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改道#】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着称,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46年之前,在有史可查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
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二十三年未堵,淹没十六郡。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
宋仁宗庆历八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河北平原沦为黄泛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
. . . . . .
评论区:
〖好消息:我们有两条母亲河,长江和黄河。
坏消息:这两个娘们脾气都不好。〗
〖叫母亲不是因为感恩亲近,而是彻底服了没招了开始叫妈妈。〗
〖叫妈试试能不能唤起母爱。〗
〖有两条母亲河,所以我们是拉拉的孩子。〗
〖所以这就是东亚亲子关系拧巴的根源之一吗?〗
〖黄河:平静的河流孕育不出璀璨的文明!〗
〖黄河长江说: 《谁规定河面要比地面低》《地上河没听说过吗》《我们都在用力的流着》《我以为那是入海口呢》《看见是高地势我就改道了》《田地太小了视野盲区看不见》《你和皇帝说去吧》《我还以为无人区呢》《我只是想流进海有什么错》《你和赈灾银说去吧》《喜欢我的冲积平原吗》。〗
. . . . . .
“咱们要不搬家吧?”
“是啊,太吓人了。”
河北平原的一个小村落里,众人看向族长。
有史可查就有一千多次,平均下来一两年、两三年就有一次。
能被记录在历史上的都是大灾害,像平时暴雨水流加剧之事,应当是没记载的。
这么算下来,几乎年年都有。
临近大河,方便种地是没错,但不能赌命啊。
……
大汉,长安。
“二十三年未堵?”刘彻轻敲着桌案,有些疑惑。
汲黯、郑当时传来消息,屡堵屡坏。
是人力的问题,还是治河方法的问题?
“去病,你和司马相如走一趟,去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要钱、要粮、要人,朕都给,尽快堵上!”
. . . . . .
【#为什么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大城市?#】
【某乎有个网友提问:闽江有福州,新安江有杭州,海河有天津,更不要说长江有上海,珠江有广州了。
现在黄河入海口是1855年形成的,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上海开埠也才这么久啊!为什么黄河入海口就这么低端,别说形成城市群,连一个大城市都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比黄河那滩涂强的不是一两个数量级啊,这是为什么?】
【高赞回答:
历史上长江、珠江、尼罗河等大河:常年冲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便利的海岸港口,人类开始种庄稼,行商贸人口日益稠密,形成大城市。
黄河: 哎?有段时间不来了,这里聚居了一些人!让我把他们冲冲看。】
【次赞回答:
恒河: 孩子们我来滋养你们了,排粪水也没有关心,妈妈自己会清理干净。
尼罗河: 养孩子就是要给个巴掌再给个甜枣,汛期结束要给他们肥沃的土地休养生息。
长江: 兴修水利者养之,爱护孩子但自己太庞大了,稍微动一下就有洪灾,所以运动有规律方便防范。
黄河: 吔!孩子就是要听母亲的话口牙!此乃孝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方流量!决堤失渎、灭世水龙舞!儿呀,娘便来杀你了!
泰山: 呱,是流量颠婆,大家快退至我身后!
亚马逊河: 养人类有什么意思~我是异宠爱好者。】
. . . . . .
评论区:
〖珠江:慢慢浸佢,慢慢叹佢。〗
〖西江:讲抹捻,继续喝。〗
〖刚果河:这么热闹啊,你问我在干嘛?我在大西洋里养淡水鱼呢。〗
. . . . . .
【点赞排名第三的回答:
我不知道啊,我到平原就减速了。
光顾着灌溉了,视野盲区我没看见。
我是努力促进中原统一啊,怎么不说你们用水太少了?
我没超泥沙老跟着压分量,没改道我下错口了。
我以为祭牛羊呢,你这不是干旱吗?
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都不容易。
我刚比岸高10米,你去和你的皇帝说吧,明年还来!】
. . . . . .
评论区:
〖黄河:你疑似有些太过城市化了。〗
〖黄河:你最近过的有点舒服了,我挪挪位置提醒你一下。〗
〖黄河:真从你家入海你又不高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一定是人挪地方了。〗
〖其实你可以认为华北平原的所有城市都是建立在黄河入海口上的。〗
〖山东省会叫济南,为什么叫济南呢,因为在济水之南,可是济水呢?这就得问黄河了!〗
〖黄河:俺不道啊,俺看没人要俺就捡走咧。〗
〖开封:你拿把洛阳铲来一下就知道了。〗
〖我住在地面上的开封,我脚底下是清朝的开封,清朝下面是明朝的开封,明朝下面是元朝的开封,元朝下面是金朝的开封,金朝下面是宋朝的开封,至于宋朝下面还有没有其他朝代的开封,暂时还没挖到。〗
〖好像还有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
〖我的评价是不如郑州,一铲子下去能干到商周时期。〗
〖明朝的开封是因为李自成决了黄河,导致全城毁灭,仅钟楼等建筑顶部露出水面。〗
〖花园口战神:英雄所见略同。〗
大明,崇祯年间。
“闯王,咱们还去吗?”
李自成和高迎祥分道扬镳了。
再不分开,就要内讧了。
高迎祥是闯王,但李自成手底下的人从天幕得知李自成未来入了北京,当了皇帝,心思就变了。
三十多天的皇帝,他也是皇帝。
现在喊皇帝不合适,于是大家就喊闯王了。
我高迎祥是闯王,你也是闯王,难道你要造反?
没办法,再闹下去,军队就要内讧了,索性分开。
你是高闯王,我是李闯王,各过各的。
高迎祥往湖北去,李自成往河南去。
而现在天幕指出自己未来决堤……河南怕是去不了了。
“希孟先生,您觉得呢?”
躬身行礼,李自成询问军师。
“将军敢不敢赌一把?”
