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么的,一个个投的这么快!”
看戏一年多的刘勇强感觉自己又行了,重新出山,把太子挤到一边,开始主持政务。
意大利人的骚操作简直让他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般,怒不可遏。
后续变化慢慢让他从这场失望的表演中重新充满兴趣,跟小重孙天天研究战局,战术大师重新复活。
德国人没给英美看戏的机会,德皇的目的是抢夺殖民地,所以法国、意大利一投,地中海就成了德国的了。德军可以畅通无阻登陆非洲,一个个法国殖民地陷落落入德国之手。
英国此时也找到了感觉,欧陆强权争霸陆地,英国横扫殖民地这活他会玩啊。于是拉着现在沦为小弟的美国登陆北非,跟德国人展开了北非战役。
德国舆论此时已经狂热了,果然要奋斗还得皇帝亲自来,什么兴登堡,那都不好使。
亢奋的德国舆论已经在探讨建立一个欧洲大帝国的构想了。
刘勇强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接见欧洲记者,对德国创建欧陆帝国的设想表达了赞赏,说东边一个大帝国,西边一个大帝国,这样才平衡,世界和平才更有保障。
大汉皇帝的发言被英美批评为人老昏聩,都已经不给老人尊重了,因为被触碰到底了。
作为海洋民族,一旦欧陆帝国形成,他们就永远别想踏上大陆,只能待在海里,他们只是海洋民族,不是鱼啊。
英国人这时候才明白,这时候不给大哥亮亮绝活,这一关是过不去了。海军上,封锁德国海岸,结果斯图卡俯冲之下,一天之内打沉了12艘无敌的战列舰。
所有人都懵了,新时代对海军影响这么大吗?战列舰的时代就这么过去?
德国海军一看,这玩意这么好使,不是有航母那种东西吗,赶紧申请建造,技术革命是超越大英帝国海军的又一次良机,结果造舰计划被废了。德国是军队拥有的国家,但那指的是人家陆军,海军吗,呵呵。德皇可没忘记他是被海军起义赶下台的。
德皇看海军,也就潜艇部队顺眼一点,继续无限制潜艇战。这次看谁还敢炸刺,最大的顾虑美军都登陆北非了。
英国被封锁,开启了一场封锁与反封锁的战斗。
美国则开启了疯狂造舰模式,你打沉一艘,他建造两艘,美国的制造能力并没有削弱。而且战端一开,英法手里的四个州,加上德国占的两个州,都已经被美国轻松夺回,一毛钱都没花哦。
德国本公海舰队盯着英国本土舰队,从意大利通往北非的航线,用空军足以护航,德国和非洲从未如此接近过。
大军登陆意大利殖民地的好处是,直接威胁埃及。英美被迫在埃及应战,因为苏伊士运河不能丢失。就算地中海航线不再安全,这条航道也不能被德国控制。
德军主力一次次击败俄国,偏师在北非鏖战英美。第一年就打下了盟友奥斯曼帝国心心念念的埃及。
只有埃及吗,德国的野心更大,他要的是印度。巴格达大铁路这条轴心将德军兵力快速往中东输送,联手埃及军团驱逐了叙利亚的英军,收复耶路撒冷,接着进逼伊朗。
英美在看到红俄军节节败退,一退就是溃退,一溃退就是损兵折将几十万,还觉得红俄废,此时开始疑惑红俄是怎么顶一年的。
此时莫斯科战役已经打响,钢铁先生决心死守莫斯科,他一步都不退。还好五年计划建设的兵工厂都在乌拉尔地区,这里有紧缺的煤铁资源。大量军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工人进行劳动竞赛,一天工作18个小时。早忘了当初在沙皇时期为从13.5小时工作制争取11小时工作制时发动的那些罢工,当然,现在工人们是在建设自己的国家嘛,给自己干活那能说累吗。是的,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说累的权力。这不只是战争期间,而是战前已经开始。
德军现在投入外围作战的,都是少量德国装甲兵团加大量仆从军,面对英美非常好用。但在东线,面对俄军的时候,就得用德军主力,加上保加利亚这样能打的部队。波兰也参战了,在顿巴斯大战之后,波兰大概觉得红俄药丸,立刻宣战,然后直扑立陶宛,强行组建了波立联邦,德国表示了默认。谁让波兰能提供300万大军,而立陶宛不能呢。
德波及小普鲁士联军500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向莫斯科,竟然生生让俄军顶住了。野战中俄军始终被打的找不到节奏,终于在莫斯科城下,抱定死守决心的时候,找到了感觉。
闪电战开战之后终于遇到了克星——城市攻坚战。
坦克能碾平野地战壕,却无法碾平一座城市,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加上钢铁的心。
“这剧本就对味了。”
刘勇强看着很舒心,接下来就是发了几年战争财后,大汉下场组建国际新秩序。重点是拆分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这件事已经在做了。
因为英国宣战后,立刻动员南洋自治领的汉军,结果被自治领议会否决,此时自治领议会华人占三分之二席位,上一场世界大战用服兵役换来的席位。南洋的天早就变了,只不过披着一层英属殖民地的外衣,继续留在大英帝国经济体系之中罢了。同时在大英帝国和大汉帝国两个经济网络的交汇处,让南洋自治领经济蓬勃发展,新加坡已经进入世界前五金融中心了,仅次于上海、纽约、伦敦和旧金山。
