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济接过张小川递来的医书,这是张小川写的关于西医的一些概括,孙济越看越心惊,这新医术完美的弥补了中医起效慢的缺点,尤其是针对病灶可以直接实施手术,术后再调理,那很多以往的的绝症就都可以治愈了。
孙济看的如痴如醉,完全忘记了张小川,张小川也不着急,就在一旁静静的等着,终于一个时辰后,在张小川深度沉睡时,孙济终于回魂了,眼中是既兴奋又茫然。
孙济用力的拍打着张小川,被打断瞌睡的张小川心里充满了怨气,但想想这是自己要请的医学天才,还是忍了。
孙济则是完全没有在意张小川的情绪,兴奋的发表着自己的想法:“这些医术真的非常好,可是里面提到的那些东西真的是人间的东西吗,怎么可以不剖开皮肉就看到骨骼的损伤情况,甚至看到腹中胎儿,这不成了透视眼?”
张小川无比坚定道:“你说的的这些东西叫医学仪器,有一部分已经有了,还有一部分在不久将来也会造出来。”
孙济道:“我答应了,我现在就去写辞呈,什么时候能去看这些神奇的东西。”
“啊!这是不是……”张小川本想说是不是太快了,可一想这不就是我要的效果嘛,于是调开话题说道:“随时都行,不过你这一走可就是许多年不能回来,所以还是安顿一下,我给你七日……”
“不用,三日足矣。”
“好,三日后你出城向南,到这个地址,自然有人接应你。”
离开太医署时张小川心情十分不错,没想到这么简单就把孙济给拿下了,甚至都没有谈薪资待遇,当然张小川也不会亏待他。如今钱对于张小川来说就是数字,只要有人、有武器、有运输条件,现在的世界就跟游戏地图一样,想占哪就占哪,张小川现在缺的是人才,能够帮助自己快速点科技树的人才,医学方面的科技树也是必须点满的,毕竟什么事能比小命更重要。
张小川休息一晚,养精蓄锐完毕后,就开始进宫面圣,他要去找皇帝商量全城通电的事情。目前整体的电路和电灯都是张小川负责进行安装的,其实各处在安装的时候都已经测试可以使用了,完全可以先启用一部分,一边装一边启用,这样大家都能早点用上电。
但是张小川在每个区域测试安装成功后,就果断断电,等到时候再统一通电。张小川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只有整个长安同时通电才能起到震撼的感觉。
张小川奏请举行长安全城通电仪式,命名为‘点亮大唐’。李隆基自无不可,朝中大臣对于皇帝用的电灯早就望眼欲穿了,所以这个奏请没有任何阻碍。皇帝现场就命人占卜推算日期,看皇帝那着急样以及百官的期待,负责占卜的官员自然是占到了一个非常近的时间,三日后宜举行。
为了震撼效果取得最佳,点亮大唐的时间为三日后的戌时一刻,差不多就是日落之后一个时左右。
三日后,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期待着黑夜的来临,这是第一次大家如此渴望太阳落山。傍晚时分千家万户都早早的吃了晚饭,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目光都望向皇宫的方向,有些人则已经聚集到了花萼相辉楼下,此时已经人头攒动,从楼上看下去,可谓是水泄不通。
今天朝中所有官员集体加班,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活动,有身份地位的则跟随皇帝,来到了花萼相辉楼的二楼平台上。
正对花萼相辉楼的一片空地上,密密麻麻的铺满了一列列的小木箱子,其实这些箱子里装的全都是烟花。这么一个跨时代的日子,烟花秀必不可少。
夜幕悄然降临,虽然已是夏日,却有微风徐徐,晚上也正是乘凉的好时候,大家在等待活动开始的时候靠闲聊打发时间,花萼相辉楼不管楼上还是楼下,总之都是一片喧闹之声。
戌时一刻,分毫不差,李隆基轻轻的说了一声:“开始吧!”
高力士大声喊道:“熄!”
然后四面八方提前准备好的人依次高喊:“熄!”
声音所过之处,散发微弱光亮的火把和灯笼逐渐熄灭,整个长安陷入了一片黑暗,一切都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目力所及都是黑暗时,李隆基淡淡说道:“开灯!”
高力士再次高喊:“开灯!”
声音再次次第传开,声音所过之处路灯全部点亮,坊市内的灯也一同亮起来,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亮如白昼。
李隆基再也没有了淡定从容,激动的站了起来,看着逐渐变亮的长安,心中无比的震撼与激动,自己在寝宫点亮的那个小灯,跟这个一比真是萤火与皓月,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以及有心理准备的李隆基都是震撼莫名,更别说那些没有丝毫概念的大臣和普通人,如果能够看到每个人都表情,那么现在都是张大了嘴巴,完全处于宕机状态。
李隆基拍着张小川的肩膀:“好啊,蜀州侯进献的电灯实乃神迹,必将造福大唐,流芳于世。”
张小川知道李隆基这不是夸自己,而是提醒别人夸他,果不其然,大唐第一狗腿子时刻保持清醒,李隆基话音刚落,张小川还没谢恩呢,李林甫的声音就传来了:“有此神迹乃是陛下文治武功,德配天地,四海升平,万民仰戴,功盖秦皇汉武。这才感召上苍降下这祥瑞神迹,让黑夜亮如白昼,这可史无前例的创举,陛下真不愧是千古明君,烛照万古啊!”
张小川站的最近,受到暴击也最大「这尼玛一点脸都不要了,居然还功盖秦皇汉武,关键这亮如白昼不是我的功劳吗,怎么能拍的如此丝滑的。」
李隆基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还虚伪的说道:“李卿过了,朕真的有这么好吗?”
“陛下不必自谦,臣恭贺陛下得此祥瑞,创不世之举,成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