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认可的戈尔巴乔夫,在此后多年职位逐步攀升,后又因职务出国分别访问了比利时、西德、加拿大和英国。
他发现欧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苏联高很多,各种工业产品和商品极为丰富,与苏联所宣传的西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完全不同。
在西方世界开拓的眼界,让他更加认定苏联的制度远不如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要想苏联发展走上正轨就必须向西方制度靠近。
此时的他已经被西方的表面繁荣蒙蔽,看不见苏联靠自己所取得的诸多辉煌成就,只看到欧美国家的经济繁荣和苏联的弊病,却看不到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阴暗面。
更致命的是与他一般想法的还不止戈尔巴乔夫一人,与他同样出过国的也基本是这种心态,而能出国的又多少拥有政治背景。
如果是真正为了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好而谨慎负责地借鉴他国经验,这当然没有问题,也是执政党应负有的责任,可如果一味否定自己的国家,而不结合国家实情谨慎务实,那就成了崇洋媚外。
当一群这样思想的人主导国家政治时那就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灾难。
当这样的崇洋媚外随着时间推移,又进一步让苏联内部背离当初的思想信念,这时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思想无须外部推动就能自行渗透。
渐渐导致苏联官员开始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追求金钱和权力,不再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他们不仅利用权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还要给自己的亲信、儿子、家人都谋一个好职务。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是以能力和品德为标准,而是看是否与自己亲近、是否听话。
一开始这样的腐败或许还是一小部分人,腐败的方式也要披上名分,要保证隐秘。
但到了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勃列日涅夫接过权力。
在他执政期间,上级官员与下级官员之间的裙带关系逐渐扩散,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官僚特权阶层,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苏联各级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在物资分配、工程项目等领域贪污受贿,利益一层层输送,以权谋私现象频发。
就连勃列日涅夫自己都身处其中。
在他执政时期,他的儿子尤里被提拔为外贸部第一副部长,并成为苏共中央委员。
他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在与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莉娅结婚前是苏联内务部的一名普通中校军官。
1971年结婚,结婚一年后就被提前授予上校军衔,再一年后又被提拔为少将,1976年时还被推举为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后来还升任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并获上将军衔。
此外,勃列日涅夫的弟弟也当上了副部长。
而被勃列日涅夫提拔的这些自己人又明显没有与职位相匹配的能力,就比如他女婿所担任的监察委员职务何等重要,却在其任职期间腐败更加肆意横行。
那时苏联加盟国第一书记的任命也由勃列日涅夫和委员会说了算,腐败又进一步从莫斯科蔓延到整个苏联。
勃列日涅夫年迈后原本更倾向于选择乌克兰第一书记弗拉基米尔·谢尔比茨基或自己的老部下契尔年科作为接班人。
但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苏联领导层出于多种因素考虑,选择了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也的确是一位有作为、受认可的领导人。
其上台后认识到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尝试在一些企业中实行新的管理方法,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强调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大力整顿吏治,打击腐败现象。
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运动,查处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包括一些高级干部,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蔓延。
但是因健康原因,安德罗波夫执政仅15个月后就病逝。
接任其权力的是勃列日涅夫原本意图扶持的契尔年科。
契尔年科在任期间,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策,但同时也试图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
但是这时的苏联社会问题已经尤为突出,经济持续下滑,执政仅一年后便病逝了。
下一位接任最高权力的,便是一心要让苏联朝西方模式改革的戈尔巴乔夫。
在他上台后,苏联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革启动了。
他提出所谓的加速战略,旨在加大重工业和科技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预计要在十五年后让国民收入和工业总值翻一番。
可是这么一个笼统的加速战略,没有配套验证可行的具体改革措施无疑就是画大饼。
果然在改革折腾三年后,苏联经济非但没有大规模增长,反而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但是戈尔巴乔夫不认为这是改革方式的问题,而是苏联现有体制的问题。
认为苏联只有从计划经济转向西方那样的市场经济才是出路。
但是改革从来不是一拍脑门只要想就能做成的。
改革不是一条只有大空话的命令,而是一系列经过验证可行的政策试点,并从试点中逐步调整,明确出更加完善具体的改革方案,然后再按预设步骤逐步推行。
即便改革出现问题,也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问题无序扩大,除此之外的改革都是风险极大且不负责任的。
但是戈尔巴乔夫仅在经济改革三年不见成效后,便急躁地推行全方位向西方看齐的改革。
倡导民主,倡导人道,更重要的是主张西方那样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这一政治改革一出,就意味着苏共已经不能再一党专政了,直接改变了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
并且为了贯彻民主,他推行所谓的公开性和民主化。
他们把苏联的黑料都翻出来,允许媒体自由报道,鼓励公众参与国家事务讨论,开放历史档案。
也就是所谓的历史无禁区,公开无原则。
在公开苏联黑料的同时,他们又将欧美的价值观和发展水平不加控制地传播给苏联人民。
没有任何束缚的媒体,在西方势力的影响和国内政治斗争的裹挟下,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苏联历史进行了片面、歪曲的解读和报道。
比如抹黑领袖,将斯大林描绘成“罪人”,将列宁污蔑成“无赖”。
将推翻反动政权的十月革命说成是一小撮恐怖分子的暴动。
将二战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说成是千里送人头。
还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描述为失败,而资本主义社会则被美化为自由和富足的理想天堂。
在以向西方政治经济改革为目的的环境下,短短两年时间苏联人民的信仰彻底崩塌了。
苏共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直线下降,原本一千九百多万接近两千万的苏共党员,也迅速减少到四百二十万。
在这样的动乱和政治宣传下,崇拜欧美几乎成了那一代苏联人的共识。
但是苏联也彻底走到头了。
苏联之所以能够整合加盟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正是因为统一的理念和政治军事的纽系。
现在苏联人民的信仰崩塌了,苏共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国家进入到一种无序的状态。
动乱,权力真空,地方上的加盟国也越来越与苏联离心离德,最终陆续从苏联独立脱离出来。
在多个加盟国宣布独立,尤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主要加盟国采取行动后,苏联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冷战以如此荒诞的形式宣告了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苏联的突然瓦解,就连美国都极其出乎意料。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希望获得美国的援助和接纳,可是却遭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当着全世界的面公然嘲笑。
这就是苏联悲哀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