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杨铁牛就没有墨迹了。
赶紧去找下一个目标,看看,有哪些人适合他的目标。
是因为,他心中,有数后,就觉得找下一个,是好找一点。
杨铁牛在路上慢慢地走着,看着,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
他看到了,一些老百姓去地里干活去。
真的如那些老百姓说的,他们是干农活养活自己的。
确实是,如果勤快一点,真的可以让那些人,生活好一点。
真的,有些人就看清楚了这一点。
自己是勤快一点,但,把自己的健康丢了进去了。
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的就是好好的活着。
至于,是如何活着。
只能说,每个人活法不一样而已。
但,真正的靠努力,也不能让自己过上体面的活着。
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层。
如果想要跳出这个圈层,就必须要想办法,出去。
这个城镇已经成为闭环所,上层人已经把该有的,都已经,垄断了。
唯独,出去,才是改变命运的时候。
到底是如何出去,还是真的要好好的规划一下。
不是说,自己想要出去,就能出去的。
如果,不能出去,那也不是办法。
只能自己一辈子,待在最底层的生活。
最底层的生活,不是不好。
上到上面,会让自己的非常难受。
最起码,没有以前那份快乐了。
这样安逸的快乐,已经被失去了。
如果,不想那么安逸,那就自己去折腾去。
但,有谁顶的住,这样折腾的生活。
很多人,稍微有点累,就有点顶不住了。
懒性大于自己的积极性。
无法用更多的言语说太多,总之,就是,人说懒确实懒,说勤奋确实勤奋。
有些人勤奋,但内驱动力又不行。
总之,人无法是优秀的。
唯独,就是,好好的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好而已。
杨铁牛继续的往前走着,这条路不知道,走了多少回了。
弄得他都以为,他已经在这里生活很久了。
实际是,他就走了三回。
至于,他为何那么快苏醒。
只能说,他的记性好。
方向感比较强而已,走过一遍后,基本就能认清路线。
他走着走着,本想着去看看这些人到底是如何干农活的。
不过,后来想想,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
再加上,干农活他又不是没有看过,打小就干的。
所以,就没有好奇心去看这些人干农活。
既然没有,他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真的被他发现了一堆老妇人在聊天,这些人看上去年龄也大了,干农活,还是非常吃力的。
肯定在家中没有什么事情后,她们也干不了的,才出来找人闲聊。
这样也好,找人聊天消磨一下自己的时间。
有些人,自己的时间,不知道,如何消磨。
又自己害怕孤单,一个人,老是受不了,这么冷清。
唯独,找些人一起,凑在一起聊八卦。
杨铁牛看到这些人后,知道这些是他要找的人后。
直接走了过去,也没有拐弯抹角的说道,“大姐,你们在聊什么?我可以加入吗?”
这些老妇女看着这么年轻的人想加入她们聊天队伍,本想着拒绝的。
但,想着,这不是无聊吗?
每天重复就这几个人,多一些新鲜的人物加入,也是可以的。
所以,就大姐一,爽快地说道,“可以啊!欢迎你加入。”
得到点头后,他马上把他的食物分享给大家,顺便也把首饰也拿了出来,让大家看到喜欢的,可以拿去。
大姐一看着这个小伙子有备而来,看来,想从她们口中套出什么话来。
至于想知道什么,还是要问问。
接下来,他要问的话题是什么。
杨铁牛没有着急的问他想问的话题,只是从唠嗑家常开始说道,“大姐们,你们孙子孙女有多少个啊!”
说到她们的子孙,他们就开始开心了。
主要是,看着他们,天真烂漫,就是开心。
说道,这个。
大姐一又发飙了,说道,“我孙子跟着他爹娘去干活去了。”
杨铁牛没有想到,他随便一问,就可以把话题进入主题。
他连忙地说道,“那大姐,你孙子,你没有想过,让他去私塾里面读书?”
大姐一不懂啥意思,她不理解的说道,“我这边,小孩很少读书,只要有能力,都要去田里干活。”
到杨铁牛不理解了,他问道,“你不担心,他不读书,学坏吗?”
大姐二说道,“我的孙子也没有读书,我也不担心他学坏。”
“对啊!我也不担心,在这里,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因为,让他们读了也没用,最终不是又回来,帮忙干农活,没有什么出息的。”大姐三感叹的说道。
“大姐,你可不能这样说,读书了,最起码思想不一样,在干农活时,对待农作物也是不一样的。”杨铁牛反驳道。
在这里大家说着自己的观点,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愚昧无知的思想。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要如何,才能可以把这个思想突破一下。
不过,只是,她们想的那样,也不知道,如何来解释,让她们都来接受,他讲的观点是对的。
底层老百姓,就是想着,简单的活着。
至于,如何,让自己活着有意义,她们是没有想太多。
本来就是这样,想了也没有用,何必呢?
何必让自己,想太多,让自己那么累。
既然这样,还不如,不多想。
每天,该干什么,该怎么活着就行了。
再加上,这些东西也轮不到她们来想。
她们想的多了,也改变不了现实。
她们只要生儿育女,顺便把家里的农活做好,有饭吃就行。
这就是,她们该想的。
杨铁牛听着她们的观点,有点像他娘的想法。
他娘想着,就是,让他不会饿着就行。
其它的根本就没有规划,他到底如何走。
只能靠他自己努力,自己能否闯出去,也是一个本事。
如果,自己只能是平庸的命,就好好的,在大人的传授下,干好农活就行。
这也许,就是底层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
本来生活就是这样,知道那么多,反而,增加自己思想的烦恼。
杨铁牛也佩服,这些人的智慧。
知道自己命,也认命。
认命后,又知道,活得舒服自在。
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看清楚这个世界。
世界就是这样,想太多,就是累。
可能,这就是这个城镇的特色。
他不知道,大哥,在这里开私塾,到底是否能成功吗?
不过,如果大哥开了,就看那些人,到底愿不愿意去读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能说,要有一个牵头之人。
这个牵头之人,是非常关键。
牵了头,就会有人去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