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雪满上京。
天还未亮,摄政王府的朱漆大门前已铺开十丈红绸,仆从们捧着金丝炭盆往来穿梭,呵出的白气与檐下灯笼的光晕交融,在凛冽的晨色中氤氲成一片暖雾。
君九宸立于铜镜前,那素来冷峻的眉眼今日竟染了十分的暖意,微抿的唇,藏不住那抹抑制不住的笑意。
就在他第三次抚平喜服上根本不存在的褶皱,调整头上玉冠时,一旁的上官羽终于忍无可忍的开口道。
“君九宸,你有完没完。”
君九宸却只继续面不改色地理了理衣襟。
“你不懂,晚晚喜欢。”
上官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瞪大了眼睛朝一旁的随风逐月看去。
便见逐月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随风则极力压制着肩膀的耸动。
自从搬到这新府邸后,王爷便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不仅对宋小姐的在意不再隐藏了,但凡宋大小姐说的话,王爷几乎都听,他们毫不怀疑,日后这摄政王府的主人不是自家王爷。
而是王妃。
好在就在上官羽几乎忍不住暴走的时候,君九宸才调整了一下腰间的玉带。
“好了,别磨蹭了,出发吧,否则该误了吉时了。”
上官羽:!!!
方才究竟是谁在磨蹭!!!
君九宸却连个眼尾都没有给他,直接走出了房门。
摄政王府的门口,此刻已然有一队迎亲队伍如一条赤龙蜿蜒。
最前方是手持宫灯的侍女,其后跟着八人抬的花轿,轿帘上绣着百子千孙图,四角悬着赤金铃铛,在风中摇晃出清越声响。
队伍的后面则是三百护送迎亲队伍的黑甲卫,只是此时,他们换下了冷硬的玄甲,披上了绣金纹的大红锦袍,腰间配刀未卸,却在刀鞘上缠了红绸。
君九宸见状没有迟疑的翻身上马,黑眸中映着府门口的红绸,如同点点火光。
\"出发。\"
队伍行至长街,早有百姓夹道围观。
只是也不知是因着君九宸在百姓心中的残留的“凶名”并未完全褪去,还是身后虽然换了装束,但行走间仍掩不住的摄人气势的黑甲卫。
百姓们虽然大着胆子围观,终究不敢如寻常瞧见高门迎亲那般高声喧哗,道贺,也无人敢上前讨喜钱,喜糖,是以场面一时显得有几分怪异。
但是小孩子们是不懂的,很快便有几个小童挤到最前方,吵闹着讨喜糖。
吓坏了身后跟随的父母,忙将跑上前来想将自家孩子抱走。
谁知君九宸却在这时竟然勒住缰绳,俯身从马鞍侧的锦囊中抓出一把蜜饯。
他并未下马,只腰力极好附身一一将那蜜饯轻轻放在孩童们掌心,嘴角勾出一抹让人炫目的笑意。
\"拿好了。\"
声音依旧清冷,却比平日柔和三分。
小童们顿时欢天喜地地散开,嘴里喊着“百年好合\"的吉祥话。
而君九宸的这一笑,以及眼前的一幕,却惊得四周的百姓们不由瞪大了眼睛。
直到队伍离开后,队伍中才后知后觉的发出一阵姑娘们惊叫声。
上官羽听着身后传来的声音,忍不住扶额……
肤浅,肤浅!!!
……
而此时的江家,宋晚已然收拾齐整,一袭大红嫁衣,衬得她肤若凝脂,眸若点漆。
方圆托着下巴在一旁啧啧称奇,带着几分浮夸的道。
“晚姐姐真好看,我若是男子,怕是魂都没了……\"
宋晚眼尾微挑,指尖轻轻点了点方圆的鼻尖,同她笑闹了起来。
没过多久,府门外便传来一声震天的。
\"恭迎王妃!\"
惊的屋中的宋晚心尖一颤。
立即便有下人过来禀报,说迎亲的队伍已经来了,如今正在门外被表少爷们堵在门口作催妆诗。
方圆闻言眼前一亮,宋晚瞧着她这副蠢蠢欲动的模样,便让跟着出去瞧热闹了。
而就在方圆离开后不久,柳氏与江正便推门而入。
宋晚见状忙起身迎上去。
“父亲,母亲。”
柳氏瞧着眼前的女儿,立即红了眼,伸手抚过宋晚的的发髻。
“乔乔……”
“今日后,母亲便不能再时时陪在你的身边了,你……”
话音未落,声音却已经哽咽。
女儿上一回出嫁,所嫁非人,差点死在宁远侯府。
即便如今摄政王瞧上娶是真心,可做母亲的,又如何能真的完全放下心来。
宋晚见柳氏如此,眼角也微微有些湿润,忙拿出帕子替她拭去眼角的泪。
“母亲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王爷也答应了,会让我时常回来看你同父亲的……”
如果到时候……
她们还愿意认她这个女儿的话。
一旁的江正见着夫人落泪,忙上劝道。
“夫人,今日是乔乔的好日子,别哭了。”
而后,他又打开随身带来的紫檀木匣,取出一叠契书。
“乔乔,这是明心堂一半的铺面,我和你娘商量好了,你与舟儿一人一半。\"
“你收着。”
宋晚见状忙推拒道。
“父亲,这怎么行!\"
江正却不由分说的将契书交到了宋晚手中。
\"收下吧,这也是你兄长的意思,是他离京前特意交代的。”
\"他说妹妹在王府没有娘家人在身边,总要有些依仗。”
柳氏见状也忙抹了抹泪,强硬的将那盒子往宋晚怀中推了推。
“乔乔,听你父亲和兄长的。”
宋晚见两人如此,也只得暂时将契书收起来。
罢了。
日后连同这些嫁妆一同还给江晚乔便是。
\"吉时到——\"门外的高声唱喝打断了父女三人的叙话。
柳氏忙最后为女儿正了正凤冠,指尖拂过那些沉甸甸的珠翠,郑重的叮嘱道。
\"乔乔,记住,不管头上戴多少金玉,都不如心里明白重要。”
“即便是得嫁高门,也要不卑不亢,守住本心。\"
“若是……若是过得不痛快了,切记不要同从前一样自己一人承受,父亲母亲便是散尽家财,也会想办法接你回家。”
宋晚只跪下来,朝两人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女儿谨记爹娘的教诲。”
与江正、柳氏这段短暂的父女、母女情。
不管她们认回江晚乔后会如何,她都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