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去年十月开进南非之后,英军已经损失数千人,布尔人打了好几次漂亮仗,损失是个位数。
全世界都在看英国人的笑话,布尔人的胜利被不断夸大,人的情绪影响了舆论,舆论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新世纪第一年,各国外交活动频繁。
德国尤为活跃,试图拉着奥匈一起干预布尔战争。德国已经拉拢了荷兰、比利时,为布尔人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但布尔人的硬伤是人口,他们的人口太少,只有40万人。全民皆兵的情况下,可以动员10万军队,可实际上真正能集结起来的只有五六万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斗,往往也就一两万人。
这是一场注定无法胜利的抗争,英军的拉跨让布尔人有点忘乎所以,他们还不知道工业化时代的战争,小规模的精锐部队已经无法左右战争的胜负了,因为工业化让一个国家能将所有力量都压榨出来用来战争,拼国力的时代来临了。
德国没有得到奥匈的支持,这让威廉二世相当不满。
威廉二世甚至试图拉拢法国,要组建一个欧洲反英集团。俾斯麦如果知道了,估计都想从坟墓里爬出来。英国跟德国自腓特烈大帝时代,就一直保持友好,任何时候,跟英国的友谊都是德国在大陆立足的保障,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让法国、俄国都吃过苦头,唯独德国是这个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彻底跟英国翻脸,意味着德国失去了那个为自己在大陆争霸中兜底的靠山。
所以俾斯麦时代,哪怕俾斯麦也搞海军,却只搞安防海军,哪怕俾斯麦也搞殖民扩张,却只占那些英国人不要的边边角角,绝不会去触碰英国的核心利益,还是威廉二世够勇,直接去碰兰德金矿。
德国人狂跳一圈,发现除了进一步让他的老祖母维多利亚不高兴之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俄国这个在欧洲外交上一直被动,一直显得笨拙的只会动用武力的国家也活动了起来,作为俄国的邻国,俄国自然要在大汉进行活动。
俄国人对大汉做了一些让步,就两国一直有分歧的张库铁路和唐努乌梁海问题上,进行了让步。
张库铁路修建权力,是俄国在清政府手里拿到的,大汉无法否定俄国拥有修建这条铁路的权力,但大汉提前修建了横向的铁路,拦断了去路,提出要求俄国修建的铁路要遵守大汉的铁路标准才允许在库伦进行对接,否则就不需张库铁路通过库伦,老霸道了。但俄国要修建宽轨,好跟西伯利亚铁路接轨,另外也不想跟大汉铁路对接,之所以用宽轨,就是不想被外国势力利用。
所以这条铁路一直拖着,俄国大有一种我不建谁也别建的架势,大汉也不急,慢慢谈。对于这条几乎不可能有多大经济价值的铁路,大汉也没有修建的意愿。要去蒙古,从东北走是一样的,从天津港出发,还是从营口出发去库伦,效果是一样的。唯一的好处,可能是方便蒙古王公前往北京跟他们的大汗刘勇强会盟吧。
对俄国来说,这条铁路反倒相对重要,因为不接通大汉境内的铁路,现在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没有经济价值,就不是一条欧亚大铁路。
相对西伯利亚大铁路,唐努乌梁海对双方都更有价值一点,但让步也不大,因为这块地方在大汉手里控制着,在这里设立了蒙古军屯。
当地的蒙古人现在都是刘大汗的战士,吃着军饷,守着边防。
但不能说俄国人没诚意,愿意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权转让给大汉,承认唐努乌梁海属于大汉国土,本身对这个嗜土性的民族来说是很痛苦的,所以这个让步让刘勇强挺惊讶。
“你强调过我们跟英国的同盟吗?”
俄国要交换的,是大汉在俄国可能爆发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承诺。
可如果俄国进攻英国,大汉肯定要参战。
铁路、唐努乌梁海都是小利,俄国人真有诚意,就表示不干涉大汉统一,那大汉或许真的就不会参加这场战争了。
“强调过了。”
“也就是我们用俄国不主动进攻英国条件下的中立,换取了俄国放弃这两块地方。这说明俄国真的没有攻击英国的打算?”
“这很让人费解。”
“那就别费解了,答应他们!”
