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看到齐桓公密信,齐桓公在信中告诉郑文公,此次会盟贵国太子华,提起借兵回国政变。
你这国内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你对于太子华这样奸邪之人毫无觉察吗?这郑国朝局如此混乱不堪,你也不来亲自会盟,我都怀疑你是不是已经被软禁,不能执行郑国国政。
所以如果你还是国君,就赶紧整肃朝纲,然后亲自前来葵丘会盟,否则我们齐国将要上报周天子,然后公开进入郑国新郑替你整肃朝纲。
郑文公看到齐桓公的信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这才知道,太子华早就有谋反之心,并且在国内培植了一大批势力。
要不是齐桓公为人正直,要是别的国君一定会和太子华合谋,到时候郑国就会再次出现大乱。
郑文公于是立即秘密召见了,叔詹,堵叔 ,师叔,将齐桓公的密信给三人观看,询问如何应对。
叔詹道:“国君如今宠幸妾室,冷落了夫人陈妫,也许给太子华造成了误解,这件事情非同小可,需要谨慎应对”。
郑文公道:“这个逆子竟然敢勾结外人,试图杀了你们三个老臣,架空我他好提前继位国君”
如此不孝不义之人,我理应诛杀了事,免得郑国有像前几年那样 出现内乱。
堵叔道:“主公切莫着急,这只是齐桓公的一面之词,也不能保证齐桓公说的都是真的,他要是想借助国君之手,造成郑国内乱,父子不和,也未必不可能的事啊!”
师叔道:“再说了,现在太子华还在宁母,如果我们派人前去捉拿,他可还带着不少人马,又是在齐国抓人,恐怕不合适,再说的这件事情还没有真凭实据,杀了他很难服众”。
叔詹道:“师叔说的没错,我们并且不知道太子华到底都拉拢了什么朝臣,如果此时贸然抓捕太子华,只怕是打草惊蛇,一旦他得知消息潜逃,国外势力再支持他打回郑国如何是好?”
国君,不如这样,既然齐桓公邀请你再次会盟,我们就以宁母会盟条件不成熟,相关条款仍旧需要修改,将太子华召回郑国。
只要他回了郑国,立即解除太子华和他弟弟公子臧的所有职务,然后在派出密探暗中监视调查,如果发现他真的有谋反之心,咱们再动手将其一网打尽。
郑文公听闻之后点头应允,于是立即休书两封,派出使者前去宁母,一份偷偷交给齐桓公。
信中郑文公对于齐桓公的大义之举表示赞扬,对于之前郑国所作所为表示悔恨,并且表示自己将会亲自前去参加齐桓公的会盟。
另一份交给了太子华,告诉太子华立即从宁母回国,因为我最近身体不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储君要稳定局面。
太子华听闻父亲快挂了,心中万分高兴,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自己君位了,郑文公一死,自己就是郑国国君。
于是太子华对此毫无怀疑,不知道这是郑文公的计谋,于是告别齐桓公,带着郑国军队回国,等他到了都城新郑。
太子华前去宫中面见父亲郑文公,郑文公并不见他,叔詹出来告诉太子华 。
你父亲病了,太仆占卜一卦,说是有邪祟作怪,要求太子殿下为了国君身体,暂时去太庙给国君祈祈福。
太子华听闻无奈之下只好前去太庙,然后所有职务暂时交给叔詹,叔詹随即剥夺了太子华的军权,然后安插自己奸细在太子府和太子华相关的部门,以便将来监视太子华,好获取他谋反罪证。
公元前652年春,就在郑文公将太子华软禁调查谋反一案,然后准备和齐桓公会盟之时,突然齐桓公又派人前来,要求郑文公立即带兵前往淮地。
原来齐桓公这边陈兵数万,攻打郑国保护许国,迫使郑国再次和齐国结盟。
而楚成王没占到便宜,自然心中不忿,于是让子文,斗章率领楚国军队攻打黄国,我不在西边和你较劲,反正我楚国从东到西,你齐桓公大军驻扎西边,我就去东边骚扰你的盟友黄国。
黄国一看楚国要攻打自己,立即派出使者求救齐桓公,齐桓公无奈之下,只得召集了齐国,宋国 陈国,卫国,郑国,曹国,邢国和许国前去淮地会盟救援黄国。
而曹国此次前来的是曹共公,因为曹昭公已经去世,曹共公继位 这个曹共公是个逗比,为人轻浮,喜欢八卦,对于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很感兴趣,喜欢猎奇,他为此差点被灭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楚国一看齐桓公来了,立即撤回楚国境内,就是把你齐桓公当狗溜,反正我楚国东边一路西边一路大军,来回折腾你,我看你齐国有多少钱跟我耗。
齐桓公对此头疼不已,于是决定举行会盟,准备腾出手来再和楚国大战一场。
谁知道这个时候又出事了,成周雒邑太子姬郑派人前来,送给齐桓公一封密信,齐桓公打开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是周惠王去年年底就死了,太子姬郑看到齐桓公正在处理郑国和黄国事务,他害怕齐桓公腾不出手来。
自己不敢给周惠王发丧,害怕王子带串谋他国夺取君位,于是和周公宰孔一起隐瞒不报,秘不发丧。
现在立即派人找到齐桓公,让他带兵前来帮助自己继任周天子,以防王子带作乱。
话说那齐桓公当机立断,率领着气势磅礴的诸侯联军马不停蹄、风驰电掣般地向北进发。不多时,他们便抵达了曹国的洮邑,并在此处盛大举行会盟。
在这洮邑之地,齐桓公郑重其事地召集来了王子带以及太子姬郑二人。
待众人齐聚一堂之后,一场庄重肃穆且意义非凡的会盟仪式在洮地拉开帷幕。经过一番商讨与决议,最终在此次会盟之上,正式将姬郑拥立为周天子,后世称之为“周襄王”。
此举无疑是对齐桓公智慧与谋略的一次绝佳展现。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向王子带发出了一个严厉而明确的警告:姬郑乃是周王室名正言顺的天子,从今往后,休要再肆意妄为、挑起事端!
与此同时,齐桓公巧妙地借助此次调解王室王储纷争之机,成功拥立了新一任的周天子——周襄王。经此洮地会盟,齐桓公在各路诸侯之中的威望骤然提升,其声名远扬,令人敬畏有加。
紧接着,齐桓公在雷厉风行地解决了成周雒邑的王位争夺之乱局。而后,他与管仲一同仔细商议谋划,决定趁热打铁,再度召集诸侯举行会盟。这一回,他们雄心勃勃,意欲给天下诸侯立下崭新的规矩。
可以预见,如果此次会盟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其影响将会极其深远。这意味着周天子已然无力掌控天下风云变幻之局势,而齐国的齐桓公却有足够的实力与魄力去制定全新的规则秩序。
如此一来,齐桓公虽未加冕称王,但实际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号令诸侯,威震四方。
欢迎阅读下一章,葵丘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