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神色自若,语气平和、字斟句酌地复述着。
然而,在他的话语间,却似乎隐隐透露出一种对朝政的主导之意。
他的言辞谦逊有礼,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斟酌,尽显对嬴政的尊崇。
其语气温和,却又暗藏波澜。
于这恭谨之态下,每一言皆藏玄机,如绵里藏针,令人难以捉摸。
他口中的尊崇之语,究竟是发自肺腑,还是为了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刻意为之?
这背后是否有着更为深远的谋划,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谋取私利,还是在为秦国的未来布局?让人不禁陷入深思,难以看透其中的深意。
“仲父所言,实乃金玉良言。秦国能有今日之盛,仲父辅佐先王功不可没,又对政儿悉心教导,此等恩情,政儿铭记于心。
然而,这整顿吏治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干系重大,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操之过急极易生出疏漏,稍有差池,便可能误伤到朝堂之上那些忠良之士。
若因此寒了他们的心,朝堂上下再难齐心,秦国的大业又谈何稳固?”嬴政听闻吕不韦之言,微微点头,缓缓说道。
说话间,他坐姿端正,神色沉稳。
他言辞之中,既有对吕不韦的敬重,却又巧妙地透露出自己对整顿吏治之事的审慎态度。
语气不卑不亢,既未盲目迎合吕不韦的提议,也未直接出言反驳,而是用这般委婉却又周全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话音未落,只见那刚从函谷关风尘仆仆返回咸阳的蒙骜,快步走出队列。
他抱拳施礼,高声说道:“大王,老臣愿再度请缨,率领我大秦锐士,出征讨伐敌国!老臣定当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雪往昔之耻,为我大秦再立战功,扬我大秦之威!”
“蒙将军忠心可嘉,我大秦能有今日之赫赫战功,离不开将军这样的虎将。”
嬴政目光中满是赞赏,看向蒙骜,缓缓而谈:“上将军多年来南征北战,纵横沙场,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大秦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将军的心血。
往昔岁月,上将军那一幕幕战绩,至今仍在大秦军民口中传颂。
然而,如今国内局势刚刚稳定,先王新丧,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尚在磨合,秩序亟待整顿;民间百姓,历经多年征战,疲惫不堪,急需休养生息。
若此时贸然出兵,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战事,百姓恐不堪重负,徭役赋税加重,民生恐陷入艰难困苦之境,于国于民皆为不利。
再者,眼下正值国丧期间,举国哀悼先王。出师征伐,于礼不合,恐遭天下人非议,此时出兵,实非良策。
嬴政话语稍作停顿,环顾朝堂。
接着继续说道:“不过,大秦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不断开疆拓土,此乃大秦历代先王之宏愿,亦是我大秦崛起之根本。
自孝公变法图强以来,我大秦历代君主皆为此目标不懈奋斗。
当下可先加强军备,精研战术;同时广积粮草物资,确保后勤无忧。待时机成熟之时,我大秦铁骑再度挥师东进,定能一举荡平敌寇。”
嬴政神色自若,条理清晰的分析着局势,声音朗朗传遍大殿。
其稚嫩面庞上,已然隐隐浮现出一代君王独有的睿智与沉稳,眼神坚定,透着远超年龄的成熟。
朝堂之上,大臣们闻听此言,不禁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或微微皱眉,或暗自点头,彼此目光交汇间,皆是掩饰不住的惊讶。
此前,众人皆以为这位年仅十三岁便匆匆登上王位的少年,在面对这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朝政大事时,定会惊慌失措、茫然无措。
然而此刻,眼前的嬴政却表现得如此从容不迫,思维缜密,决策果断,毫无半分犹豫。
他的每一句话,都似重锤,敲在大臣们的心间。
如此惊艳出众的表现,实在令人对其刮目相看,令大臣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坐在高位上的年轻君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数位朝中大臣陆续站出来,针对水利建设、农业发展等诸多关乎国本的重要领域,逐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嬴政身姿端正,神色专注,聚精会神的聆听着每一位大臣的陈词。
他双眼熠熠生辉,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细节,恰似在字里行间探寻着国家兴盛的密码。
当听到认同之处,他便会下意识地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而当面对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时,他则会陷入沉思,仔细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待大臣们陈述完毕后,嬴政主动会与他们展开讨论,询问细节,从实施步骤的先后顺序,到可能遭遇的阻碍应对,未雨绸缪,力求将一切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又与大臣们热烈探讨其可行性,从人力物力的调配,到对国家长远发展的影响,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之处。
整个朝堂之上,气氛热烈却不失秩序,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不动声色间将朝堂局势尽收眼底,始终掌控着局面,游刃有余地引导着讨论的方向。
每当大臣们观点出现分歧,他总能迅速洞察问题关键所在,以简洁有力的言辞化解纷争,推动众人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行。
他的每一句发言,都透着不容置疑的果断,思维敏捷而清晰。
这般出色的表现,全然不似年少君主,反倒展现出远超其年龄的深厚政治素养,以及那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王者风范。
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已至午时,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决策后,今天的朝堂议事才告一段落。
嬴政缓缓站起身来,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高声说道:“今日与众卿共商国事,获益良多,诸位所陈之言,皆为秦国发展良策。往后,望众卿继续秉持忠心,为秦国尽心竭力,携手共创秦国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