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兀术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草原上狂奔了好几天,终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盘。他的心情异常沉重,这场突如其来的惨败让他始料未及,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甘。
然而,完颜兀术并没有被失败打倒,他深知要想东山再起,必须先弄清楚失败的原因。于是,他立刻派出大量的斥候,如同一群饿狼一般,迅速地向云州城附近扑去。这些斥候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打听出岳飞所使用的武器到底是什么?
只有知道了这种武器的名称和大致作用,完颜兀术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当然,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到这种武器的来源,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他就可以与岳飞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峙。更重要的是,如果完颜兀术能够获得岳飞使用的那些武器,那么他就有了反攻的资本,重新夺回失去的荣耀。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方,韩世忠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下一步的行动。赵旭刚刚给浙江的韩世忠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要求他率领自己的军团以最快的速度向岭南方向转移。赵旭看准了赵恒尚未完全掌控岭南以及南诏的时机,希望韩世忠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提前占领那片广袤而富庶的土地,为自己未来的海外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在不久之前,大理的军队如狂风骤雨般迅速攻占了岭南地区,不仅如此,连当初南诏那一大片茂密的雨林也未能幸免,被大理军队临时占据。然而,好景不长,赵恒调派的宋军如雷霆万钧之势迅速赶来,成功地收复了这片失地。大理的残兵败将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像惊弓之鸟一样,狼狈不堪地逃回自己原本的领土。
而此时的宋军,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士气正旺,他们只顾着乘胜追击那些落荒而逃的大理士兵,却忽略了对当地百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安抚。这使得岭南地区的局势变得有些混乱,百姓们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赵恒刚刚结束与南方的激烈争斗,还来不及喘息,便马不停蹄地集结起大军,准备向北面发起进攻。与此同时,邓超所领导的暗探组织也在积极活动,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情报。其中一条重要的信息便是,赵恒对于刚刚收复的岭南南诏地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管理。
要知道,岭南南诏地区可是通往海外商贸的重要枢纽,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赵旭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立刻下令调遣韩世忠率领军队迅速占领那片土地。他心里很清楚,既然赵恒想要在西北方向切断自己与盟友的联系,那么自己就必须先下手为强,牢牢卡住他海外贸易的这块关键踏板,绝不能让赵恒的阴谋得逞。
赵恒可能对岭南地区并不是特别关注,但赵旭却非常清楚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如果他能够完全掌控岭南和南召这一大片沿海区域,那就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向海外贸易的出发地。这对于赵旭来说,意味着他可以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只要赵旭能够彻底控制南方地区,他就能够有效地遏制赵恒的海外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旭在经济上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大,而赵恒则会逐渐被削弱。到那个时候,即使赵恒想要与赵旭动武,恐怕他连调兵遣将所需的军费都无法拿出来。
岳飞攻占云州城之后,他并不会像完颜兀术那样长期在此地停留。除了安抚城中的百姓并继续推动城市的发展之外,岳飞还会对这次缴获的战马进行重新分配。毕竟,接下来他要在广袤的草原上展开征战,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
岳飞一边组建骑兵进行训练,同时又把大将牛皋派遣了出去,让他带领一支精锐快速进入草原,尽量寻找驻扎在金国南方这带草原上的军事力量,标注好他们各自驻军的大体位置,也要制作草原上大致的地理图。
等到自己精心训练的骑兵队伍达到了理想的战斗状态,就可以先对驻扎在南方的这些金兵发动全面进攻,将他们一举歼灭。这只是赵旭攻占草原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他将按照既定的战略,逐步推进。
首先,要迅速占领草原南部的广阔草场。这片肥沃的土地对于大宋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牲畜和肉类资源,还能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后,赵旭计划发展当地的百姓,鼓励他们参与到大宋的畜牧场建设中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大宋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在草原上修建一些固定的城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城市将成为大宋在草原上的据点,不仅有利于管理和统治,还能促进商业交流和文化传播。
最后,赵旭的目标是向北部扩张,逐步将整个草原纳入大宋的版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全面遏制草原部落的发展,还能实现对这片广袤土地的有效掌控。
几千年来,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和南方的农耕民族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上,更导致了双方之间频繁的战争和冲突。然而,尽管历代皇帝都曾尝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问题,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即使当初汉军已经发展得异常强大,也仅仅是将匈奴人彻底驱逐出境而已。而赵旭的计划则更为激进,他要彻底同化草原人民,使他们融入到大宋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消除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
无论是哪个民族,只要他们吃得饱,穿得暖,能够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又有哪个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争斗?
赵灵儿在接到哥哥的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她以惊人的速度调集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包括粮食、布匹、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各种武器和装备。
赵灵儿对经商路线了如指掌,她迅速规划好了行程,带领着一支庞大的运输队伍,沿着熟悉的道路,马不停蹄地向西夏进发。
为了确保这次运输的安全,赵灵儿还特意安排了密探,将自己运送军火的消息提前通知给西夏王朝。这样一来,西夏方面不仅能够做好迎接的准备,还能提前做好防备大宋入侵的措施。
当西夏王朝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当朝的皇帝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对赵旭的慷慨之举感激不已。
然而,正如赵旭所考虑的那样,西夏和赵旭之间的关系并非真正的盟友,而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双方之所以走到一起,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尽管如此,赵旭如此大方地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免费提供给西夏,这无疑给西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些武器可以极大地提升西夏的防御能力,即使面对大宋的大兵压境,估计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对西夏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
毕竟,西夏的边境上还有众多坚固的城堡作为屏障,这些城堡经过多年的修建和加固,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再加上赵旭提供的先进武器,西夏的防御体系将会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赵恒也在全面征集粮草和物资,将大量的军队调遣到西夏的边境,前面有了攻打大理王朝的经验,对于这些大宋将领来说,覆灭西夏王朝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随着大量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抵大宋营地,从东边到西边,在整个西夏王朝的南部边境线上,一座座宋军营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营地星罗棋布,绵延不绝,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为了加速这场大战的进程,宋钦宗赵恒果断地做出决策,将原本驻扎在吐蕃的大量宋军抽调回来。这支军队可是非同小可,他们曾经跟随岳飞征战沙场,是一支身经百战、战斗力极其强大的精锐之师。
与此同时,远在西辽王朝的皇帝耶律大石在收到赵旭的信件后,立刻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召开了一场紧急的全体会议。毕竟,随着宋军在西夏边境的集结,在西辽和西夏相邻的这片区域内,宋军的营地早已清晰可见。
尽管西辽和西夏之间的关系并非亲密无间,但耶律大石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明白,如果大宋全面占领了西夏,那么接下来必然会对自己的西辽王朝发起进攻。
他召开大会就是商讨如何面对这一次大宋的入侵,到底是主动出兵去帮助西夏固守城池,还是等到西夏被大宋占领之后,再集结大军死死守护自己的边境?
很快耶律长青起身抱拳,开始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启奏陛下,臣认为我们应该此时挑选一支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主动进入到西夏王朝,帮助西夏的守军守住他们那些坚固的堡垒。
首先,西夏王朝在南边修筑了大量坚固城池,基本上都是那种易守难攻的要塞,如今赵旭又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样就直接保证了我们和大宋军队的武器平衡,再加上西夏那些坚固堡垒的防御体系,我认为守住那里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任凭大宋军队攻破西夏王朝,我西辽边境可没有那么多的坚固堡垒可守,到时候我们承受的军事压力可能比现在还要严峻许多。与其这样,不如早日派兵协助西夏一起对抗大宋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