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匣子开启,一股淡淡的墨香与檀木香气混合在一起,弥漫开来。
乾隆轻轻取出里面的书法真迹,慢慢展开。
那泛黄的纸张承载着千年的岁月痕迹,每一道折痕,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王羲之的字迹笔锋,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
笔画之间的牵丝引带,犹如灵动的舞者,在纸上跳跃。
乾隆的目光被那精妙绝伦的书法深深吸引,他微微眯起眼睛,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字的神韵,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声赞叹。
许久,乾隆才缓缓抬起头,看向愉亲王,眼中满是感激与赞赏,“愉亲王,这份礼物实在是太珍贵了。
羲之书法,冠绝古今,朕一直对其仰慕不已。
你竟费尽心思寻得这真迹,足见你对朕的一片赤诚之心。
朕定会将其妥善珍藏,时常观摩,以领略这千年墨宝的风采。
今日得此厚礼,实乃朕之幸事!”
愉亲王面露喜色,“皇上喜欢就好!”
言罢,便退了回去!
这时,萧剑和晴儿相视一笑,眼中满是默契。
晴儿轻轻推了推萧剑,萧剑深吸一口气,上前几步,从身后拿出一幅画卷。
“皇上,这是我和晴儿特意为您准备的礼物。”萧剑说着,缓缓展开画卷。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那画卷之上,只见画卷中,是一幅描绘乾隆东巡的宏大场景。
画中,乾隆身着龙袍,骑在一匹矫健的白马上,英姿飒爽,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
四周是浩浩荡荡的随行队伍,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倾注了画师的心血。
而这幅画的特别之处在于,萧剑和晴儿请来了一位隐居的丹青圣手。
用的是特制的颜料,这颜料取自天然矿石。
历经百年都不会褪色,画中的色彩鲜艳夺目,仿佛将东巡的盛景,直接呈现在众人眼前。
“皇上,您多次东巡,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操劳。
这一路的艰辛与风采,我们都看在眼里。
我们便想着将这一幕绘成画卷,希望能为您留下这段珍贵的记忆。”
晴儿的声音温柔而动听,眼中满是对乾隆的敬重与祝福。
乾隆看着这幅画卷,眼中满是动容,他站起身,缓缓走向萧剑和晴儿,接过画卷,仔细端详着每一处细节。
许久,才缓缓说道:“好,好啊,这份礼物,朕定会好好珍藏。”
大厅里的气氛热烈而欢快,众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为乾隆的生辰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愉亲王满脸笑意,目光带着几分调侃,看向萧之航,忍不住打趣道:“亲家,咱们的礼物可都送完了。
你给皇上准备了何种生辰礼?快拿出来叫本王开开眼。”
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到萧之航身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萧之航面带微笑,不慌不忙,他抬手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袖,动作沉稳而优雅。
随后,他从怀里缓缓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
盒子用黑色的绸缎包裹着,边缘处绣着金色的丝线。
“皇上,这是臣送您的生辰礼。”萧之航的声音洪亮而恭敬。
他双手捧着盒子,向前迈了一步,微微躬身,将盒子递向乾隆。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亲自起身,走上前,双手接过盒子。
周围的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跟随着乾隆的一举一动。
乾隆缓缓打开盒子,往里一看,瞬间愣住了。
他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疑惑,抬眸看向萧之航,开口问道:“岳父,这是?”
萧云站在一旁,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
见乾隆这表情,她立刻像只活泼的小鹿般,扒着乾隆的手,急切地想看看她阿玛究竟送了何种礼物。
当她看清盒子里是两张地契时,先是微微一怔,紧接着,仔细端详起来。
很快,她便发现了这地契的不同之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她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多谢阿玛。”
乾隆看着萧云开心的模样,虽满心疑惑,不明白这地契究竟有何用处。
但他知道,云儿如此高兴,这礼物必定有着特殊的意义。
于是,他也跟着开口说道:“多谢岳父。”
愉亲王满心好奇,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双手背在身后,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到乾隆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容。
“皇上,亲家究竟送了什么礼物,可否给臣看看?臣好奇得紧呐!”
他的声音爽朗,在热闹的大厅里格外清晰,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大家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乾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他伸手将装着地契的盒子递向愉亲王,动作优雅而自然。
愉亲王连忙双手接过,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
当看到里面静静躺着的两张地契时,他先是一愣。
随即,他眉头紧皱,满脸疑惑,抬头看向萧之航。
他眼中满是不解,“地契?不是亲家,皇上坐拥天下。
你给他送地契,本王怎么不太明白,这是何意啊?”
萧之航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云云,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山头。
可我没有本事去给她抢地盘,只能花银子为她买下两座山。
这其中一座还是有矿脉的。”
他的声音沉稳而温和,一字一句说得清清楚楚。
众人听了,先是面面相觑,随后恍然大悟,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愉亲王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随即问道:“那也不对呀,亲家,这是皇上生辰。
本王记得宸贵妃的生辰还没到。”
萧之航听了,轻轻笑了笑,笑声中带着几分神秘。
他抬眼扫视了一圈众人,缓缓说道:“送生辰礼,不就是要送皇上喜欢的吗?
那我倒是要问王爷一句,皇上最喜欢什么?”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抹自信的笑容。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安静下来,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就在这时,三岁的永珩像一只欢快的小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小手高高举起,指着萧云,脆生生地喊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