费解的事情肯定有古怪,因为俄国人又玩代理人战争了,在俄国支持下,休养生息了十年的巴尔干普鲁士攻入了塞尔维亚境内。
这十年,几个巴尔干国家背后都有金主,都花了大代价援助他们。保加利亚背后,是俄国和奥匈。俄国支持保加利亚天经地义,俄国还需要通过保加利亚再次打通到萨洛尼卡的通道呢,当然保加利亚能直接打通到地中海那就更好了。奥匈支持保加利亚就是让人很费解,毕竟出身奥匈贵族的斐迪南一世放弃了天主教信仰后,在奥匈名声已经臭了。可架不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远交近攻这个至理。
作为奥匈的邻居,这十年来塞尔维亚发育的太壮。外交上抱住了大英帝国的大腿,每年上百万英镑军费援助,让保加利亚能维持一支十万规模的精锐部队,同时还能在战时至少动员出30万大军,这对奥匈的威胁太大。经济上,塞尔维亚吞并北阿尔巴尼亚之后,获得了在地中海的港口,不再依赖奥匈帝国,虽然还是一个农业国,但现在可以把猪肉卖到全世界,而不是只有奥匈一个客户,一下子就从镇关西发育成了何进大将军。综合国力上,吞并阿尔巴尼亚后,还和巴尔干斯巴达黑山合并,赶走了亲奥匈的米兰家族后,在英国的牵头下,让黑山国王做了统一的塞尔维亚国王,还跟奥匈境内的斯拉夫人勾勾搭搭,不但勾搭波黑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甚至试图拉拢克罗地亚这些奥匈的传统塞族语民族领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奥匈也悄悄支持保加利亚很多年。
上次巴尔干战争后,希腊和塞尔维亚都肥了,坑了保加利亚一把,这导致保加利亚这些年民族主义情绪很激烈,叫嚣着要夺取上次巴尔干战争应得的胜利果实。实现大保加利亚横跨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三海的宏伟蓝图。
凶悍的保加利亚人,在俄国和奥匈支持下,同时向希腊和塞尔维亚发出通牒,要求他们让出上次战争后许诺分给保加利亚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地区。
两国背会有带英,当然拒绝,战争爆发,保加利亚军队长驱直入,一副集中兵力闪击波兰,不,闪击塞尔维亚的气势。
“俄国人这次打了个巧仗啊。”
通过代理人,而不是亲自下场,也就避免了跟英国直接冲突的窘境,有上次布加勒斯特宣言,英国无法也不需要亲自下场。
保加利亚这次全民皆兵,竟然动员出59万军队,作为一个人口只有500万的国家,还是个农业国,这种程度的动员能力,除非真的非常团结,否则很难做到。
59万军队中的40万开进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军队节节败退,一直败退到首都贝尔格莱德才稳住阵脚。在国王尼古拉一世的带领下,塞尔维亚人建立了防线,顶住保加利亚的闪电战。
在南线,保加利亚15万军队杀奔萨洛尼卡,竟然意外打崩溃希腊军队。希腊军队拉垮是事实,上次巴尔干战争有民族主义加持和其他国家支持,还没有暴露出来,这几年已经彻底暴露本性。这个古老民族在拜占庭帝国时代长久的帝国世界观熏陶,让希腊人的民主义情绪远没有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那种长期被虐的民族情绪那么强烈,而且希腊人的海洋传统更浓厚一点,或者叫雅典传统压过了斯巴达传统,导致他们更重视海军。
就在前几年,因为克里特岛希腊人起义,反抗奥斯曼的统治,希腊跟奥斯曼打了一仗,结果被新生的奥斯曼帝国打的赔款400万英镑。战争中德式训练的奥斯曼军队完全碾压了英式训练的希腊军队。事后希腊人非常不满,取消了来自丹麦的德意志系国王康斯坦丁的军事职务。
希土战争才过去两年多,希腊陆军还没得到重建,再次被俄式保加利亚军队打的溃败。还没动员起后备兵员,十万保军就攻占了萨洛尼卡周边,俄国重新进入爱琴海的目的完成。
另一个方向,塞尔维亚人坚守自己的首都,可是情况却很不利,因为他们无法得到英国的支援,黑山、阿尔巴尼亚和首都之间的联系被切断,背后还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奥匈帝国。城外是40万保加利亚大军,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俄国假惺惺斡旋,希望两国接受交出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地区,体面的退出战争。英国支持的两国立刻拒绝,继续动员军队,要跟保加利亚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