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会说我不爱叫人。
这事情也会过去。
当见到抱小孩的,妈妈夸着有福气。
当结束交谈后,妈妈会兴高采烈的提起她们是很小的时候就玩的好的,那时候在凉椅厂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了。
那人比她大还是比她小都会说,但是孙子都会走了。
也会说她有的朋友比她小,孙子都上学了。
如果是弟弟会回怼妈妈。
但是我不喜欢,好像我其实并不应该出现。
当有人问起我做什么的,妈妈会说我在读大学。
当别人问起我在哪儿读书的时候,妈妈会说北京。
当有人问起读什么学校的时候,妈妈会说:“哎呀!不是什么好学校,读的好像是北京大学。”
妈妈认为我应该读清华,这或许是妈妈的一直谜一样的想法。
她觉得北京大学没有清华大学好。
别人会笑着说:“是北京的大学啊?”
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好像多问了,好像感觉我的妈妈并不想提孩子的成绩。
要是遇到那种对于一中了解一些的人,会说妈妈在吹牛哦,因为一中很久没有出过北京大学的人。
或许妈妈就觉得我应该读清华大学的原因。
妈妈的笑容会根据不同的回答有着不同的变化,只是都是些微的变化。
妈妈也会说着别人家很发财,在那里那里开厂,房子都有多少了。
或者说在城里都买了几套房了。
妈妈对于这个小地方的情怀就是哪里都比不上,妈妈也觉得在这个小地方有几套房也是很有钱的人。
妈妈也会说,在那个地方的小区要修别墅了,之前城里的房子还没有别墅。
但是,妈妈为什么小的时候不愿意给我更好的教育环境呢?
妈妈很节约,爸爸花钱就比较大手大脚的。
妈妈问我开学要多少钱的学费,我说这学期不用,我们是交的一年的学费。
但是妈妈还是问我准备8000够不?
我正在计算着八千能用多久的时候,弟弟就说他一个周想要200块。
妈妈不高兴的说:“你还想要200块?你们不是学校管中午,下午在你龚叔叔家吃吗?你说一下你哪里要的了这么多?你又不抽烟,你姐姐当初还要在外面吃饭一个周才50.”
“你都没有算过账,再说了,50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我每周还要坐车来回呢!”弟弟的话很在理。
他说着:“来回要24块钱,也就相当于50的话没有钱用。”
而且他每周给的是 80块,也就是还不如当初我的50块。
其实妈妈给了弟弟多少钱我也不清楚,只是回来后,有时候弟弟会说没钱让我拿一点。
自然妈妈会说我要是有多的,可以意思的给一点,但是不能多了。
等到年三十的时候,干妈他们家要我们去吃年饭,妈妈没有去,弟弟也没有去,就爸爸和我。
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去,每年他们都爱吹牛。
今年爸爸被我一再嘱咐不要再说我大学的事情了,说在北京上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