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这根针,在天幕的画面之内,在无数人的目光之中,死死的扎进了清军的阵营之中。
左右两翼本就是最薄弱的地方。
原本他们所需要负责的,就只有头部将士挡住敌军冲锋的脚步之后,再从两翼包夹。
可当下最为精锐的头部将士没能挡住项羽哪怕片刻。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两翼包夹,反而变成了送到项羽嘴边的肥肉。
接连数次突出重围再杀入敌阵,再到清军士气崩溃,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顺利到,让所有人觉得,事情这么发生没有任何问题。
“乃公就说吧,乃公这项老弟的能耐,可不是你们能想象的。”
刘邦满脸骄傲。
这世上没人比他更懂项羽的能力。
在推翻暴秦之后,就项羽分封的那些诸侯王,在他手中就没一个能打的。
可以说绝大部分诸侯王都是被平推的局面。
是他们太弱吗?
并不是。
以刘邦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兵力的了解,加上他麾下的这些统帅以及官员。
他知道是自己太强。
然而即便是这么强的汉军,只要在正面战场碰到项羽的楚军,除了败还是败。
那时他甚至都快被项羽打自闭了。
民心优势,后勤优势,兵力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兵法上的三大要素几乎都给他占尽了!
偏偏就是占据了这么大优势的他,在垓下之前的每一战,只要项羽出现在正面战场,他都只能输。
十万大军如此,二十万大军如此,五十万大军的结局亦是如此。
逃到最后,他都险些逃出了后遗症,听到项羽的消息就想逃。
后世的那些人若说他刘邦逃了一辈子,他也不会反驳。
因为这就是事实。
面对项羽以及他的江东子弟兵,他真的就只有败,然后逃。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没有人能比他更懂面对项羽时的压迫力。
不对,章邯或许也能懂,但懂的一定没他多。
二十万兵马的围剿,远远不可能让项羽认栽,想要围剿他,也远没有其他人想的那么理所应当。
未料胜先料败,以往他面对项羽时不管占据着多大的优势,败北之后要往何处去,这都是得提前布置好的。
偏偏乾隆没布置。
甚至因为绝对的自信,连后勤粮草等等都没跟上。
这种情况下,面对已经杀疯了的项羽,以及已经被捅成筛子的包围圈,会有怎样的后果?
“要被冲出去了。”
“或者说,眼下项羽选择冲杀出去,对于清军将领而言,反而是一种解脱。”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村民竟然也有不少存活了下来。”
没有刻意的保护,但清军近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项羽以及他的江东子弟身上。
那些手中连长枪都拿不稳的村民,就如他们之前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自然也没能吸引到任何火力。
他们甚至连项羽的左冲右突都没反应过来,就这么直愣愣的跟在后面跑出了清军的围堵。
“这……或许有句话真的是对的。”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没有刻意保护这些村民,反倒让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活了下来。”
赵匡胤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在这一场突围开始之前,他是真觉得,项羽自己走上了绝路。
可突围之后,局面已然彻底翻转。
如果满清不是坐拥江山,而是两强争霸的话,那他们已经可以宣告满清的全面溃败了。
但即便如此,即便身后有着一个庞大的王朝,真要被项羽就这么切断粮草补给线,那也同样是伤筋动骨。
且此番被项羽冲出重围,再想围剿,难度将几何数倍的增加。
项羽有一句话说的没错。
此番他主动发动的突围,将化为恐惧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清军将领,包括士卒的心中。
此番过后,再面对他之时,清军士卒便要先怯三分。
每一次的以少胜多,都是在加剧这样的进程。
直至后面,所有清军见到项羽的第一反应,就只会是逃窜。
就如刘邦最颓废的时候一样。
如果不是有着无数的百姓支持,他将再无与项羽正面一战的勇气。
“项老弟还是那般的勇猛无双,当对手的时候,听到他的消息就头疼,没想到成为队友,却是这般靠谱。”
“果然,只要不谈治理天下只论战场,他永远都会是最靠谱的那个!”
刘邦满脸的赞赏。
作为对手,他当然不愿看到项羽的强大,但作为兄弟,他也同样与有荣焉。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满清将要收到民心的反噬了。”
“百姓从来都不是能够被随意欺压的,至少我中原百姓,没有奴隶的根!”
李二对于项羽并未做太多评价,更多的,是看整体局势。
“那是自然,被欺压,被奴隶,那只会是暂时的。”
“甚至在项籍跟老朱出现之前,他们也并没有心甘情愿的作为奴隶生存在满清。”
“除了少数甘愿被当做猪狗的软骨头,绝大部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
被跑马圈地划为奴隶的,会用自行了断来作为自己最后的反抗。
有志气,有能力的,会干脆的竖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剩下那些身体孱弱的,他们或许会短暂的为了家人妥协,可一旦有翻身做人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做出选择。
满清鞑子将中原百姓当成奴隶,当成猪狗来看待,就意味着他们从来都不了解中原的百姓。
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亡。
中原百姓的脊梁,从来都不会被欺压而彻底弯下去。
越是欺压的狠了,他们便越是会反抗,直至最后,彻底推翻欺压者,然后将这些年来的痛苦,百倍还之!
这就是历朝历代的人,在看了这么多朝代的盘点之后,得出的结论。
上下数千年,王朝沉浮变换不知多少次,然不变的,只有百姓。
一代代的王朝更迭,并非什么都没留下。
“自秦皇汉武起,一代代的盛世王朝,会造就百姓不屈的脊梁。”
“满清鞑子,从一开始就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