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在一旁左右为难,根据自己和小泽的调查,属实赵黎的家里并没有看见钱新的些许痕迹,反倒是有很多证据证实王浩才是大家此刻要找的人。
但是另外一边,案发当天王浩所有的运动轨迹都在自己的调查范围内,视频影像没有造假或是恶意篡改,以防万一张楠一帧一帧地过,绝对没遗漏一个细节。而且为了稳妥起见,她还特意将所有涉案时间段内的视频证据拿到信息科求证,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才敢回来和蔡队交差。
一个是当事人家里亲眼找到的物证,一个是千真万确的影像资料,张楠站在原地,不置可否。
有人提议让蔡队复核一下现场的血脚印,案子进展到这个时候,隐瞒警方掌握的证据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万一是侦查方向有误,就要及时刹车回头,否则这个案子的社会舆论影响力要比平常案子更大得多,毕竟死者秦欢欢是娱乐圈正当红的明星,给到老吴那边的压力一定很大。
蔡队手指摩挲着茶杯,茶早就凉了,他没有丝毫续水的打算,脑子里都是案子的每个细节。
正当队长准备传唤赵黎来队里采脚印比对时,小彤开了口。蔡队等了这么久,就是想等着一个不一样的声音,他对同志们的破案能力和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自己,一定是卡在某个死胡同,一时没划开柺。
而小彤的思路清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候她开口,蔡队心里默许的一定是给案子点了一盏明灯。
“小彤,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等你说完,咱们再去找赵黎来复核脚印也不迟。”
赵黎是第一个到现场的,又是报案人,再加上她和死者的特殊关系,小彤对之前赵黎帮助凶手掩盖罪行的结论持支持态度。
小彤看了看蔡队手中的茶杯托,想到了解释想法的切入口。
“队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副茶具里的底托不是原来配套的。”
蔡队看着手里的杯托,“不错,有一次倒茶被开水烫了,下意识一撒手,杯托掉在了地上摔坏了。现在手里的杯托还是我到茶具店千挑万选自己配的,想不到,竟然如此贴合,颜色甚至比杯盖更接近茶杯本身色泽。
不过说了这么多,你究竟想说什么呢?我还是想不到。
赵黎没有替人掩盖罪行吗?”
“不,她的嫌疑很大,这毋庸置疑。”
“那凶手是王浩吗?现在调查得知钱新和赵黎之间没有任何衔接。”
“也不像,王浩的不在场证明无懈可击。”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谁是凶手的最大嫌疑人呢?”此刻蔡队依然没有意识到小彤提到杯托,是有意为之。
“队长你别着急,让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小彤拿过蔡队手里的茶杯,打算结合实物来边比画边说。
“秦欢欢被杀的案子我暂且比作杯子的杯身。我们结合现场掌握的证据得到赵黎有重大的帮凶手掩盖罪责的嫌疑。以此推断与她关系不一般的人有可能是凶手的候选人,我暂且将这件事定为杯盖。进一步调查发现与赵黎关系甚好的很可能是王浩。我将这件事比作杯托。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听仔细了。我们之所以认为王浩不是凶手,完全来源于他的不在场证明,再加上赵黎暗中替凶手开罪,所以思维定式的作用,潜意识里把钱新认定为凶手。但是我们忽视的是这是后配的杯托,就好比我手上的茶杯,认为王浩不是凶手是我们推测出来的,而没有证据的推测是不可以作为导向的。而真正的导向应该是赵黎掩护的那个人很可能是王浩。这个才是茶杯之前碎掉的杯托。即使新杯托再像原配的,我们也不能忘记它是后买的。”
蔡队听懂了小彤的解释,但是还是解决不了眼下遇到的问题。
“的确我们把王浩排除在外过于草率,赵黎喜欢王浩才是逐渐浮现出来的事实,但是他的不在场证明是确切存在的,虽然我们之前推测的方式有失专业。”
“对于这件事我也很烦恼,一边极力偏袒,一边铁铮铮的不在现场。
直到我看见杯盖相对于杯子本身和杯托来讲,不总在手里摩挲,颜色过于新,反倒格格不入。我就大胆猜测一下,有没有可能是赵黎搞错了?”
蔡队先于他人隐约明白小彤的意思了,“你是指,赵黎以为凶手是王浩?”
小彤像觅到知音一样很满足地点头,“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凶手明明戴了手套,进户门密码按键却被擦掉了。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凶手是谁,不知道他戴了手套,只是出于好心替他擦拭掉了可能的痕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浩明明有不在场证明,却偏偏是我们要找的赵黎在乎的人。”
的确,这样一来死结解开了,但是为什么赵黎会认为王浩是凶手呢?
之前大家分析过在作案动机上,王浩和钱新两人都有嫌疑。秦欢欢为了事业拒绝王浩,就很可能令这个痴情人钻牛角尖。
“那如果王浩不是凶手,那么凶手最大可能还是钱新。我们还得调查他的不在场证明。”
“除去王浩,他的确嫌疑最大。还记得死者母亲说听见秦欢欢在电话里与人争执的内容,再加上道具组大爷的证词,看来赵黎当时给的口供中两人频繁争吵也是实大于虚,不单单是把警方的目光引到钱新身上编造的谎言。”
既然现在问题也解决了,当务之急就剩下一个任务了,那就是赶紧找到钱新的破绽,只有这样才能将他和凶手联系起来。
“蔡队,放着凶器上的血手印不用,是不是多少有点浪费了?”大力想着偷点懒,利用一下痕检室给的福利。殊不知蔡队从来就不是会偷懒的人,所有的把柄必须全部抓在手里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