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张既目露不屑,再次进言道:“主公,中原王朝,尊天子,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皆所以正天下也...”
“如今中原之主为汉,天子为汉帝,正统在朝廷,大汉视吾等为贼为寇,何以为正?何以尊旧义?”
“以吾之见,当继单于之位,长生天子之尊,得草原法统,隔中原相望,南北之尊,分庭抗礼,乃至俯视之...”
“你...一派胡言...”张辽高顺等人闻言,心血上涌,怒气博发。
他们世居汉地,接受王化,拱卫北疆,本就视胡虏为仇寇。
此时听到对方为胡虏吹嘘,当下气的恨不得拔刀砍了这小人。
张辽知道这奸人口舌之利了得,当下不与对方辩驳,而是转向上首道:“主公,戎狄豺狼,多为异类,不顾恩义,此乃天性,人面兽心,更是常态...”
“鲜卑胡虏,久居蛮荒,常年南下宼掠,其强必寇盗,其弱而卑伏...”
“此畏威而不怀德,若稍有大意,必反噬为害,贻害千古....”
这一刻,张辽毫不客气的,当着步度根慕容虎等鲜卑大人的面,表现出强烈的敌意与蔑视。
此举虽然让步度根等鲜卑首领难堪,但他们心中有气也得憋着忍着。
因为张辽高顺等一众朔方兵员的将领,确实有蔑视他们的实力。
“主公!”张即作为曾经跟随过逢纪的狗腿子,不但言语犀利,胸中学识同样不少。
他当仁不让,亦拱手道进言道:“天大地大,日月所照,江淮所表,皆为人矣!”
“陵蔑以之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以前,是故夷狄入华夏,则天下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我军统治江淮以北,黄河以中,据大漠之广,蛮荒之域...”
“南北会盟,百族俯首,拥草原万里之疆,御北部胡众,尊号单于,长生天子,有何不可...”
“嗯!”上首处,李信听文武争议,心中一时有些拿捏不定主意。
这到底是否进位单于尊号,是否为长生天子,张既和张辽的意思说的明白,也很明显。
张辽此人不但武略出众,文略同样不可小觑,见识也是极高。
自古以来,世人都以中华的礼仪与习俗示为高尚与尊贵,而轻视胡人那种混乱的伦理制度与习俗。
胡人的制度与道德确实与中原有异,乃至胡人的法理继承,也与中原有着很大差别。
在鲜卑乃至匈奴,父死子继乃是常态,这其中也包括父亲的女人,这种混乱野蛮的伦理关系与落后的习俗,很难让人接受。
中原王朝也有父死子继的传统,皇帝后宫佳丽,更是如此,但是他们往往会遮掩含蓄一二,是以就有了繁杂的礼仪...
张即的歪理邪说虽然有点离谱,但不可否认他很会说话,也很会做人。
因为有些观点与李信不谋而合,那就是大家都是人,都是两只眼的人,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别。
若说有,那就是有种和没种的区别,以及可为我所用,不为我所用的区别。
汉人也好,夷狄也罢,在李信这里,其实都与路边草狗无异,没啥区别。
能否为自己所用,能否为自己的大业出力,这才是李信所关心的...
其他所谓南北正统,所谓天下大义,在李信看来,有用就用,无用则废...
之所以还要弄个名号,弄个正统大义,只不过是想要更好的统治,以及添加一些法理神圣性罢了...
怎么说呢,那就是李信虽然对于这些东西,不屑一顾,也不信奉那一套。
但他明白,想要更好的统治天下,有些东西,不可或缺,总归是要拿来用一用的...
现在鲜卑人已然臣服,只要后续治理得当,逐渐收人、收权、收力,早晚会成为自己麾下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李信思虑着,心中逐渐有了决断,当即眸光一定:“如此,吾便勉为其难....”
“主公!”
一直沉默的贾诩,突然起身进言:“主公,诩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军师有何高见....”
“主公是想当中原的单于,还是想当草原的皇帝...”
“嗯!”李信闻言,微微不满:“文和莫非是,忘记吾之前所言!”
“草原的皇帝,谁爱当谁当去...”
“主公!”贾诩上前一步,朗声道:“您既然不愿当草原胡人的皇帝,那当中原百姓的单于如何!”