动员不动南洋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可以的,这两条忠犬再次参战。不一样的是,澳大利亚比上次重要多了,因为华人在北方荒凉之地开发了规模庞大的铁矿,澳大利亚提前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生产国,虽然华人势力控制了铁矿,艾氏铁厂还在澳大利亚北领地的达尔文港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煤钢联营工厂,为什么在这里,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华人移民。
当初澳大利亚开放北领地和西澳北方地区,西澳北方是荒凉的干旱沙漠,但北领地靠近赤道,气候炎热,人口稀少,只有几万原住民。大汉移民这里甚至都不用银行给移民贷款购买小农场,因为根据移民优惠条件,可以免费得到160英亩土地,廉价的土地条件,很快吸引了200多万人移民这里,开辟了庞大的农田和热带牧场。有这些人口支撑,修建连通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铁路,从昆士兰采购煤炭,从西北采购铁矿,在中间的达尔文炼钢,年产钢铁300万吨,出口澳洲、印度、南非以及南洋市场。已经发展成了规模庞大的工业区,还是对战争至关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澳洲煤铁资源就足够支撑大英帝国的军事工业运转,北美更强盛的工业产能让英美军队依旧比德军滋润的多,在北非他们别说喝上咖啡、红茶,甚至能洗热水澡。就是打仗的手艺糙了一点。美国大兵,悍勇有余,灵巧不足,一旦被包围,投的跟法军一样快(法国:我特么谢谢你,老子都退场了)。
英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觉得还是把武器给俄国人效率更高。努力维持着俄国北方航道,大量物资在阿尔汉格尔卸货。
有了英美的物资支持,俄国人一直是打富裕仗的感受。
钢铁先生却一点都不轻松,他要的不是美国货,要的是美国带兵登陆欧洲分担压力。
莫斯科保卫战虽然成功了,但并没有打退德军。德国人的后勤补给很充足,因为乌克兰是他们占领多年的后方基地。以前德国占领乌克兰期间,扶持的傀儡政权为他们搜刮粮食、煤铁资源,引起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强烈不满,农民也经常起义。可当俄国搞起集体农场后,乌克兰农民就老实多了,不断有快饿死的俄国邻居游过顿河,让乌克兰农民都对比出了幸福感,竟然觉得德国人也没那么坏了。
所以红俄政府用对自己农民的狠辣,帮助德国稳定了乌克兰农民的民心,现在乌克兰是能当做稳定的后勤基地来用的。早就融入德国经济网络,就地为德国生产大量军用物资。顿巴斯的煤铁资源可是掌握在克虏伯、莱茵金属等公司手里的,他们的技术比红俄更好。
“红俄该不会撑不住吧,难道是那张意外事件兑换券用早了?”
刘勇强嘀咕着,不用怀疑,这场提前的世界大战肯定是系统催熟的。至于是让德国青年军官萌生请回德皇的念头,还是让钢铁先生提前入侵芬兰,那就不知道了。
总之此时的德国更强,俄国更弱,虽然少干了一个五年计划,可战前工业是不比历史上的两次工业计划后差的,因为大汉帮了大忙,156个大项目打下了基础,手把手的培养出大批俄国专家,其中很多大汉专家工作了七八年,直到所有项目差能达标后才离开。可惜这些建在伏尔加母亲河流域的企业,此时都受到了战火波及,战前钢铁先生紧急将上千家军工企业搬迁到乌拉尔地区,但产能已经不足战前的一半。
幸好有英美大力支持,物资上未必那么缺乏。
可德国就比希特勒集团那个只敢动犹太人,却不敢碰工业财团的小垃圾强太多了,德皇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水平很一般,但他有威望,不会出现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的矛盾,德国能拧成一股绳。盟友也比拉跨的意大利强,奥匈波斯帝国虽然还是不太能打,但打辅助的水平比意大利强多了。至少一个完整的奥匈波斯经济体系,给德国军备的支撑,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德国甚至调动了法国的军事工业,相当于在用整个中西欧的军事资源对抗英美俄,双方势均力敌。
英美只能跟红俄建立统一战线对抗德奥巴尔干集团,别干不过了?
默默算了一下,资源总量上,应该不虚。美国的煤铁资源都在阿拉巴契亚一带,并没有少太多,工业实力更是一点没削。英国提前开发了澳洲铁矿,差的不过是有色金属这些稀有资源,那也不是问题,大汉都有。大汉可一直是英国人口中的遵守国际法的典范,怎么可能不给英国人提供这些资源呢。
等于是德国用大半个欧洲的资源,拼英美小半个美洲,一整个澳洲和半个非洲的资源,势均力敌。人口上也差不多,德国6500万、奥匈波斯6000万、奥斯曼4000万、波兰3000万,对抗英国的4000多万加美国的7000多万,俄国的1亿6000万,印度只能是添头,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一场两亿人对两亿人的超大规模战争。
有点老欧洲陆权对抗昂撒世界帝国的味道,难怪法国、意大利投的那么痛快。法国政治家大概已经感觉到反正世界是昂撒人的,法国抗不抗最后英美都得出头,干脆投了,这样比较省人命。
大汉在欧洲外围,一边高喊和平旗号,表达对欧洲白人没完没了的战争的厌恶,你们白种人也太好战了,一边拉拢国际中小势力保持中立,大家跟大哥一块看戏就好,这次就别掺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