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结束了啊,”刘邦感慨道,“这一场起义,虽然看起来时间不长,但是唐朝的种种问题也在此展示了个彻彻底底。”
桂林戍卒起义,或者说庞勋起义,总体持续时间是一年零两个月,算起来确实不算很长。比起那些动辄持续数年、十数年的起义,这一场起义可以说是非常短暂了。
但是要刘邦来看,这一场不过一年的起义,给唐朝带来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比那些十数年的起义少多少。
——而其中展露出来的唐朝朝廷的各种问题和弱点,也相当具有启发意义,对之后起义活动而言。
首先,这一场起义本来就只不过是八百人想要回乡而已,而已!
结果,最终却迅速膨胀成了数十万兵力之间的对抗,还导致了十多万的死亡,并且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财产方面的损失——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聪明人有所判断了。
本来,一个并不怎么重要、影响力也并不应该这样大的事件,却愣是被变成了这种地动山摇一般的大巨变……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个正常的朝廷,不可能让这种小事演变到这样不可挽回的地步;一个还尚有明眼人,或者说,明眼人还能掌握主导权的朝廷,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自身实力还算可以,至少具有一定的基础的掌控力的朝廷,同样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即便朝中的明眼人不是很多,也并不能占据主导权,但只要朝廷自身的实力还足够,那么也还是能够挽回一二。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个正常的天下,正常的朝廷,都不会有这什么“镇压了桂林戍卒起义”的功劳——因为,这种起义根本就不会发生。
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却发展成了这样……
更不要说,这一次起义,唐朝还硬是动用了十几万的军队,才堪堪平定。
这种朝廷军队的战斗能力,军事部署水平……
哪一个心里面有点想法的人,看了没有点新的想法?就是心里面本来没什么想法的人,看了之后,心里面都得新生出来许多想法。
而人心,这种东西的进一步动摇和改变——对于一个朝廷来说,就是致命的。
“接下来,就是那个王仙芝和黄巢了吧?也不知道在黄巢起义里面,这些庞勋的余部到底有多少参与其中的。”刘邦觉得,唐朝,可能还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惊喜。
【接下来,唐朝表面上进入了一段算是风平浪静的时间——当然,权力斗争从未停止,压榨百姓也从未停止,只不过,大规模的动荡起义,暂且没有出现。】
【咸通十四年,唐懿宗驾崩,年四十一。】
【接着,唐懿宗的第五子、其后被追尊为惠安皇后的王贵妃之子,年十二的普王被宦官田令孜等人拥立为皇太子,咸通十四年七月二十日,于灵前继位,是为唐僖宗。】
【十二岁的唐僖宗又不是什么天纵奇才,相反,他还是一个非常喜欢玩乐的皇帝,不论是斗鸡、赌鹅,他都非常喜欢,还喜欢骑射、音乐、围棋、赌博等各种游乐,这些游乐他都精通无比。】
【而在众多享乐之中,他最喜欢的,还是打马球,可能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唐僖宗不仅喜欢打马球,而且还技术非常高超。】
【因而,在后来,他也有了一个别名,“马球皇帝”。】
【说回来,年方十二的唐僖宗既然是这么一个性格和能力,所以,他自然是不能处理政务的。那么,政务又该交给谁呢?按照这些年来唐朝朝廷的一贯传统,那当然是宦官。】
【而在众多的宦官之中,唐僖宗最信任的,还是拥立他登基的田令孜。不仅是因为田令孜拥立自己,还因为唐僖宗幼时便一直由田令孜照顾,直接称呼田令孜为“阿父”。】
【总而言之,唐僖宗登基之后,朝堂大权便掌握在了田令孜手中。】
【这个时候的唐朝,政局极为混乱,而天下同样越发水深火热起来。】
【当年,刘允章曾在《直谏书》中表示,国有九破,民有八苦;而到了如今,局面要比当年更加严峻,这些年,干脆是没有一丁点的好转,当年王式为了安抚裘甫起义地区的百姓而做出的举措,当然不可能推广,但即便是在当地,也只是短暂地好转而已。】
【而等到如今,唐僖宗即位,不理朝政,田令孜把持大权,局势也同样没有一星半点好转的迹象,只是越发地恶劣。】
李世民无言以对。
骑射、音乐、围棋……这些如果能够适当学习和玩耍,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反而是可以陶冶情操的东西——这些东西本身,其实并不是多么恶性的。
像是边疆的那些外族,那可没有一个不重视骑射的。
但是如果皇帝本人过于沉迷这些东西的话,那显然,这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了。
当然,李世民更在乎的也并不是唐僖宗此人多么喜欢游乐、游乐技艺又多么高超……他更在乎的,还是从唐懿宗驾崩、唐僖宗即位这件事情中表露出来的东西。
唐懿宗驾崩,这无所谓,不管。
唐僖宗即位,显然,在之前,在唐懿宗还非常清醒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唐懿宗并不是皇太子,而只是普王一个王爵——而其生母也并非皇后,只是贵妃。
同时,唐僖宗也并不是长子,只是第五子。
所以,从法理上讲,唐僖宗并不具备天然的最高继承权。
而唐僖宗在唐懿宗驾崩的时候,不过十二岁,这个年纪,同样不是正常情况下一个皇帝的最佳选择。
但是,唐僖宗成为了皇太子。、
——若说是唐懿宗在死前自己决定的,也就算了;但是,这上面讲的明明白白,唐懿宗此人,是在当时被他身边的宦官们,比如那个田令孜,拥立为皇太子的。
接着,又在灵前继位,成为了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