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面红耳赤,他确实没有证据证明是战王妃拿走了传国玉玺,但是除了战王妃,这乾清宫没有进过任何外人!
“胡公公,你是先帝身边贴身伺候的人,先帝身边从不离人,战王妃身为外臣妇,连传国玉玺放在什么地方怕是都不知道,你要污蔑人也应该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另外,陛下曾拟过一道诏书,乃是一道传位诏书。”
唐中书的话一落下,众人皆惊,似乎不敢相信,皇帝竟然留下了传位诏书!
“唐中书在说笑吗?陛下临终之前,浑浑噩噩,怎么可能留有传位诏书?”
“有!”唐中书冷静的说道,“当时,陛下拟诏书的时候,除了本官之外,还有另外三人在场,分别是安国公、勇毅侯以及……”
唐中书目光扫过群臣,眼底浮现出一抹笑意:“大理寺卿周泰。”
众人纷纷看向周泰,周泰虽是大理寺卿,但是平日里都不管事,因为他是先帝的结义兄弟,但是并没有多少本事,他坐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其实就是光拿钱不干活的。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会的人,成了皇帝最忠诚的心腹!
“周大人,可有此事?”
大理寺卿正在打瞌睡,听到有人叫他,吸了吸鼻子问道:“开饭了吗?”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是饭桶吗?”当即有人呵斥道,皇帝立传位诏书的时候,怎么可能让这样一个人做见证?
大理寺卿见众人都盯着他看,揉了揉凸出来的大肚子道:“你们都盯着我做什么,我没睡觉,我有老老实实的给陛下守灵。”
太子也觉得迷惑,大理寺卿甚少进宫,甚至连朝都很少上,大多数时候是大理寺少卿代替他上朝,替他处理大理寺的一应事务。
“周大人,唐中书说,陛下曾写了一道传位诏书,你与他都是见证人。”
大理寺卿茫然的挠挠头:“有这事,不记得了。”
众人听了大理寺卿的回答,纷纷看向唐中书,怀疑他是不是在说假话,拖延时间。
“唐中书,纵然说谎,你也应该仔细的看看,看看谁不在场再说,免得被人当场揭穿……”
“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崔侍郎讽刺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大理寺卿一拍他的肥肚子,大喊道,“是有这么一回事,陛下确实立了一道传位诏书。”
众人恨不能扑上去将大理寺卿按在地上一顿好揍,这么重大的事情,你怎么敢忘记,你这个脑满肠肥的废物!
“我记得诏书好像就放在……放在……”大理寺卿看向唐中书,“唐大人,诏书在哪来着?”
“陛下放的诏书,我等哪里知道。”唐中书没好气的说道,“不若请太子与崔侍郎好好找一找,等找到诏书后,确认诏书上写的是传位给太子,就赶紧让太子登基。”
“若是诏书上写的不是太子怎么办?”大理寺卿一脸无辜的问道。
“自然是以诏书为准!”唐中书看向太子,“殿下,陛下存放诏书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地方,您快去找找吧。”
“这国不可一日无君,早日找到诏书,也好早日登基,稳定军心民心。”唐中书有条不紊的继续说道,“毕竟敌国随时可能来犯。”
太子面色难看,一甩衣袖转身离去,崔侍郎连忙跟上。
“殿下,你相信他说的话?”
太子默不作声:“诏书恐怕真的存在,上面写的人,只怕也非本宫,否则,你以为安国公跟勇毅侯为何不进宫?”
“殿下无需担心,无论是勇毅侯还是安国公,他们都不敢妄动,当务之急,是找到那封诏书,将其毁掉,这样便无人能阻止殿下登基了。”
“崔侍郎带着人将乾清宫、御书房都搜仔细的搜一遍,本宫回一趟东宫。”
“殿下,东宫的事情,还是交给太子妃来处理吧,殿下留在乾清宫主持大局,我派人去寻找诏书的下落。”
太子蹙眉:“崔侍郎,本宫怀疑是苏青璃带走了诏书与传国玉玺。”
崔侍郎眼皮子跳了跳,当初让苏青璃入宫为皇帝诊治,从而软禁苏青璃,将谋害皇帝的罪名栽赃在战王的头上。
谁知计划不如变化,皇帝竟然提前病逝,他们根本来不及栽赃给战王,更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皇帝竟然早早就留下了传位诏书!
苏青璃与勇毅侯、安国公都走得极近,怕是知道了诏书的存在,他们当即逼迫她入宫,恐怕都是她与墨云霆算计好的!
“太子殿下,非常时刻要用非常手段,希望太子殿下以大局为重,莫要为了儿女私情误了大事。”
“侍郎放心,本宫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