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郭府内灯火通明。
郭靖大摆筵席,盛情款待杨过一行。
席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
杨过将临安之事择要讲述,众人听得神色凝重。
“如此说来,朝廷内部有可能暗藏奸细,与蒙古人相互勾结?” 郭靖眉头紧锁,声音低沉。
杨过面色凝重,缓缓点头:“冷千秋虽已毙命,但他背后的神秘主谋尚未被揪出。”
黄蓉美目流转,沉思片刻后开口:“这位幕后之人,究竟会是谁呢?”
“目前尚无确凿证据。” 杨过声音冷峻,“但种种迹象表明,此人必定位高权重,在朝廷中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黄药师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蒙古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一面派遣使节前来强索岁币,从经济上削弱我大宋;一面在暗中布局,企图颠覆我朝。”
“而朝廷中的那些昏聩之徒,却还在争权夺利,罔顾国家安危。”
郭靖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既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
他转头看向杨过,目光中满是关切,“过儿,你和龙姑娘参加完婚礼,有何打算?”
杨过沉吟片刻,“我们打算在襄阳暂住一段时日。孩子年岁尚小,不便长途奔波。”
郭靖心领神会,挥手说道:“那就先在襄阳安顿下来,其他事情日后再做商议。”
酒宴结束后,宾客们陆续散去。
郭靖安排罗伊、希林等明教众人前往客房休息,自己则带着杨过、小龙女来到书房。
黄蓉满是好奇地开口问道:“过儿,你此次京城之行,还有哪些收获?”
杨过将此次京城之行的经历,详细地向郭靖夫妇讲述了一遍。
郭靖听完,眉头紧拧,神色凝重:“没想到京城局势竟如此复杂,朝廷内部腐败至此。真不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黄蓉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过儿,你做得对。”
“与朝廷合作,既能借助朝廷的力量抵御蒙古,又能为明教正名。”
“但一定要保持警惕,防止朝廷过河拆桥。”
杨过深以为然,点头道:“郭伯母所言极是。”
“我已让公孙清将明教分坛转入地下,隐蔽行事,并安排人手监视史弥远、吴潜和王应麟等人的举动。”
“希望能借此掌握他们的动向,提前防范朝廷对明教不利。”
这时,郭靖突然想起了潇湘子和尼摩星,关切地问道:“过儿,那两人可有交代有用信息?”
杨过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两人嘴硬得很,而且,确实所知有限。”
与此同时,临安皇宫内,赵昀得知杨过一行已赶赴襄阳,对襄阳的局势愈发关注。
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赵昀终于在早朝上宣布了朝廷对明教的策略。
“朕决定,与明教展开合作,携手共同抵御蒙古。” 赵昀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朝堂上久久回荡。
“但为了确保朝廷的安全与稳定,将成立监察司,由皇城司和礼部共同负责,对明教的行动进行全面监督。”
“明教在各地开设分坛,必须向监察司报备,接受朝廷的监管。”
史弥远、吴潜等朝中大臣听后,心中虽各有盘算,但在朝堂之上,谁也不会公然反对。
消息很快传到襄阳,杨过对此早有预料。
他深知,朝廷对明教始终心存疑虑,监察司的设立,无疑是朝廷对明教的一种制衡手段。
但当下蒙古大军压境,威胁迫在眉睫,明教与朝廷合作,也是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杨过立即召集明教众人,在议事厅商议应对之策。
“朝廷既然设立了监察司,今后咱们行事必须更加谨慎小心。” 杨过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教要束手束脚。”
“公孙右使,你安排人手,密切关注监察司的举动。一旦发现他们有刁难明教的行为,立即向我汇报。”
“此外,日后收纳教众,务必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公孙清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教主,你的意思是朝廷会对明教不利,暗中下手?”
杨过微微一笑,解释道:“毕竟皇帝已经颁发圣旨,朝廷要顾及颜面,不会直接对咱们动手。”
“但极有可能派遣奸细混入明教,或是在暗中给咱们使绊子。”
张一氓笑着说道:“教主,皇帝给咱们拨发了钱粮,允许咱们招兵买马、训练军队。这可是一个壮大明教的好机会。”
罗伊感慨道:“伊玛目,东方的皇帝真有意思,居然会允许臣子蓄养军队!”
杨过闻言,不禁笑道:“罗伊,当年岳王爷的岳家军,以及西北的种家军,都是名震一时的精锐之师。”
“虽汉人朝廷孱弱,但民间豪杰在对抗外敌时,却是充满血性。他们组成的军队,战斗力不比朝廷官军差!”
张一氓点头附和:“教主所言极是。本朝自靖康之难以来,独当一面的多是慷慨激昂之士。”
公孙清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笑道:“教主,有了朝廷的钱粮支持,咱们的步战部便可扩充战力。”
杨过思索片刻,缓缓说道:“眼下史叔刚有伤在身,尚未痊愈。”
“你先派人去樊城将孟珙招来襄阳,共同商议步战部的发展之事。”
与此同时,史弥远在相府的密室里,与属下幕僚秘密会面。
密室中气氛压抑,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阴沉的脸庞。
“如今明教木易等人去了襄阳,朝廷与明教暂时达成合作。短时间内,咱们怕是无法借助明教的力量达到目的。”
史弥远阴沉着脸,声音冰冷,“但吴潜始终是咱们的心腹大患,必须尽快想办法除掉他。”
梁成大脸上闪过一丝阴狠,冷笑一声:“史相,您放心。”
“只要咱们散布明教勾结蒙古国意图谋反的谣言,同时挑唆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吴潜必定会对明教出手。”
“明教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届时,双方一定会发生冲突。咱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
史弥远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出声提醒道:“梁成大、薛极,无论如何,都不可与蒙古人勾结。”
“咱们是要铲除吴潜,为的是巩固朝廷统治,绝不能做出通敌叛国之事!”
薛极一脸不屑,不以为然地说道:“史相,您贵为右相,手握朝廷大权,何必如此谨慎?只要咱们行动周密,小心行事,不会有人发现的。”
史弥远咬了咬牙,声音愈发阴冷:“本相再说一次,本相同意利用明教对付吴潜。”
“倘若你们敢私下勾结蒙古国,背叛朝廷,就休怪本相翻脸无情!”
与此同时,吴潜在自己的府中,也在与亲信商议应对之策。
书房内,气氛紧张而压抑,众人神色凝重。
“史弥远最近的行为十分反常,尤其是他对待明教的态度,实在令人费解。不知他究竟在谋划什么?” 吴潜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开口。
一个亲信低声说道:“大人,史弥远一直妄图独揽大权,说不定他在暗中勾结外敌,企图借助外力......”
吴潜摇了摇头,出声打断道:“不会的。史弥远虽然专权,但他还不至于勾结外敌,背叛朝廷。”
亲信语气中带着一丝探寻:“相爷,史弥远会不会想借明教之手来对付您?!”
吴潜闻言,不屑地笑道:“朝堂之争,讲究的是师出有名。明教不过是一群江湖草莽,上不得台面。”
“史弥远想借明教之手对付我,怕是难以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