李自成有些茫然,自己不怕赌,但没有到危急关头,谁愿意去赌?
但张献忠都敢听李定国的建议,整顿士兵,自己有什么不敢的?
思索半天,李自成定下心神:“敢!”
“兵出浙江,出海,占朝鲜,清剿女真,占据大义名分。”
“进可攻,退可守。”
“胜则入关,败则占据朝鲜,进攻倭岛。”
赵希孟话音未落,就被下首的将领打断。
“不可以,去那苦寒之地和蛮夷打生打死,不是便宜了张献忠?”
“就是,塞外苦寒,哥几个不去花花世界享福,去那冰天雪地吃苦受罪作甚?”
赵希孟轻叹一口气,解释道:“诸位将军可还记得拷饷一事?”
将领梗着脖子,不服气的说道:“那不是未来吗?额们现在还没做!”
“但相比之下,我们的名声太差了,士绅可以继续支持大明,也可以支持李定国,是绝对不会选择我们的。”
“即便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暂时支持我们,明军或李军一到,他们便会打开城门、喜迎王师。”
将领杀气腾腾:“那就杀!”
“满清能杀的士绅低头,难道我们不能吗?”
尼玛!一群杀才!
难道我们还要学满清杀数百万中原百姓?
怪不得将来进了北京,不到一个月就被撵了出来。
特么的,有你们这样一群虫豸在,这辈子都别想统一天下了!
赵希孟起身就要质问将领,却被李自成拦住。
李自成微不可察的对赵希孟摇摇头,起身对众将开口说道:
“额决定了,就听先生的。”
“你们要是不愿意,大可带上士兵去投我舅舅,亦或者投黄虎儿去,我不阻拦,还奉上金银粮食,礼送出境。”
众人忙道不敢。
要投高迎祥,众人就不会叫李自成闯王,撺掇着分家了。
毕竟高迎祥未来输了,连逐鹿中原都没坚持到就死了。
用人话来说:高迎祥没有天命庇佑。
至于去投靠张献忠,众人也是不愿的。
同样都在整顿军队,张献忠那边可有个李定国,一点情面都不讲。
管你是谁家亲戚,又是什么老人,说打就打,说杀就杀。
反观李自成,虽然也在整顿军队,但多少还是讲些情面的。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见状,李自成笑道:“额知道兄弟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无非是额坐上皇位,大家当个世袭罔替的国公侯爷。”
“以前是没得选,现在知道海外有大片土地,大家又何必在中原打生打死?”
“额们占据海外,额当周天子,封你们当诸侯,不比在中原当个国公好吗?”
明知是个大饼,但大家甘之如饴。
“是啊,额们以后打到欧洲,去骑大洋马。”
“额去印度,听说那里佛像都是纯金的。”
“嘿嘿,那非洲就是额的咯。”
“呦,你这口味挺独特啊?”
“滚蛋,额是准备卖昆仑奴,就凭你刚才那句话,额以后不卖给你,你自己去捉吧。”
赵希孟轻叹一口气,坐在凳子上冷冷盯着已经开始给封国取国号的众将。
“军师,额知道你在想什么,可额暂时做不到。”
李自成轻轻拍着赵希孟的手掌,无奈的解释道。
不是所有人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的。
张献忠根基不稳,就敢陪李定国去赌。
但自己暂时不敢,大家跟着自己就是为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真要严刑峻法,只会把所有人逼走,根基都没了。
赵希孟自然知李自成的顾虑。
也知众将不喜欢自己。
在众将心中,自己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才有高位,而自己只提几个建议,就有军师之名,伟在闯王之下。
自己又不是诸葛武侯,能让人纳头就拜。
即便是诸葛武侯,刚入刘营之时,也被众将所不喜。
赵希孟重咳两声,起身说道:
“将军,至少强抢民女、欺负百姓之事,不论是谁,都必须按照军法严厉惩罚!”
“除非将军只想当闯王,不想逐鹿中原。”
长叹一声,见众人都盯着自己和李自成。
赵希孟也不想李自成为难,便又加了一句:“至少在中原,不能强抢民女、欺负百姓、无故杀戮!”
“胡人、蛮夷、海外之地,不在此列。”
“这是自然。”李自成拍着桌案,“军师说的,就是我说的。”
“若有再犯,军法不容情!”
“要欺负就去欺负蛮夷,华夏之人都是咱们的兄弟姐妹,欺负自家人,算什么英雄好汉?”
赵希孟接着李自成的话语,补充道:“诸位将来都是要封邦建国的,大家为什么造反?还不是因为被官府欺压!”
“将来在封国内,只会一味的杀戮、欺压,只会逼反民众。”
“来日的他们,就是今日的诸位。”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诸位还是多读些书……”
顿了顿,赵希孟改口道:“将来有了封国,诸位总不可能一个人治国吧?”
肯定啊,我们是为了享福,可不是为了当朱元璋的。
见众人点头,赵希孟接着说道:“不论诸位是文人治国、武将治国,亦或者让自家亲戚治国,最主要的是不被他们所蒙骗。”
“否则今天是李国,明天就成了赵国,大家别说享福了,能落得个全尸就不错了。”
“所以要多读书,尤其是史书。”
“里面记载了各朝皇帝和臣子的斗法,大家稍微学一点,也不至于被臣子蒙骗。”
让他们读书学知识,他们是不会读的。
我手里有刀,还愁没有读书人为我效力?
但你若是告诉他们读书不会被臣子骗,他们就愿意翻开书本。
以己度人,自己在李自成手下,偶尔还要吃些空饷、偷偷的多占些财物。
那自己手下的人,肯定也会。
所以,可以多读点史书。
众将连忙行礼,高呼:“军师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