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上飞制造厂设计部。
一群热血青年在几个专家团的带领下,不断用纸笔计算着各种方案。
但是没多久,广播里传来了惊天的消息。
“麦道飞机,技术不断创新,领导航空未来。”
“每一架飞机都经过长期的研究,不断的研究,性能优越,实用可靠。”
“受到了各大国际航空公司的广泛采用。”
“数十年来,麦道总共制造了1万5千架飞机。”
“并且将在魔都生产制造更先进的飞机,领导中国航空未来的发展。”
“麦道飞机,航空先驱...”
后续的领导讲话已经没有必要倾听了。
上飞制造厂已经丢失了最后的一个救命稻草的计划。
换句话讲,或许运十的诞生,一开始就是一个很奇怪的理由。
因为领导的任务指派,所以要搞个大飞机。
我们理解的运十,大概长得有点像波音707,带着四个涡扇发动机,载客大约小两百人这样的飞机。
但最初的设想并不是这样的。
最初的计划是以轰6为模版,开发技术条件更加成熟的涡桨客机。
这个好处就是可以军民两用。
其实就是和老大哥家的情况差不多。
结果在组建工厂以后,立马有领导跳出来。
你们搞什么,还玩苏联螺旋桨那一套?
要搞,就搞最先进的,对标外国的涡扇发动机。
恰好,此时涡扇8项目成立,似乎一切很有前景。
于是从涡桨客机摇身一变,变成涡扇发动机。
随后就是各种奇葩要求都来了。
什么707的指标落伍了,我们要超英赶美,直接对标美国人最先进的飞机。
于是,最终版本的运十方案正式开启,并且完成了原型机1.0版本,同时还通过了各种静态测试。
此时恰逢中美建交,麦道的副总也觉得得来中国考察航空市场需求。
沈飞?
嗯!不错不错,你们的技术值得称赞。
西飞?
涡桨飞机,有前途,中国人真聪明。
上飞!
沃德法克!
你们这是在开玩笑吗?
动不动制造先进的飞机?
你管这叫先进?
这年头全球流行节能减排,四发飞机污染这么严重,你们好意思制造出来吗?
再说了4个发动机,经济效益太差了。
来来来,给你们看看我们公司的麦道飞机,来个表演秀。
总之,麦道的双发飞机,操控优越,设备先进,内饰豪华。
怎么看都是好飞机。
不少领导心动了。
麦道也成为了西飞国家首次打入内地市场的经典案例。
最妙的是,美国人提出了技术合作。
亲,咱们一起开发和生产麦道82飞机。
亲,我们麦道公司要扩张全球布局,现在机会来了。
你们出资金,出地皮,出人才。
我觉得上飞制造厂这边就不错,人才济济,地盘都是现成的。
我们合力打造最新款的麦道90飞机。
十年后,它就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的集合体。
最重要的,这是中美友好的见证。
在美国人一顿糖衣炮弹之中,所有人迷失了。
对啊!
运十开建就是对标波音707,早就落伍十多年了。
就算造出来,那不是更加落后的象征吗?
最重要的是,美国人愿意给技术支持,这点尤为重要。
魔都偏向西化的风格。
二十一世纪的人的思维,在这一刻就注定了。
一边是技术成熟的麦道82在热火朝天的组装。
一边是一群顽固守旧的技术员对着运十的2号机不断地调整修改。
这个过程怎么看,怎么闹心。
最重要的是,运十虽然通过了首都方面的许可,但并不能取得FAA的国际试航许可证。
原文大意是:国际民航公约规定航空器应进行必要的飞行试验,以证明它符合适航性要求。
而运10的试飞工作,离适飞要求相差甚远。
顺带补充一句,英法联合开发的空客310,还有和谐超音速飞机,也一样没能获得国际试航许可证。
被网友戏称为空难王者的麦道,却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国际试航许可证。
行不行,不是中国人说了算,而是外国人(FAA)说了算。
当时的普遍观点就是西方强,都要学习西方的。
所以运十种种的毛病爆发了,无论技术团队怎么改,都是缺点重重。
而且故障会越来越多。
首先头号支持者,魔都领导就失去了兴趣。
他们更有兴趣,研究和麦道如何深入合作。
其次是三机部负责航空工业的领导们。
他们有精神鼓舞,但自己的兜里没钱了。
他们的重心一定是在这种千难万难的时候,保证几个军方飞机的大项目为主。
民用客机,真的是有心无力。
最后就是传说中的民航局。
它和现在的民航局有点不一样。
一方面是国家级的高级管理层。
另一方面他负责全国上下飞机运营。
换句话说,民航局这会其实更像是一家航空公司,而不是大领导。
如果从高层管理的角度看,运十必须得支持,砸锅卖铁都要支持。
就像英法联合搞得空客310和协和飞机一样。
其它国家不买单,但英法两国自己买单。
国外不给飞,我们就自己飞自己的。
尽管美国人有种种限制,但总能找到借口。
这为后来的空客320经典飞机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都23年了,空客320系列还是非常优秀的飞机)
但偏偏这会民航局还是一家航空公司。
在得知运十是无法取得适航证,没有技术优势,还高能耗,怎么看都是坑爹玩意。
航空公司,怎么可能会买这样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飞机?
失去了三个最直接的资金来源支持者,运十的落幕结局,已经是注定了。
当然,为了祖国的第一架自主生产的大飞机,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做最后的努力。
找各种理由,希望让运十发挥余热。
这就和早期某些航空公司的套路一样。
没有适航证,不给我航线怎么办?
我们玩飞机观光旅游。
这个套路后来的武汉的几家航空公司玩的特别溜。
飞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坐过。
上海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不少干部争先恐后的抢先体验一把。
此外,运十飞机还先后去首都,东北,广东表演。
途中还顺带改造成货运飞机,运输一部分的外贸商品。
技术团队走访各地,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外国人说这个飞机不安全,你们看我们都飞了这么多次,安全的很。
这个飞机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