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姑姐弟在大青山,生活总算安定下来。
其实他们这只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更大的惊喜还在等待着他们。
虽然离开了家,父母也不在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与家乡断绝了往来。这姐弟俩仍和家乡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往来。
这主要是村里一些同族的老人还在。
再说那儿还是父母的长眠之地,逢年过节去先人墓前祭拜,这是国人的传统。
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魏良踏上了返乡的路。
在村里,他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那多年没有音讯,从而被人们判定已不在人世的伯父魏忠贤回来了。
这次他回来可真了不得,妥妥的衣锦还乡。
骑着高头大马不说,光随行的仪仗就排了好远。当地的府,县等父母官,跟在身后,忙着跑前跑后,仿佛仆人一般,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说漏了嘴遭遇不测。
据说他在朝中做了大官,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
这次衣锦还乡,除了祭祖,便是来接弟弟魏忠义的。
听说弟弟已经亡故,十分悲伤。
后来听说弟弟生前留下两个孩子,甚感欣慰。苍天有眼,老魏家总算有根留了下来。
可是,由于家庭原生态不好,这姐弟俩都外出了,几年都不回来,至于干什么,没人知道。
尤其姐姐,几岁的时候就失踪了,及至回来,身体也变了形,不知这些年在外面都经历了什么。
派人找了几天,由于姐弟俩没有把上山为匪的事告诉宗亲,人们当然找不到他们,便都陆续返了回来。
没有打听到侄子们的任何信息,魏忠贤不免十分失望,加之他的假期天数己到,急着回京伴驾,便离村回京了。
临走,带走了同族的好几个有为青年,说是要为他们安排官职,也算是对家乡父老做贡献了。
临行,一再安排乡亲,有了侄子消息,一定要及时转告他们:你们当初那个因家贫外出的伯父,现在出息了。在这个国家里,他拥有超乎寻常的权力,没有他办不成的事,让他姐弟赶快进京团聚聚。
然后就回京了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魏良和姐姐商量一番后,决定他先上京。
吴然姐姐比他年长,可毕竟是女孩,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男孩受到的重视会更大一些。
按照人们留下的地址,一路寻访,来到了京城。
听说侄儿来了,魏忠贤赶忙放下手头事务,前来接见。
他和弟弟已三十多年未见面了,印象中,老停留在那个风雨之夜,他和弟弟分别的情景,仿佛他不是外出谋生,而是生死离别似的。
弟弟哭的伤心欲绝,他对弟弟的印象永远定格在那一刻。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弟弟们相貌都没有变。
他在梦里无数次和弟弟相见,都是这个模样。
当他第一次见到魏良时,以为是在做梦。
这不就是当年的弟弟吗?一样的长相,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身高。虽然他和魏良没有见过面,但见面的一刹那,他的心就被震撼了。
这不就是当年的弟弟吗?亲情,血缘,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加上对弟弟的怀念,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他倍加疼爱这个孩子。
虽然他有无数个弟子徒孙,但在情感上,都无法替代魏良。
那些时日,是老魏最开心的日子。杀人也少了,脸上总笑哈哈,不像以前老阴沉着个脸,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对魏良的未来己做了安排,以后做领兵的将军,镇守京城。
虽然他权力己无限大,但是未来仍有许多变数。因此手中掌握一支军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他深知:武力可以推翻一个政权,也可以对一个政权实施有效的保护。任何时侯,武士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才是最可靠的。
从这方面,没有比魏良更合适的了。
培养一个将军不易。
除了有领兵的才能,还必须有出色的武功。
令他欣慰的是,其中的一条,魏良已经具备。
那就是他不但有武功,而且已达到一流。
剩下的,就是给魏良补习文化课了。
由于家贫的原因,魏良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
这样的水准,是很难在官场混出头的。
当年他魏忠贤初出道时,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好在他天性聪颖,经过后天的努力,把小时候丢下的功课,全都补上去了。
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其带来的实惠,比起当年的付出,太值得了。
他现在写文件,帮皇上批阅奏章,那一手龙飞凤舞的字,谁会想到这是他后天努力的结果呢?
他为魏良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请名师强化训练他一年,之后,步入官场,没完成的学业,在实线中学习。
在官场上混,该学习的太多了,有许多知识点是老师那儿学不来的,全靠自己摸索。
除了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礼仪。
乡村的孩子,尤其是穷人家的,就没见过世面,面对京都的繁华,眼都不够用了,简直象个傻子。
这种现象不仅是魏良所有,是所有来自乡下孩子的通病。
面对万花筒一样的花花世界,他们很难适应,要想使融入上流社会,首先就得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这其实还得有漫长的路要走。
对魏良关心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那个这未曾谋过面的侄女,几次给侄女捎去口信,让她进京相见。
这时候的英姑,己经习惯了山上土匪无拘无束的生活,加上自身长相的问题,不想到京中出丑,因此对于伯父的诚心邀请,一再推托,直到魏忠贤垮台,也没有进京。
这使得魏忠贤很不愉快,认为侄女眼里没他这个伯父,因此一直没在人们面前提起过这个侄女。
虽然此举一度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不过也因祸得福,魏忠贤倒台后,好多他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宗族,都被连累。但姐弟二人,因为不为外人所知的缘故,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魏良在伯父的严管下,在一个独立的院子里,跟着一个老学究,学习文化课。每天之乎者也的,很是乏味。
习文累了,他便练武,在文化课取得进展的同时,他的武艺也大有长进,这应该是他进京取得的另一个重大收获吧。
魏忠贤很喜爱这个孩子,对他寄予的希望很大。他很忙,因此要求魏良,至少三天去他一次书房,一来向他汇报学习成绩,二来陪他说说话,聊聊天。
魏良在他心中的重要程度,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这一天,魏良如约来到书房,却见伯父正和一个中年男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