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就是一系列的礼仪活动,既然到了南京,作为子孙后代,自然是要给重八哥上炷香的,祭祀了孝陵之后,朱载坖还祭祀了懿文太子陵,也算是尽了一下晚辈的心意了。
随后朱载坖就召见了魏国公徐邦瑞,他是徐鹏举的庶长子,之前徐鹏举就一直不喜欢他,虽然徐鹏举想了不少办法,但是基于朝廷礼法,并没有能够将徐邦瑞换掉,使自己喜爱的次子徐邦宁承袭魏国公的爵位,隆庆四年徐鹏举去世之后,徐邦瑞袭爵,不过现在的魏国公早就成了个空筒子国公了,最大的职能就是奉祀孝陵,虽然领着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的差事,但是由于恭顺侯吴继爵担任南京守备,他这个佥书中军都督府实际上没有任何职权。
朱载坖这次专门召见他,就是为了此事,朱载坖说道:“魏国公可有什么想要差使啊?”
徐邦瑞赶紧说道:“臣全听陛下吩咐。”
朱载坖之前也派人打听过徐邦瑞,和徐鹏举是草包不同,徐邦瑞到没有什么劣迹,由于之前一直不被徐鹏举重视,徐邦瑞比较胆小,在南京也不敢过于张扬,同时也是由于徐鹏举的偏心,使得徐邦瑞在魏国公府并没有什么威望,大量的财产都被徐鹏举之前给了徐邦宁,搞得徐邦瑞这个魏国公反而在府内没什么地位。
朱载坖说道:“卿世居南京,然毕竟是太祖所言之亲戚,当年的事情,也已经过去百年了,何妨回京师呢?”
对于朱载坖的话,徐邦瑞赶紧说道:“臣敢不奉诏。”
朱载坖说道:“卿先补个领侍卫内大臣,与严绍庭一道掌管宿卫,等到回京之后,多和定国公往来就是了。”
徐邦瑞赶紧领旨,等到南直隶和浙江的水陆二师都齐聚南京城下之后,朱载坖先检阅了陆军,说个不好听的,南直隶和浙江的官军,确实不如九边的官军有杀气,南京京营更是远不如京营和朱载坖带来的亲军诸卫了,不过数万大军在南京操戈弄甲,也确实是声势浩大。
同时朱载坖决定在新江营阅操,校阅水师,这里本就是操江水师的驻地,便于检阅水师,在督师大学士殷士儋的组织之下,浙直等处的水师、操江水师、缉私水师纷纷受阅,官军的战船樯橹连天,军容严整,不过朱载坖对于大明水师的现状并不满意,大明水师的大型战舰还是太少,水师中还是有不少几百料的小船,朱载坖认为要打造大型战舰,以两千料、四千料的大炮舰为水师的主力。
检阅了水陆二师之后,朱载坖将后宫留在南京,自己率领群臣从南京南下,直奔松江府华亭县,朱载坖说驻跸徐家,那就是要驻跸徐家,反正徐阁老家大业大,也不怕朱载坖吃穷,朱载坖的车驾驻跸徐家,对于徐阶来说是极为荣耀的事情,这说明徐家圣眷犹在,徐阁老的虎威尚存。
朱载坖抵达徐家,徐阶率领徐家一众人前来迎接,朱载坖亲自将徐阶扶起来说道:“阁老精神矍铄,更胜往昔了。”
徐阶老脸上褶子都舒展开了,连声说道:“陛下谬赞了,老臣早就衰朽不堪了。”
朱载坖和徐阶一道进入徐家大厅,和张居正一道在书房聊天,徐家的下人送上茶叶,对朱载坖说道:“陛下,这是您当年在京师喝过的吓煞人香,这是今年苏州东山的新茶,陛下尝尝看。”
朱载坖请张居正等一众阁臣们一起品尝,这茶汤色碧绿、卷曲如螺,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端的是唇齿留香。
喝过了茶之后,朱载坖打趣道:“徐阁老这可真是天堂般的日子,朕也心向往之啊!”
徐阶笑着说道:“陛下身系家国天下,自然和老朽不同了,老朽不过风烛残年,岂能和陛下相比。”
朱载坖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张居正向自己的老师询问松江府的棉纺织业的情况,松江府作为大明现在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棉布产量约为两千万匹,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除了供应自身和大明哥州县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供应给了海商用于贸易。
据徐阶的介绍,虽然松江府是大明棉布的销售中心,但是松江府也是依靠整个东南才能够完成,尤其是棉布的原料棉花,仅仅依靠松江府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棉花要依靠附近州县的供应,原本松江府主要是在最初分布在岗身以东一带的沿江、沿海高沙平原种植木棉,这些地方为沙质土壤,其保水性能差且灌溉困难,不宜种稻,只宜木棉。
现在由于棉布的需求增加,江阴、常熟、太仓、昆山、嘉定、 上海、青浦、华亭、平湖、海盐、海宁、安吉等诸多州县都开始大量种植棉花,以供应松江府,使得整个东南各府县都是服务于松江府的棉纺织业。
由于大明在松江府开海,使得棉布从此处出口极为方便,各处的外商都纷纷到松江来采购棉布、丝绸等西夷所紧缺的物资,同时随着棉布需求的扩大,各种纺织机械业得以改进,尤其是腰机的出现,织匠用一块熟皮做靠背,操作时用力全靠臀部,用这种腰机织出来的布匹更整齐,织布的效率也更高。
而且棉纺织业的内部出现了专业化 分工一一轧棉、纺纱、织布的分离,有专事轧棉工作,甚至有整个地区专事纺纱,不织棉布,如松江府的金山卫,嘉兴府的魏塘镇,就是专门纺纱的地区,往来于松江和嘉善之间专门从事棉纱交易的棉纱船,将作为纺织原料的棉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松江府,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说。
对于这些发展,朱载坖是很高兴的,这样才能够提高效率,进而提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