“中原百姓的单于?”李信微微一愣,有些微微回味过来了。
搞了半天,贾诩是不想让自己进单于尊号,所以才弄了草原皇帝把自己绕进去了。
想到这里,他眸光微眯,半阖的眸子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文和此话何意?中原岂有单于之尊?”
贾诩面色不变,直言道:“主公亦知中原未有单于之尊,为何还要晋此尊号?”
“莫不是主公非汉人,亦不想将来入主中原乎?”
中原从未有单于之尊,也没有先例,若李信继单于位。
那将来,南下必然阻力重重,能否入主中原,得天朝神器,还是两说。
所以贾诩话里话外,还是想让李信回转初心,弄个皇帝的称号当当。
“汝想逼吾称帝?”李信明白过来,眸光愈发冷漠。
“主公!”贾诩神色平静,却依旧不急不缓道:“主公若不想称帝,亦无须继胡人尊号!”
“今我军与北部各部会盟于阴山脚下,可效仿上古先贤,北逐荤粥,合符釜山,晋为天下共主...”
“共主?”听到这个名字,李信神色一怔。
“没错,就是共主,天下共主,人族共主...”贾诩神色慨然,语气坚定。
夏军众将,皆是些泥腿子出身的粗鄙莽夫,认知有限,眼皮子太浅。
在他们眼里,只有皇帝,把皇帝当成了至高的主宰,仿佛没有了皇帝,便失去了生养父母,天下就难以运行了一样。
这是中原官僚,和中原百姓的通病,因为皇帝不但是他们头上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他们的父。
他们干瘪的脑壳中,只能想到皇帝,也只有皇帝,只能想到皇帝这个概念,容不得其他。
在他们的世界,和旧有的观念里,不能没有皇帝,失去了皇帝,便相当于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人生方向…
但贾诩不同,做为汉末的五毒智者,他并非愚忠之辈,更没有君父的概念,和旧统坚持。
他智慧很高,知识也足够渊博,博古通今也不夸张,认知比脑子里只有皇帝的愚夫,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贾诩这名智者眼中,可不止有皇帝,不止有天子,更不止所谓的北方单于…
“人族共主!”李信眸光幽幽,对于贾诩口中的诸夏共主,还是有些了解的。
因为那是真正的人皇,是中原地区,真正意义上,也是第一种,以法理为依据的形式正统。
其中的神圣性,与根源性,比之始皇帝的皇权法统,不知早了几千年。
史记五帝本纪载:阪泉之战,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经过阪泉、涿鹿两战皆捷之后,黄帝势力大增,声威远播四方。
遂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上古部族联盟出现了兵祸息,万族和的局面...
合符釜山,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通过部落会盟,共同推举轩辕黄帝为上古各部共主。
建构了中原大一统的雏形,这才是中原历史上,真正的第一个具有法理意义上的大一统时期。
皇权大一统,封建大一统,甚至是联盟大一统,皆是大一统的一种形式。
至于所谓的始皇帝,实现了中原第一次大一统,纯粹就是阉猪不入味,扯蛋呢...
三皇五帝才是黄河两岸联盟的,第一次大一统的形式,这是中原历史上,第一种大一统的形式...
夏商周是真正的封建大一统,即黄河江淮两岸的大一统,分封诸侯,称邦建制...
汉之初,也是与项羽等多路诸侯相王,承的是封建制,而不是秦朝的天子皇统。
历史不能否认夏商周这些王朝的正统性,所以李信不想当皇帝也无所谓。
因为中原正统,不止一个,也不止有皇权正统,不止天子正统,还有人皇正统。
贾诩就弄个上古人皇,上古共主的称号,弄个比大汉天子,更古早一些的法理与正统共主来当当。
其在法理性,神圣性,以及正统性,并不比大汉的天子正统弱。
总之无论如何,就是不能让李信胡作非,甚至弄个什么胡人单于尊号,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若不然哪一日夏军入主中原,到时李信这个势力到底是蛮夷入侵?还是中原内斗?
史书该怎么写?该怎么粉饰掩盖?后世之人又该如何评价?
贾诩是看出来了,李屠夫对皇帝似乎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甚至是敌视和抵触。
那他这名首席军师,为了诸夏大业,也为了自己的身后名声,只能多操碎些心思。
查缺补漏,另辟蹊跷,弄出个人族共主,人皇正统,还是有理论可寻,有法统可溯的...