷中挑选出了三十六份甲等文章,请陛下过目,玉笔钦点。”
“众位爱卿辛苦了!”
李牧点了点头,淡淡道:“呈上来!”
一旁侍奉的年轻太监立即走下殿前台阶,从四人手中拿过试卷,然后返回,呈于新皇。
然后,李牧就看起了试卷,并没有关注姓名籍贯,哪怕遮盖的纸页已经被去掉了。
狄仁杰四人则在殿中安静等候。
很快,一个多时辰过去。
李牧看完了三十六份甲等文章,然后拿起玉笔,点赤墨。
从三十六份文章中找出魏天祥的文章,于纸页上奋笔疾书。
几个醒目红字跃然纸上:一甲,头名状元!
这一年,才华胜过了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