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周本纪》载 ,昔夏朝末年,洪水滔天,民不聊生。桀王坐朝堂,忧心忡忡。忽有神龙降于宫池,交颈而鸣,声震云霄。王召太史图伯儒,卜之。图曰:“龙涎者,天赐之宝也,得之可安邦定国。”王乃命图取之。
图乃设坛祭天,以求龙涎。祭毕,龙涎自莲花中生,光华夺目,落入金匮。王大喜,以朱椟封之,藏于内库。自是夏朝未安,然龙涎之秘,终未可知也。
后夏衰,商兴,周继之。龙涎随王朝更迭,流转千年,其光渐隐,其秘渐封。至今,世人犹传其事,然其踪不可寻矣。
在周厉王末年,历史的厚重感如同一位沉默的史书,沉淀在王庭内库的每一砖一瓦之中。石门厚重,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留下时间的脚步在这片静谧的空间里轻轻回响。阳光透过高窗,洒落成斑驳的光影,与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檀香交织,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神秘莫测的氛围。
内库之中,无数奇珍异宝被精心陈列,它们的存在,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文明的见证。木架上的玉器透出温润的光泽,铜匣中的宝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每一件宝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然而,在这些宝物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那尊放置在中央金台上的朱椟。
金台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纯金的质地在灯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其上雕刻的龙凤呈祥、云卷云舒,每一笔每一划都巧夺天工,彰显出皇家的尊贵与威严。而那尊朱红色的椟盒,静静地躺在金台之上,被一层柔软细腻的绸缎覆盖,宛如一位沉睡的佳人,被时光的柔情所呵护。
在这个静谧的午后,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青石地面上,为这静谧的空间添上一抹温暖而神秘的色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与古木特有的香气,交织成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
十六岁的侍女,身着淡雅的青绿色衣裙,衣袂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如同春日里初绽的柳丝,既柔美又不失生机。她的身影在这幽光中更显清丽。
此刻,她正站在金台之前,那是一座由纯金打造,镶嵌着各式宝石的华丽高台,其上摆放着传说中的宝物——朱椟。朱椟本身便散发着淡淡的微光,与周围的长明灯交相辉映,将整个空间映照得既神秘又庄严。
婉儿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朱椟之上,那里似乎正发生着什么异样的变化。她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得轻浅,生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奇景。她缓缓伸出右手,手指细长,指尖微微颤抖,透露出她内心的激动与紧张。
随着她轻柔的动作,覆盖在朱椟之上的绸缎缓缓滑落,如同晨曦中轻轻展开的画卷,露出了朱椟那古朴而神秘的表面。绸缎滑落的瞬间,空气中似乎都弥漫起了一股古老而深邃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婉儿的目瞪口呆,她的心脏狂跳不已,仿佛要跳出胸腔。她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景象,那桃红色的光芒和流动的符文超出了她所有的想象。她的脸色苍白,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恐惧和不可思议。她的嘴唇微张,却因为震惊而发不出声音,只有一声低低的惊呼从喉咙深处挤出,随即她转身,脚步踉跄地跑出了内库,仿佛有不知名的恐惧在她身后紧追不舍。
碗儿跪在王座下方,她的身体在不由自主地颤抖,脸上的忧虑如同阴霾般挥之不去。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努力保持着清晰:“禀告大王,奴婢在内库打扫时,发现金台上的朱椟竟散发出奇异的桃红色光芒,那光芒如同活物般跳动。”
周厉王闻言,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望向碗儿,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权威:“哦?竟有此事?那朱椟平日里并无异样,怎会突然发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怀疑和探究,似乎想要从碗儿的眼神中寻找答案。
碗儿听到厉王阴冷的声音,害怕得瑟瑟发抖,她低下头,声音更低了:“婢子不知。”她的心跳如鼓,手心满是冷汗,恐惧让她几乎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
厉王沉默了片刻,然后转头对侍立一旁的侍从吩咐道:“速去传太史官前来,朕倒要看看是何物如此奇特。”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显示出他对此事的重视。
不久,太史官匆匆而至,他身着长袍,手持玉笏,神色凝重地步入大殿。周厉王沉声问道:“太史,你可曾听说过内库中有何物能发出如此奇异之光?”
太史官微微躬身,语气恭敬而谨慎:“回禀大王,臣未曾听闻。”厉王的命令如同重锤,敲打在他的心上:“有宫人来报,内库之中有宝物发出夺光,本王着实好奇。你速去查看。”
太史官身形微动,那是长期宫廷礼仪熏陶下的自然反应。他躬身行礼,动作流畅而恭敬,随后缓缓转身离去。
在王庭书格里他轻抚过一卷卷竹简,指尖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每一次触碰都激起一段尘封的记忆。终于,太史官的目光定格在了一卷泛黄、边缘略显磨损的竹简上。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抽出,轻轻吹去表面的尘埃,仿佛是在唤醒一段沉睡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